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的狩猎歌满族精于骑射,素有"引弓之民"、"森林中的人"之称,狩猎是其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歌舞的重要内容。流传于辽宁省东北山区的一首民歌就反映了满族歌舞与狩猎之间的密切关系:哦,咳哟/香鞑子开花笑开了嘴儿/山里红开花挤眼眉儿/歪把梨开花小白脸儿/蒲...  相似文献   

2.
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共和国,东、南、西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风光秀丽气候温和,雄伟的德拉肯斯山脉和郎厄山,把全境分为内陆高原和沿海平原。中部翠绿的草原,西部金黄的沙漠,沿海洁白的海滩,三面蓝色无垠的大海,将南非122平方千米的国上装扮得分外绚丽多姿,使南非以其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令人神往的胜地。种族繁多是南非的一大特色,故有“彩虹之国”之美称。它约有4360万人口,主要由黑人、白人、亚洲人和其它有色人种组成。黑人主要包括祖鲁、科萨.斯威士等部族,白人以荷兰.英国人后裔为主。在9…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遗产》2008,(4):110-110
加拿大世界遗产 本期世界遗产评论推出了加拿大世界遗产专题.着重介绍了加拿大的世界遗产:纳汉尼国家公园、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艾伯塔省恐龙公园、野牛“死亡之涧”(野牛狩猎谷)、斯冈瓜伊(安东尼岛),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野牛国家公园).加拿大落基山脉公园群,魁北克古城区、格罗莫讷国家公园、卢嫩堡古城、里多运河等。  相似文献   

4.
王自力 《收藏家》2004,(1):39-42
狩猎,古代也称作“田猎”、“畋猎”、“校猎”、“游猎”,“射猎”,“马猎”、“弋猎”等。最初 是原始社会人类的一种生产活动,自夏以来,历代统治把狩猎活动看作是顺四时的大礼,天子的田猎一年四季定期进行,还各有名目,《左传·隐公》中即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之称,并言“皆於农隙以讲事(武事)也。”通过狩猎一方面为飨祭宗庙祖先取得祭品,另一方面则练习骑射军旅。在狩猎中不仅能显示人的勇敢精神也检验了将士们互相配合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狩猎采集群的重要压力在于石料的采办。当石制品系统中一个部分的变化抬高采办成本并超过可接受限制时,系统中就必然出现其它方面的补偿性变化。在本文中,系统的两个最易变的部分包括:(1)被处理原料的数量;(2)由再修锐技术决定的工具使用寿命。主要由于随时间增加的切割需求,也因为木器、狩猎和筑房技术的进步,再修锐方式从硬锤打击,转向软锤打击、石片再修锐、压制法再修锐,最终转向刃缘磨光。该模式指出,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10日,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简称敖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生态移民”搬迁,将原居住在根河市北端满归镇附近的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搬迁到了根河市区西郊5公里处。  相似文献   

7.
软体动物的生长线对于重建史前人类采集贝类的季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贝壳日生长线和年生长纹的精确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推测狩猎采集的季节来说,根据物种的生长史来直接推算动物的死亡季节是一种令人信服的方法。Courts和Higham(1971年)曾利用贝壳生长线重建了采自潮间带的双壳贝类Chione stutchburyi(雪蛤的一种)的生长季节,  相似文献   

8.
清代鄂温克族狩猎生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狩猎生产工具的改进、猎产品的商品化以及因之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效益的提高,商品交换关系的催化作用,推动和促进了鄂温克族狩猎生产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用溴氰除虫菊酯对飞天藏上的木雕人像进行杀虫。使用1:1CWT5-1型SCC填充剂(丙烯酸酯乳液:水=1:1)。进行加固处理。处理后,纵波速度按木材质地的不同,分别从处理前的417m/s(松)、643m/s(柏)、678m/s(楠),提高到843m/s(松)、1146m/s(柏)、1184m/s(楠),且外观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魏晋古墓的彩绘砖画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尤其是训练鹰犬追逐猎物更为生动.它对我们研究古代墓葬礼制、生死观念、狩猎方法、弓箭使用和训鹰狩猎的文化内涵等,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从而提出了在敦煌文化和礼仪环境中理解定型化狩猎图像的意义.本文引用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魏晋古墓彩绘砖画中的训鹰狩猎图像进行了研究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古代帝王经常举行大规模狩猎,其每年举行的次数和具体的时间以及狩猎程序都不是随意的。《礼记·王制》对天子和诸侯的狩猎活动作了明确规定:"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但并没有指明究竟是哪"三田"。本文从历代狩猎赋文本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试图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并简略论述帝王狩猎的程序包括哪些环节。  相似文献   

