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文史博览》2006,(4):50-52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掀起了更为狂热的排犹浪潮,并于11月10日爆发了大规模排犹的“水晶之夜”。希特勒疯狂的灭绝犹太人的计划,使尚未逃出的50万德国犹太人陷入险境之中。在世界都惧怕纳粹日渐壮大的军事实力而袖手旁观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曾经考虑向这些难民伸出援助之手。虽然这个援助计划最终并未实现,虽然民国政府制定计划时考虑更多的不是生命而是自己所能得到的利益,但在当时的大气候下能作出如此决定,已足以表明中华民族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之意。  相似文献   

2.
张磊 《文史春秋》2006,(6):14-15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掀起了更为狂热的排犹浪潮,并于11月10日爆发了大规模排犹的“水晶之夜”。希特勒灭绝犹太人的疯狂计划,使尚未逃出德国的50万犹太人陷于险境之中。在全世界都因惧怕纳粹日渐壮大的军事实力而袖手旁观的时候,中国政府曾经考虑向犹太难民伸出援助之  相似文献   

3.
重庆国民政府安置逃亡犹太人计划筹议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掀起了新一轮排犹浪潮,欧洲犹太人纷纷出逃。1939年3月,重庆国民政府接受了孙科的提议,筹议在中国西南边区划定寄居区域,安置逃亡来华的犹太难民。由于缺乏经费。这项计划最后没有全面实施,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民对犹太民族的深切同情与援助之心。现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中辑出一组资料,披露这项计划的筹议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与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衡林 《世界历史》2003,50(3):72-81
马丁·路德并非是一个始终如一的反犹主义者 ,他由反犹到亲犹 ,又由亲犹到仇犹 ,这种态度急转弯式的变化是受他所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具体局势左右的。虽然路德的反犹思想与建议在早期新教教会圈子里极有市场 ,但由于在当时的德意志无法变成国家行动 ,因而其实际影响力仍然是有限的。但路德描绘的“金融犹太人”形象 ,在以后的数百年间笼罩并毒化了犹太人的生存环境 ,并参与造就了1 9世纪晚期以来的德意志反犹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5.
在大西南安置犹太人计划的幕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亦实 《文史月刊》2002,(10):55-59
犹太人欧洲遭难 国民党意欲安置 1938年,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出兵侵吞奥地利后,悍然掀起新一轮的排犹浪潮。他们出动大批盖世太保党卫军,煽动暴徒,公然对德奥两国的犹太族居民实行极野蛮的种族主义迫害,烧杀掳掠,砸冲店铺,毁坏犹太教堂……无所不为。欧洲各国犹太人惶惶不可终日,他们预感到大浩劫将临,纷纷出逃。数万犹太人有幸得到签证,经海路迢迢万里逃往我国的上海市,  相似文献   

6.
从罗马政治统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犹地亚犹太人起义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罗马行省之一的犹地亚地区,在整个罗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并无特别之处,犹地亚犹太人起义只是罗马帝国众多起义中的一部分内容。从各地起义的破坏性来看,犹地亚犹太人起义的破坏程度并不能与同时期其他起义的破坏程度做出精确比较,它在罗马国家政治范畴中并无特别之处;从罗马对行省统治的流畅程度看,犹地亚地区的政治统治是罗马政治统治比较稳定的边疆地区之一。学术界之所以强调犹太人起义的特殊性,一是在于犹太民族留下的文字记录比较丰富,从而在"史料"上影响了后来历史书写者的"历史认识";二是由于犹太起义研究者往往基于犹太视角,忽略了犹地亚地区只是罗马国家的一部分,其政治范畴不能超越罗马"合约"这一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语文中的“犹太人”来自希腊文“Ioudaios”。它最初是民族—地理术语,指居住在犹地亚的人。散居海外的犹地亚人日众后,此词的地理含义渐趋弱化,逐渐获得了民族—宗教内涵,这种转变加剧了身份表达的暧昧性。对相关文献、铭文和纸草的考察表明,“Ioudaios”在犹太人、异教徒和基督徒那里呈现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它们既生动折射出犹太人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互动,又有助于澄清谁是犹太人这个认同问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犹太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苏联建立后,列宁的民族平等理论更是给了犹太人以极大的鼓舞。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反犹传统的影响,苏联犹太人并没有完全享受平等,歧视与迫害时有发生。从列宁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府的对犹政策和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论是对境内犹太人还是苏联社会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9.
宋永成 《世界历史》2012,(1):15-29,158
1943年6月至12月,由米霍埃尔斯和费费尔组成的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代表团对美国、英国等西方盟国犹太人社团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友好访问。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动员西方犹太人支援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还有为苏联获取美国原子弹研制情报提供服务之意。访问期间,代表团与西方盟国的犹太名流和犹太人组织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广播演讲、参加各种群众集会等方式,在西方犹太人舆论界形成了强烈的亲苏氛围;为苏联军民争取到大量的金钱和物资援助,从而有效地配合了苏联政府的战时对外宣传政策,对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罗衡林 《世界历史》2007,1(2):85-94
伴随着19世纪以来的德意志现代化进程,德意志犹太人早已分化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并不同程度地融入德国社会。如果没有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恶性变种——德意志现代种族主义——的强大压力,没有极端仇犹的纳粹党在德国的统治,这种多元化社会的发展是会继续下去的,德意志犹太人也就不会被迫成立“德意志犹太人全国代表机构”这样一种联合体。因此,这个联合体在1933年的出现,反映了德意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场彻底的大倒退。  相似文献   

