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画法兰西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法国,一千部电影里也有一千个法国。无论是《放牛班的楚天》里宁静的小村落,还是《蝴蝶》里那群山苍翠,都是法国。而更多的是《巴黎我爱你》中那街头巷尾的平凡邂逅,《午夜巴黎》中那仿佛永远停留在19世纪的时光,你还会听到那首《玫瑰人生》萦绕,在街角遇到一头短发的《天使爱美丽》,嘴角有一抹娇俏的微笑。当然,还...  相似文献   

2.
胥青云  房永彬 《神州》2012,(34):211
《高老头》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它真实再现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揭示和批判了法国社会金钱支配下资产阶级道德缺失和人性的冷漠无情,并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可称得上是"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我将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泉水何其清澈,我以漫步踟躇;水光何其潋滟,我以沐浴身心。——法国民谣《在清澈的采水边》  相似文献   

4.
张丹枫  王立莉  袁峰 《世界》2008,(11):36-61
在看《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我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是那位著名的法国画家高更。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曾回忆说:“1922年夏,我在法国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我的入团介绍入是萧朴生、汪泽楷两人。”(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  相似文献   

6.
刘宗绪同志在《世界历史》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一文,在论述主题的同时,还兼答了拙文《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栽《世界历史》一九八○年第三期)。我愿就自己观点再作简略说明: 一、笼统地把雅各宾派专政作为法国大革命中的成熟点,这不是我的观点。我肯定了罗伯斯庇尔派反封建的革命性,指出其循着资产阶级革命上升路线,达到了顶端。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激进派后期采用了“非资产阶级的方式——平民方式”,即主要  相似文献   

7.
放在案头的一本书,把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带进了似乎发生在昨天,许多事仍清晰在目,而实际上已相距近40年的历史回忆之中。这本书就是由法国人洛朗·若弗兰(Joffrin,L)著、中国教授万家星翻译的《1968年5月法国的“文化大革命”》(原著名《法国1968年5月风暴史》,法国瑟伊出版社1990年版,中文译本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相似文献   

8.
一个企图抹黑华人的法国记者,加上一个说谎的"演员",再加上一些演出用的假道具……就这样,一部法国纪录片诞生了,名为《我在亚裔社会卧底》。  相似文献   

9.
张丽 《世界历史》2005,(6):125-125
王家宝先生长期从事法国史研究,尤其是法国人口史。他曾发表《法国人口思想流派》、《法国移民问题浅析》、《论法国的家庭政策》等论。2005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人口与社会》一书是他多年来从事人口史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南游日记》是郑观应于一八八四年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战争中,到南洋一带进行抗法活动时所写。过去我只在《盛世危言后编》卷十五中看到《南游日记序》,没有见过《日记》。前几年得海外学者之助,获得了《南游日记》原稿影印本。这本日记已收入我所编的即将出版问世的《郑观应集》上册。  相似文献   

11.
《世界》2008,(7):150-152
你对一个法国人说:请教我一首歌。如果他在法国长大,如果你的法语程度为零,那么多半他会给你唱起这首《阿维尼翁的大桥》,这也很可能是他这辈子学到的第一首歌。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文化年"从开幕起就以强大的阵势让我们对法国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三个展览:《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法国时尚100年》、《戴高乐生平展》,一个大型音乐会《雅尔紫禁城音乐会》,一场"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  相似文献   

13.
王倚天 《神州》2011,(4):66-69
大众媒介对当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意又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最强大的两大阵营——媒体与影视。不仅代表舆论,还可以左右舆论。由于媒介偏见的存在,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毋庸置疑是被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加工过的。尤其是在外国媒体和影视塑造中国形象的时候,这种偏见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法国《世界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的分析以及对含有中国元素的、由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解放军在巴黎》(1974)、《的士速递Ⅲ》(2003)、《巴黎我爱你》(2006)中中国形象的研究,来阐述法国媒体对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金昌 《百年潮》2010,(11):77-79
我手上有一册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书籍《环游世界》,其中收录一篇题为《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1862年,作者是法国汉学家M.G.保蒂埃,文章图文并茂,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美景有详细记载。今年10月是圆明园被毁150周年,现将这篇文章做些介绍,作为对被毁圆明园的祭奠。  相似文献   

15.
伍俊东 《风景名胜》2012,(2):160-161
假如要列举西方一百年来最有名的两幅画,一定绕不开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开山之作——《阿维尼翁的少女》,这也是促使我去法国南部城市阿维尼翁的原因。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毕加索的”阿维尼翁“指的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一条画家青年时代常去的阿维尼翁街。不过,我还是庆幸去了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尽管我当时傻乎乎地有点糊里糊涂的冲动。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法国社会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著作《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它谈不上是法国史学的伟大著作,但由于它由七位具有法国共产党背景和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史学家集体撰写,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较为系统地阐述法国近现代史,这就给我们了解法国8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也使我们对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法国“新史学”的浪潮中遭遇的困境和他们的坚持有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法籍华裔社会学研究工作者廖遇常先生祖籍海南,1950年出生在位于马达加斯加东海岸的港口小城瓦图曼德里。1973年移居法国,先后获巴黎第七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学士、巴黎第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毕业文凭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移民)在适应过程中所遇障碍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他主要从事法国华人问题的研究,著有《法国华人移民史》、《华人社会经济活动研究》、《法国报刊、幻想小说、论著、连环画等所描绘的旅法华人形象之探索》、《法国华文报刊研究(1907—1990)》等。本文摘自其论文《法国华人移民面面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快翻年了,又有一部坦克上街的电影。三联书店出过,旅居法国的伊朗裔女作家玛赞·莎塔碧的自传体漫画《我在伊朗长大》,包括了《面纱》、《安息日》、《流落奥地利》和《回家》。老掉牙的黑白动画片,竟在去年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就因为黑白分明,而世界混沌,一如伊朗妇女的服饰,也一如1980年代的伊朗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一 2009年8月19日,是父母亲金婚纪念日。4月12日,我和家人陪同父母到西站拍摄纪念照片。下午5点多,雒鹏来电话,说著名汉学家、法国国家科学院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所长罗端及汉学家徐丹教授莅临兰州,晚上可以一叙。法国汉学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我读过伯希和的《蒙古秘史》,当时正读戴密微的《吐蕃僧诤记》。由于写敦煌题材小说,也对沙畹、马伯乐等汉学家有过了解。现在,他们到兰州,有种故人来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是法国汉学研究发展至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法国汉学家发表了较多关于广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包括裴安奎《兴安渠考》、马伯乐《秦汉象郡考》、鄂卢梭《秦代初平南越考》等论著,代表了当时法国汉学家对广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