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平,现年56岁,美籍华人。出生于1949年,曾当过9年兵,退伍后到北影厂工作。28岁时,因为和人打架,被开除党籍和厂籍,劳教3年。此后,他一度生活穷困潦倒,还患上肝炎。据李春平说,1980年,一位年届花甲的好莱坞女影星遇到他,并对他一见钟情。随后,李春平以“儿子情人”的身份赴美,与该影星共同生活近12年后,女影星去世,将所有财产赠送给他。1991年,李春平回到北京。据称,15年来,他共向社会各界捐赠现金5000多万元人民币。目前,李春平担任北京市慈善协会副会长。今年,他还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慈善家称号。  相似文献   

2.
1970年新年刚过,郭小川作为与周扬专案有关的40人之一, 第三批从北京出发,赶赴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劳动改造生活,当然这其中包括他转押至天津团泊洼干校的一年和借调外出工作的时间。这是郭小川思想转变历程中最重要的六年。根据新发现的一些材料,可以确切地说,正是在这六年里,他  相似文献   

3.
守护中国大后方的"空中飞老虎" 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不久,日本人为了阻断这条中国唯一的接受国际援助的生命线,于1938年9月28日第一次轰炸昆明.到了1940年仲夏,轰炸愈演愈烈.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跑警报"成为了昆明人不分老少、不分贫富贵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的狡猾和奸诈是出了名的,被人称为"乱世狐狸".他统治山西长达38年,是山西的"土皇帝",也是民国少有的"不倒翁".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在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之间玩儿着"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游戏.妄图维护他在山西的统治地位.但是.阎锡山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在曹聚仁生命的72个春秋中,最火红的年代是在上海。从1921年到1937年的16年里,他得到了陈望道的信任、邵力子的提携、鲁迅的友谊、章太炎的赏识;他带着泥土的芳香踏上大学的讲坛,以青年人的敏感妙手著文章,用乌鸦为记掀起《涛声》,与朋友一起播下《芒种》,为"大众语"运动推波助澜,策划"南社"演变为"新南社"。在激烈的淞沪战斗中,他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留下了无数的战地通讯……1950年夏,曹聚仁只身离沪赴港。1956年开始频频回内地观光,留给人们的是一个神秘的问号--  相似文献   

6.
《旅游纵览》2008,(6):3-3
<正>关于范曾,人们只知道他的画,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善行。作为一代书画大家,范曾大隐于市,却心挂世人。去年,范曾成为"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及"年度十大慈善家"上榜人物,在颁奖仪式上,范曾面对褒  相似文献   

7.
臧运祜 《民国档案》2007,(2):97-105
我国学界在关于"汪精卫与日本关系"的一些有限的研究中,所使用的资料主要还是中、日双方当事人的资料,以至于这个重要史实,迄今还充满了传奇与神秘的色彩.本文就1939年12月日本内阁情报部发表的"绝密"资料《支那新中央政府成立的经过概要》,对于日本的"汪精卫工作"进行了考论.日本方面首先认定"汪精卫和平运动发端于1938年春中国事变进入正式阶段之际",而并非起于中国内部抗战以来的和战之争.日本的"汪精卫工作",是在1938年1月、11月的第一次、第二次"御前会议"分别决定的对华政策,以及近卫首相发表的第一次、第二次声明之间进行的;汪精卫集团的降日,是日本实施对华政策的必然过程和最终结局.汪精卫在河内"工作"无成的情况下,半推半就地投入了日本的怀抱之中;他既已逃亡上海、蛰居于日本的卵翼之下,其政治生命从此就完全听命于日本.1939年6月的汪精卫第一次访日,把他与日本的关系公开化;回国之后,开始了组建伪中央政权的工作.日本首先自我否定了"重光堂协议",趁机继续贯彻第二次"御前会议"的决定,并把将来对于该伪政权的政策,预定于与汪氏集团达成的密约之中."汪精卫工作"不仅是日本的"谋略",而且是日本侵华国策的产物,前者是从属于后者的,或者说是后者的形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七、八世纪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女性登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并且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共涌现出了八代六位女天皇,该时期也被称为"女帝世纪"。那么"女帝世纪"这一独特历史现象的出现是巧合,还是必然?本文拟以"母性崇拜"情结为核心,从日本的继承制度、神话传说、婚姻制度等角度对"女帝世纪"的成因做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朱通华 《百年潮》2012,(1):63-65
正费孝通先生以95岁高龄辞世,他真正达到了"仁者寿"和"立德、立功、立言"的境界,是可以含笑于另一个世界的。可是,作为他的后辈和学生,有着从1983年以来长达20年的合作研究的情谊,仍然舍不得他的离去。他是一座桥,是学者与农民之间心心相通的桥,当今大学者中很少有人做得到这一点。他是一位永不服老的智  相似文献   

