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  饶胜 《东方收藏》2020,(4):41-43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器作为古代政治生活战争的物化形式,对我们了解古代战争有着重要的作用。青铜戈作为先秦时期最主要的长柄格斗兵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三代武库之主宰"。戈的产生受到石器时代的石镰、陶镰、骨镰的启发,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戈"作横刃垂直于长柄上部的象形,现代汉字中"武""战"等字均从戈,即源于此。青铜戈由一定比例的铜与锡混合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冷兵器时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兵器。青铜戈主要用于勾、啄、推、掠,在近身战与车战中有着很大的杀伤力。一把完整的戈,由戈头、柲、冒和鐏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戈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于勾、啄的兵器。据考古发现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石戈。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铜戈开始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夏代遗址中曾出土有铜戈。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戈是最重要的格斗兵器。东周时期随着作战方式的变化(即由商、西周时的车战为主变为春秋战国的骑步兵为作战的主要力量)和铁质兵器的出现及大量使用,戈的数量逐渐减少。西汉时在个别地区偶有使用,东汉时期已难觅踪迹。 在戈类兵器家族中,有一种形制特殊的戈──有銎铜戈。有銎铜戈的出土数量甚少,其存在时间也稍短于其他戈类兵器。本文仅就有銎铜…  相似文献   

3.
王蔚波 《收藏家》2011,(3):43-46
戟戟是由戈和矛组合而成的复合兵器,既可刺杀,也可勾啄,还可披斩,是一物而具三用之古代独特格斗兵器,用途广泛,威力较大。同样安装木或竹柲(柄),柲端也有铜镦,商代有戈、矛分铸的戟,用时把矛装在戈柲的上端。西周时期的戟,多将戈矛合铸成一体,出现了十字形的戟。  相似文献   

4.
徐清华 《收藏家》2011,(11):23-26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青铜时代,战争频繁,为了获胜,当时的天子诸侯、皇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或开采、或掠夺,铸造了大量的兵器,以卫社稷,以保家园。虽然经历了当时战争的消耗,又历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仍然因为种种原因有大量的青铜兵器留存至今。青铜戈即是其中兵器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5,(2):93
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尖端为三角刺,形状类似戈的一种青铜兵器。这种兵器异常锋利,可以毫不费力地刺透铠甲。《说文解字》中说:"我,古杀字"。多部典籍中可以看到,"我"是在当时征伐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兵器,主要的使用击法有"勾、挂、扎、挑"四种:它既可以横击,又可以勾杀,还可以扫、劈,而且分长、中、短三种,使用起来非常  相似文献   

6.
洛阳出土的中胡二穿戈与战国铜鍪杨平1994年初,军事博物馆在河南洛阳外国语学院征集了古代两件中胡二穿戈和一件铜銮。这三件文物的出土,对我们了解古代兵器以及对古代战争中士兵的炊食用具,均提供了很珍贵的实物资料。现将这几件文物分别介绍如下:1、之时戈(图...  相似文献   

7.
苏辉 《南方文物》2012,(2):151-156,118
本文通过对二年主父戈、王何立事戈、廿年丞藺相如戈和廿九年相邦趙豹戈等多件赵惠文王时代的标准兵器进行讨论,认为在赵国兵器刻铭的演变过程中,由早期形式多样的辞铭发展到后期严密规整的三级辞铭格式,惠文王在位时期是这一变化的关键阶段,奠定了孝成王及以后赵国兵器刻铭的一般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崇尚武力和战争拓疆在当时是新的现象。而赵、秦等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以制造武器为主的国家工业体系,这一体系上及国王下及奴隶,是认识当时社会性质和变迁的重要内容。本文虽讨论的是具体事物,但以小见大,可窥战国历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见于著录的四件东周青铜兵器进行了考释:间右库戈应为春秋晚期晋国"涧"地所铸兵器;廿二年左矛铭文中的"■"字应隶作"■",释为"县",该矛当为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左县"所铸兵器;右库工师戈铭文中阙释的地名为"少曲",该戈为韩地少曲所造兵器;河南郸城出土的廿二年戈原为魏国兵器,后为韩国所获,铭文中的"廿二年"应为韩昭侯纪年。  相似文献   