11.
正马萨达是古代犹太人留下的珍贵遗址,是希律王一手建立的华丽圣殿,但更让人动容的却是后来在这里发生的犹太人用死亡代替奴役的惨烈故事。这里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犹太民族英雄精神的象征。马萨达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地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在以色列哈希曼王朝,马萨达就修建了原始的碉堡。到了公元前40年至公元4年,希  相似文献   

12.
日本推行『河豚鱼计划』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波 《百年潮》2005,(7):43-47
"河豚鱼计划"是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提出的一项计划,希望采取扶植、亲善犹太人的政策,来巩固他们在"满洲国"的统治,并影响英美的对日态度.1934年正式出现了"河豚鱼计划"的说法.日本人把犹太人比作河豚,认为要去其"毒素"后,再食其美味.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就"河豚鱼计划"达成一致意见.此后"河豚鱼计划"的内容更加详细完善,提出在中国的上海或"满洲国",建立一个犹太人居留地的建议.那么,日本缘何如此青睐犹太人,这其中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历史秘密呢?  相似文献   

13.
自二战爆发之后,德国法西斯就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疯狂迫害和屠杀。在这种形势下,巴勒斯坦犹太人一方面需要解决眼下的移民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想为战后建国做准备,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使得他们不得不尽可能的寻求大国的支持。然而,英国由于之前《麦克唐纳白皮书》的发表已经让犹太人对获得其支持不抱太大希望;而此时此刻的美国迫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犹太人的援助又非常有限;这样,与他们有着共同敌人——德国法西斯的苏联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本文笔者就试图从巴勒斯坦犹太人的角度来分析其寻求改善对苏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香港就业援助制度是香港政府建立的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援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自力更生支援计划、劳动就业计划、雇员再培训计划等。它的基本特征有:民间机构担当重要角色;就业援助服务专业化程度高;就业援助经费来源广泛;就业援助保障水平高。香港促进就业援助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发挥政府在就业援助服务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二是发挥民间就业援助机构的重要作用;三是改革官办就业援助服务机构;四是建设一支就业援助的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15.
魏先修 《百年潮》2002,(2):73-78
纳粹计划大批屠杀匈牙利犹太人 纳粹迫害犹太人惨绝人寰,罄竹难书. 世人对纳粹杀害波兰、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犹太人较为熟悉,但对纳粹在匈牙利对犹太人"作最后解决"却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16.
美国犹太人同化进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有600万犹太族裔,他们虽然在美国人口中只占不到3%,但其经济实力、政治能量和学术成就,都大大超过3%这个数字概念,在美国社会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曾经在美国备受排斥的犹太族裔来说,虽然有了一个犹太国以色列的存在,却并没有吸引他们,美国的犹太人正以迅猛的势头同化进美国社会主流中。美国成了吸引世界犹太人的磁石,现在美国的犹太人比以色列国犹太人还要多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中华遗产》2006,(4):14-14
开封犹太人后裔是不是真正的犹太人?看了贵刊五月号关于上海犹太人后裔的介绍,我想起了老家开封那群自称是犹太人后裔的人。虽然有很多学者指出,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和开封的情况不一样,开封犹太人后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真正的犹太人了,但我一直不能理解这种说法。直到后来有幸结识了一位以色列来华访问的犹太人研究专家,我才豁然开朗。他说:“做一个犹太人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首先,你要熟练地学习和掌握犹太教的文化,这是成为犹太  相似文献   

18.
张倩红 《史学月刊》2005,47(9):74-8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大屠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美国、以色列、欧洲等地普遍兴起了对“后大屠杀时代”的研究,主要探讨源于大屠杀并影响到后大屠杀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通过对幸存者的心理磨难、对纳粹屠犹的神学反思、犹太意识的强化以及西方社会的“遗弃”对犹太人的精神打击等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屠杀事件对犹太人社会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迄今所知,关于犹太人人华最早之记载及考古发现皆始于唐代。从唐至元,犹太人遍及中国诸地,尤以开封犹太人闻名。因开封犹太人之特殊地位,学界对其颇多关注,但对其之外的古代入华犹太人之研究尚不充分,且多有争议,兹就对此类犹太人研究加以梳理,并期抛砖引玉之效。一、入华犹太人称谓研究1.唐代犹太人称谓。关于这一点,学术界认为其称谓较多,主要有牟世、多惠、仪则律,还有萨忽、石忽、竹忽、注吾、术虎等。牟世、多惠、仪则律。唐代入华景教徒在翻译基督教文献时,多将《圣经》中有关犹太人的名称译为汉语,如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敦煌景教文献《尊经》称摩西、  相似文献   

20.
张礼刚 《世界历史》2006,3(6):36-43
在17、18世纪,由于欧洲及德意志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犹太人特殊的历史经历以及对居住地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弱民”地位等原因,在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犹太人群体——宫廷犹太人。他们利用其经济方面的影响,积极参与在宫廷的军事斗争、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受到宫廷的信任,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他们与犹太社团有着一些冲突,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在管理犹太社团事务、形成新的犹太社团、传承犹太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个时期宫廷犹太人的活动为犹太启蒙运动和犹太人的解放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