10.
一位85岁的老人,在风烛残年之际,居然打赢了一场长达5年的"国际诉讼",在东京先后两次胜诉,告倒了日本一出版社和两名日本人。这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的首次胜诉。笔者作为一名与该案有密切联系的"当事者",经历了这场"国际诉讼"的前前后后,特撰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史鉴 《文史春秋》2010,(1):20-30
一代枭雄蒋介石统治了旧中国达22年之久,他一生中多次遇险,但都侥幸脱险,这与他的一位同乡、拜把兄弟和救命恩人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这位面貌酷似蒋介石的同乡,后来被物色为"委员长替身"。这位神秘"替身"在政治、军事、公众等场合屡屡代蒋出场,不仅骗过了众多与蒋介石朝夕共事的军政要员,甚至连最亲近的蒋夫人宋美龄也难辨真假。这位神秘的"替身"是谁?他何以能够以假乱真?他的命运终结又如何?文中一一揭秘其中内幕真相……  相似文献   

12.
李天元 《江汉考古》2021,(5):142-144
艾丹博士走了.他是在工作时趴在电脑桌上离开这个世界的. 2021年6月3日,艾丹像往常一样有序地安排他的生活.约了朋友下午来理发,随后就坐在电脑桌前开始工作.4时许,朋友来家时,发现艾丹趴在电脑桌上,情况不太对劲,赶快电话报警.警察和救护车赶到时,发现他已经去世了.电脑还开着.郧县人文稿尚待接续,可艾丹的生命已经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3.
王莹 《神州》2006,(10)
1975年,冯雪峰的肺癌已经扩散。在生命的尽头之时,他回顾一生,有几件事十分遗憾。其中最大的遗憾是他生前不能回到党的队伍中来,其次便是他历时8载、写了两遍、长达百万字、却最终未能完成的关于红军长征的小说《卢代之死》。  相似文献   

14.
面孔     
余彭年蝉联最慷慨慈善家近日,中国百富榜炮制者胡润发布《2007中国慈善家榜》。85岁的深圳彭年酒店董事长余彭年凭借过去4年高达20亿元的慈善捐助,蝉联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他在2003年至2006年之间慈善捐赠总额达到20亿元。  相似文献   

15.
1970年新年刚过,郭小川作为与周扬专案有关的40人之一,第三批从北京出发,赶赴湖北成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第一批是先遣队,第二批是大队人马,第三批是零星人员),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劳动改造生活,当然这其中包括他转押至天津团泊洼干校的一年和借调外出工作的时间。这是郭小川思想转变历程中最重要的六年。正是在这六年里,他完成了对江青一伙在文艺界的法西斯暴虐专制从盲从到怀疑、从觉醒到斗争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6.
魏晋是一个生命色彩浓郁的时代,是士人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曹丕是魏晋文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步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曹丕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生命意识,他通过"立言以不朽"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格调:或清醒地批驳游仙生活,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或哀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举步维艰;或悲愁生命短暂、时光易逝;或感伤社会群体的悲惨生活。看似外冷内热,作品却处处体现了他的"辛酸泪"。  相似文献   

17.
九洲书画院院长张广志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愫,用生命真诚屡进云南,探索以西双版纳等地为生活创作发源地,开拓中国水墨艺术发展新空间,表现"天然去雕饰" 的平中寓奇的民族风情绘画并做出可喜成绩的中年画家。张广志1946年生于北京,自幼喜爱中国画艺术,他曾创作多幅优秀美术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大展并获奖,还经常在国内各报刊杂志上发表美术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具有广博的学识和编辑才能,曾与人  相似文献   

18.
1970年新年刚过,郭小川作为与周扬专案有关的40人之一,第三批从北京出发,赶赴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第一批是先遣队,第二批是大队人马,第三批是零星人员),开始了他长达六年的劳动改造生活,当然这其中包括他转押至天津团泊洼干校的一年和借调外出工作的时间。这是郭小川思想转变历程中最重要的六年。正是在这六年里,他完成了对江青一伙在文艺界的法西斯暴虐专制从盲从到怀疑、从觉醒到斗争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陈嘉庚(1874-1961,著名的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他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那么,在儿子眼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以下就是陈嘉庚的儿子对他的片段回忆——父亲有17个子女,我是第五个,由于业务关系,我和他比较接近。兴学抗日报国父亲1874年10月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  相似文献   

20.
1954年1月14日,董必武在政务院第202次会议上对1954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了说明,认为国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治国方略应从搞运动转到"按法律办事".这是董必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郑重提出"按法律办事",同时,他还提出了"培养群众法律意识"、"教育人民守法,首先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守法"等思想,这是他经过多年观察、思考而凝练出的治国良策,是他法学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