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令英 《沧桑》2010,(4):210-211
教育的本质是建立教育理论的基础性问题。教育在本质上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教育本质就要实现人性化,即教育对象更具有完整的人格特征;教育过程更强调人际互动性;教育结果更能实现人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曾莹莹 《神州》2011,(9X):44-45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其创作是以某种商业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特定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近年来,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加速,但就总体而言,教育者缺乏结构性、战略性的眼光和思维,沉迷于形而上的审美主义观念。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目标与职能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理念,回归本质,走上多元化、实用化和持续化的战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对西方法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喜平 《攀登》2003,22(3):46-48
从人性的角度讲,法制的存在是以人性的缺陷为前提,又是对人类缺陷予以遏制的明智选择。了解西方性恶论对法治的影响历程,有助于我们把握法治的理念与本质,从而给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合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这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规律以及性质和任务。在新时期,我们要按照这一理论要求,以人为本,把思想政治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目前高校体育现有教学现状出发,结合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以"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的体育理念为指导,结合体育的本质功能,以田径教学内容的革新为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鑫 《神州》2011,(9):9-9
一群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涵养、不同的文化的人,在战争中逃亡的路上,一点点捡拾人性的光辉,一点点走进自由的心灵国度。他们穿过西伯利亚,走过蒙古,绕过喜马拉雅山,来到拉萨,走进印度。一路辛酸坎坷,生命的价值在追逐自由中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呼唤人们铭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  相似文献   

7.
<正>早晚想着小虫虫的鸟儿,终日不离一片丛林。心中装满大地山河的雄鹰,翱翔在蓝天白云。浩瀚无垠天地间,鲲鹏展翅,九万里,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人乃万物之灵,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大气。大气是一种品质,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是一种高远,吞天吐地,海阔天空;是一种睿智,轻重缓急,了然于心;是一种宽容,坦坦荡荡,大爱无疆。"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曾国藩语)。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相似文献   

8.
李鑫 《神州》2011,(20)
一群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涵养、不同的文化的人,在战争中逃亡的路上,一点点捡拾人性的光辉,一点点走进自由的心灵国度。他们穿过西伯利亚,走过蒙古,绕过喜马拉雅山,来到拉萨,走进印度。一路辛酸坎坷,生命的价值在追逐自由中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呼唤人们铭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  相似文献   

9.
张育人 《神州》2011,(8):42-42
当代教育面临着价值的失落与重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的发展问题核心是生活意义上的问题,教育应不断丰富人的有意义的生活,而其本身也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实践。本文在反思教育价值之所在的基础上探寻教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基础,也在实践层面思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指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教育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石岩 《神州》2011,(6S):20-20
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里,一个人品格的高低大多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殊不知,一个人性品格的形成是与其受到什么形式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优良品质的形成并定形是后天教育技术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人性的深渊     
10月13日下午5时,雨中的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成了这个国家最冰冷的角落。两岁的悦悦在这里被一辆面包车迎面撞倒,汽车前轮碾过她的身体,稍作停留,后轮再次碾过。第一个路人绕过倒地的她,像绕过一个自然障碍物,视线没有朝下作半点偏移。第二个路人,只瞥了一眼。第三个路人的眼神倒是一直注视着她,但他走路的节奏始终没有改变。又一辆货车开过来,  相似文献   

12.
王含 《神州》2014,(9):180-180
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被古今中外学者认为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直至今日,仍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道德观进行阐述,来探讨人性与道德的关系,并找到人性走向道德反面的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文沛 《丝绸之路》2011,(6):101-102
在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从《莱茵报》时期到批判黑格尔哲学,到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沧桑》2009,(2):147-148
戴震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堪称清代思想吏上的一座高峰。人性思想是其晚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人道源于性,而性源于天道;性之实体乃血气心知;欲、情、知三者,乃血气心知之自然。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展现了戴震人性思想的全貌,对其与居当时主流地位的宋明理学的交锋及其意义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齐经民  景楠 《神州》2011,(2):99-99
人是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种动物,有多方面的生活现象,对人的认识也就需要多维的考察研究。人性即是人的特质赋予的本性或品性,存在多个方面,共同反映人的特性,概括起来可分为基本人性、高级人性、低级人性与潜在人性,见图1的多维人性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叙述这种以强调事件和时间以及建构性等更县流动性特征的劣法.也势必意味着以确定惶为特征的本质主义的没落.在对叙述回归的特征和本质主驻与社会学学科关系的梳理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学学科的方法论层面,即研究对象的事件性、方法的建构性和理论的反思性特征,呼应一种迈向叙述的社会学的可能性道路.  相似文献   

17.
刘治深 《神州》2013,(32):12-13
历年来,对孔子人性思想的研究,往往从善恶的角度去立论。其实,统观《论语》全书,孔子并未言明人性是善还是恶,而是从人本质属性的角度去理解的,即人的自然欲求性。同时,在自然欲求性的基础上,孔子的人性还兼有引人向善的意义。孔子提倡在自然欲求性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良好习俗的熏染,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从而实现自然之性向道德之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规定性,是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系统内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规定,是区别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特征,影响社会主义一系列的问题,决定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本质应该是一个系统:既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义要反映上层建筑;既反映政治关系,又反映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格勒战役向来被认为是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恢宏也最惨烈的战役。  相似文献   

20.
论程序正义的人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对象,什么样的程序是正义的?必须考虑设立程序的目的,设立程序的最终目的是程序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可以说程序是当事人权利的大宪章。当事人权利来源于何处?最终来源于设立程序的人的人性需求。因此符合人性的程序是正义的程序,反之,就是不正义的,程序的正义标准就是人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