12.
许志强 《史学集刊》2021,(6):129-141
合法狩猎在近代早期的英国有着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狩猎权成为主要由贵族富绅所拥有的特权。狩猎在贵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以娱乐消遣的形式实现了彰显身份、扩大社会关系和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不过,乡村平民也经常诉诸自然法和惯例,为其狩猎活动的合法性予以辩护。在急剧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民间盗猎活动愈演愈烈,不仅威胁到贵族的狩猎特权,也导致了严重的乡村失序问题。农场主与狩猎贵族关于农业发展和猎物保护的分歧不断加剧,在前者的吁求下,狩猎法改革被提上日程。《1831年狩猎法》便是这一曲折改革过程中新旧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英国狩猎法的实践困境反映了日益加剧的乡村社会矛盾,也见证了土地贵族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3.
(县)(郡或侯国)HSIA下Hsi。-Chih下雉AZ/26b(江夏)Hsia-oh-gang下曲阳A2/51a(知鹿)Hsia上slang下相A3/15b(临淮)Hsia山sieh下首B2/45a长沙”杨一.中外D又严w!y..二”、”Hsia-kllei下gAI/23a(京兆尹)唁Hsia七下落BI/46a(上谷)Hsia-mi下密B2/27b(胶东)Hsia-pq下邮A3/gb(东海)Hsiarpienrtao下辨道BI/3a(武都)Hsia·po下博BZ/22a(信都)”Hsia-is,ai(下蔡)A2/42a(沛)夏Hsia-chqu夏丘A2/43b(沛)Hsla-yang夏阳AV25b(左冯娜胶Hsia·chin很丘A2/37b(山阳)SIANG襄Hsia…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狩猎文化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斡尔族至今仍遗留的某些传统的狩猎生产方式及现代达斡尔语口语中丰富的狩猎类词语证实了达斡尔族具有悠久的狩猎文化传统.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相关研究成果试对达斡尔族狩猎文化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达斡尔族狩猎文化的形成既由历史因素、也由自然环境因素及其它社会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5.
狩猎季节     
蟹肥菊黄的金秋时节,正是狩猎的好时节。然而,今年夏天中国社会的一场争论,却将“狩猎”这样一个中性名词,染上了不道德不合法的色彩。事情由国家林业局打算对部分野生动物的国际狩猎权进行公开拍卖引发,公众的神经很自然地被牵引到这样做是否有违保护野生动物的国策,林业部门是否唯利是图,利用职权徇私枉法。直到8月11日,国家林业局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解释,并宣布本次拍卖将延后举行。对中国而言,现代意义上的狩猎活动无疑是一项全新的事物。国人的动物保护意识也是在近些年来才获得明显的增长。因此,为何要开放狩猎活动、包括国际狩猎活动,如何对狩猎行为进行更好的规范与监管,如何处理好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之间的关系,在二者间寻  相似文献   

16.
鄂伦春族的社会生产,长期以来都是以狩猎为主。十九世纪末叶以前,原始的弓箭、火枪是他们的主要狩猎工具。以后单响猎枪(也叫别拉弹克枪,见图1)传入,遂取代了原始的狩猎工具。比较先进的单响枪使用铅弹头,射程远,杀伤力强,不受天气的影响,使用方便,在鄂伦春族狩猎生产中曾起过较重要的作用。它的使用反映了鄂伦春族狩猎生产工具的一次变革。  相似文献   

17.
吕鹏 《南方文物》2023,(2):121-127
湖滨型贝丘遗址是云南地区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笔者通过对已发表的关于河泊所、天子庙、光坟头、黄家营、小龙潭、兴义、海东、杨山、银梭岛等贝丘遗址的动物考古和植物考古学研究,对云南贝丘遗址获取和利用动物资源方式进行历时性观察,认为:在距今5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渔捞和狩猎方式是主要的获取动物资源的方式,家畜饲养方式已经出现,猪和狗为主要的家养动物;在距今3500—2400年前的青铜时代,仍以渔捞方式为主,家畜饲养和狩猎方式此消彼长,家养动物包括狗、猪、牛,可能还包括羊和马;在距今2400—1900年的东周至东汉初期,仍以渔捞方式为主,辅以家畜饲养方式,狩猎方式逐步衰退。笔者认为要推动云南贝丘遗址研究工作,应当在发掘时采用柱状采样法,在研究中围绕云南当地的特色家畜种类(如瘤牛)开展多学科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是根据语言谱系关系而形成的族群,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渔猎文化,虽然各民族渔猎文化的文化特质基本相同,但是亦存在差异.依据生态环境、综合各方面因素,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渔猎文化形成了山林骑马狩猎、山林苔原牧猎、高原草原狩猎、徒步山林狩猎、平原草原狩猎、河谷捕捞、海洋捕捞、皇家狩猎等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渔猎文化在渔猎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社会组织、分配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试析内蒙古地区的狩猎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狩猎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中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从已发现的大批狩猎岩画中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我国北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以狩猎经济为主的时期。内蒙古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巴丹吉林岩画中狩猎场面占有相当比重,这些岩画记载了我国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向我们传述了远古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等信息,反映了草原猎牧人由狩猎经济发展为畜牧经济的历史足迹。从内蒙古地区的狩猎岩画可以看出,居住在这里的远古居民迫于生存需要,很早以前就意识到,肉类食物是身体所必需的重要生活来源,“食其肉、饮其酪、衣其皮”。因此,…  相似文献   

20.
(县)(郡或侯国)PAO褒pao—phung褒中A3/62a(汉中)PEI北pei—oh’ti北屈AI/51b(河东)pei—’haiant北乡AZ/82a(齐)Pei—hsin—ohing北新城B2/18b(中山)“pei—pi,ing北平B2/18a(中山)’pei—tat北带B2/10a(交趾)pei—yu北舆BI/34b(云中)具pei—chsu具丘A2/58a(清河)稗pei稗A3/sa(琅邪)被Pei—yang被阳AZ/71b(千乘)pei—shini具水BI/58a(乐浪)PEq沛p’ei沛AZ/44a(沛)PEN贲pen—huff古A3/87b(益州)PTNG彭P)eng一。h’eng彭城BZ/38a(楚)”p’eng一ie彭泽A3/41a(豫章)P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