9.
崔松林 《中原文物》2023,(4):102-105+111
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一件战国时期带铭铜戈,铭文包含了戈的铸造地、铸用年代,以及兵器的铸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对其铭文考释和信息解读,确定了戈的绝对年代,厘清了韩高都与魏高都及东周王畿之间的关系,为战国时期韩国兵器断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原地区多年来发现了大量西周青铜兵器,其种类繁多,造型新颖,构成了区别于其它青铜文化的兵器风格.如戈、矛、戟、钺、我、殳,管銎戈、斧等.本文拟就一些异形铜兵的年代,渊源及相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11.
戈戟小议     
戈、戟作为古代军中之重要兵器已多被方家论述考辩,甚至周纬《中国兵器史稿》在论述戟时,认为郭宝钩先生《戈戟余论》一文“见解正确,以后关于铜戟形制,似无辩论之余地①.”然郭德维在《考古》1984年第12期发表《戈戟之再辩》一文,对周纬所作的“结论”提出质疑,并就戈、戟问题谈出了三点看法,他认为:“戈与戟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戟头较戈头窄而瘦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陕西省扶风县境内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它对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兵器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介绍于后: 一、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天度乡村民强天龙交献给扶风博物馆青铜兵器四件,其中戈二件,削一件,刀一件。现叙述如下: 1、直内戈:援宽脊圆而隆起,有上下齿,无寄,内呈长方形,中有一直径为0.8厘米的圆孔,末端两面饰夔龙纹,通长22.3、内长宽为5.9×4厘米,重300克。此戈同一  相似文献   

13.
论巴蜀文化虎纹戈的类型和族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 《四川文物》2003,(2):51-58
虎纹戈是巴蜀青铜兵器的重要种类。通过对这些虎纹戈形制及纹饰两方面的类型学研究以及时代的推断,可以发现其发展演变的大致过程。从化族属上讲,四川地区发现的虎纹戈主要为巴戈,是巴化的组成部分。巴戈上的虎纹与巴人崇虎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秦俑坑出土的兵器,其种类有弓弩、戈、矛、戟、钺、殳、金钩等,是研究古代兵器史、科技史的珍贵资料。秦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简单加工机床的运用,兵器表面化学防腐处理技术,铬盐化新工艺的创造等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内容。1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中国...  相似文献   

15.
周代是我国青铜文明的顶峰时期,其青铜兵器"兵用"与"礼用"的分化与演进特征也更加明显。山西地区作为周王朝的重要封地,拥有可观的周代青铜器遗存,而其中出土青铜兵器的数量与种类亦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将从山西已出土的可能的礼用青铜兵器入手,包括钺、戈、戟、鐏、剑五类兵器,结合人类物质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其礼用化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勾漏洞及其著名游客陈驹勾漏洞在广西北流县城东十里处的勾漏山主峰下。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曾提到勾漏山:"其岩穴勾曲、穿漏,故名。平川中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可见其山是因其洞而得名,而该洞之所以得此名,又是由于其状貌特点;"勾曲、穿漏"。勾漏洞原...  相似文献   

17.
梓溪 《文物》1958,(10)
(七)兵器类:兵器是从狩猎工具发展而来,汉代的典籍中有所谓"五兵",指的是矛、弩、剑、戈、锻(见郑玄注周礼),但吕览中说五兵是指矛、戟、钺、楯、弓矢,说法不一。现在将青铜器中所见的兵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释元用与元弄王人聪一、释元用"元用",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兵器铭文中习用的词语,如:邗王是戈:邗王是乍为元用。(《商周金文录遗》569)攻王夫差剑:攻王夫差自乍其元用。(《文物》1976年11期)姑发晋反剑:工大子站发晋反自乍元用……(《考古》1963...  相似文献   

19.
一组外流中国青铜兵器评述沈融1931年,河南省浚县辛村一带出土了一组青铜兵器,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落入古董商人手中,后来辗转到了美国,现藏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这组青铜兵器计有长刀2、锁2(含铁刃铜锁1)、戈5(含铁援铜戈1)、矛1、管...  相似文献   

20.
兵器是伴随着战争的发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与人类战争的存在而相伴始终。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兵器亦经过了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作为不可佚缺的史实,有关兵器的记载散见于多种古籍文献中,同时,大量的兵器实物也以各种形式(如墓葬随葬、战争中丢弃、财富储藏、收藏传世等)被存留下来。可以说兵器不但对于古代战争、军事史的研究有着其它物质文化遗存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