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2010,(5):102-103
提起歌剧《蝴蝶夫人》.人们自然地就会想到普契尼。这个被无数剧团出演的著名歌剧。发生的舞台就是在日本的长崎。长崎是《蝴蝶夫人》的故乡.同时也让长崎走向了世界。以日本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三浦环为模特雕刻而成的巧巧桑雕像也屹立于此。三浦环曾多次领衔主演这幕歌剧。在日本,她已经成为歌剧《蝴蝶夫人》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李曦 《神州》2012,(6):23-23
《图兰朵》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演出频次最高的歌剧之一。本文从取材、音乐及其他方面,探讨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3.
谢观滕 《神州》2014,(5):211-211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众多知名剧作家和艺术家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其中尤以张艺谋导演改编的歌剧《图兰朵》影响最为深远。本文通过举例法,阐释法,论述了张艺谋版的《图兰朵》虽然缺乏威尔第那样旺盛的创作力和正歌剧的历史厚度,但是爱的激情让该剧的音乐附着魔力,对中国艺术家改编、熔炼西方歌剧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金玲 《神州》2012,(35):2
歌剧《原野》被人们称为"中国歌剧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并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作曲家金湘也因此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普契尼",也被国内歌剧领域称赞为"举起中华民族音乐大旗的艺术家"。直到今天,歌剧《原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且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本文对主人公金子的音乐特征分析,并根据演唱过程来对这个人物形象塑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自古就对东方人怀有一种鄙视心态的"东方主义",他们认为自己是男性化的,而东方人却是女性化的。世界十大歌剧之一的《蝴蝶夫人》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美丽、温柔、顺从的东方女性形象。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为了重塑东方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特意根据《蝴蝶夫人》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蝴蝶君》。该作品颠覆了长久以来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对西方的叙事霸权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同时也呼吁东西方之间应取互相尊重,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6.
去年5月,丹尼尔·欧伦第一次来中国,指挥的是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托斯卡》,连演三场,其中一场谢幕时,转过身来的指挥家已是泪流满面。“歌剧的结尾很感人,另外,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站在中国观众面前,这让我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7.
李瑞 《神州》2020,(6):35-35
本文主要根据剧本的创作,音乐形象,人物命运发展等方面对普契尼《艺术家生涯》中咪咪的人物角色理解。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观看不同版本的歌剧视频,并且演唱了“咪咪”的咏叹调及二重唱,感触颇深。因此,以“咪咪”这个经典的角色进行理解和分析,希望对歌剧演唱者能够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8.
佚名 《湖南文史》2012,(6):23-24
二战中,美国人亲自"领略"了日军拼死顽抗的"战斗精神",他们不太明白日军为何在战场上不惧死亡,于是,美国开始研究日本。1945年,美国陆军部下令拍摄了一部名为《认识你的敌人日本》的影片,影片解说道:"对于日本人,最高的荣誉就是战死后被供奉在靖国神社,因为连天皇也会去俯首参拜,所以日本人与其投降不如选择战死。"美国国立公文馆保存着一份1944年的美国国务院"战后计划委员会"的机密档案。档案中写道:"靖国神社等神社并非我们所认为的宗教。它们崇拜军国主义分子,培育了攻击性的国家主义精神,这样的神社违反信教自由,应当关闭……"  相似文献   

9.
严珺 《神州》2010,(9):40-42
"80后"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最早出现于2000年的词语至今已存在长达十年之久。但最初是如何孕育而出的,却是少有人知。"80后"最初只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由少年作家恭小兵率先提出,后来逐渐被各个领域借用,成为了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代称。而这个概念,则最早出现在2000年7月的《诗参考》上,是以"8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诗"为专栏亮相的。到后来,这股"势力"逐步扩张到了小说界,开始为众人所知。2004年2月,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青年作家韩寒、  相似文献   

10.
李碧华的都市惊情小说塑造了许多重情重义却屡屡遭遇爱情悲剧的女性形象。她揭露了女性的爱情幻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并对女性极端而绝望的爱作了深入剖析。她讲述的爱情故事多半是不圆满而充满缺憾的。本文以其作品集《饺子》为例,通过从女性爱情体验、女性自主意识、女性悲剧命运的轮回三个方面,探究李碧华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主义话语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影院     
《神州》2011,(16):111
《秋之白华》剧情简介:浪漫史诗爱情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著名才子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故事的核心重头戏则是瞿秋白与杨之华铭心刻骨的爱情故事。同样作为献礼片,但《秋之白华》并没有着重以常规主旋律的议题去刻画革命者的光辉事迹,而是以唯美影像加  相似文献   

12.
歌剧《白毛女》二三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歌剧《白毛女》二三事丁毅歌剧《白毛女》是它产生的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是这一时代最强音在革命文艺作品上的反射。歌剧《白毛女》又是一部凝聚了许多人的创作才能的集体创作。它们含了晋察冀边区农村中诸多民间艺人天才的创造;包含了晋察冀地区大量义艺工作者、新闻工...  相似文献   

13.
徐伊  王毅 《风景名胜》2012,(4):154-157
萨婷,源于法语人名Satine如果你看过电影《红磨坊》,那么对"萨婷"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当醉心艺术的中产阶级诗人克里斯蒂安,遇见了康康舞女郎萨婷,这段爱情故事便开始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4.
宋梦晨 《神州》2013,(15):10-11
本文将《俄狄浦斯王》歌队置于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大的语境之下,发掘其在悲剧歌队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意义。而回到该悲剧歌队本身,其所承载的两种文化精神的形式外化则体现在为悲剧目的的实现、悲剧家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包括该剧本身对传统悲剧中歌队的形式改造等诸多方面。而《俄狄浦斯王》歌队所以能取得无比深远的意义也正源于两种文学精神的博弈和妥协。这两种文化精神的博弈与妥协及其形式上的外化则是整个歌队乃至整部悲剧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5.
金锟 《神州》2013,(4):5-5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霖·麦卡勒斯的一部经典中篇小说,该小说描写了美国南方小镇上一个古怪而畸形的三角恋爱情故事,自问世以来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双性同体”这一理论,分析作品中被忽略的李蒙表哥的形象,并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加以分析,从而揭示出其双性同体的形象不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导致了其爱情悲剧,并进一步阐述了双性同体的发展模式才是理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辛慧 《丝绸之路》2010,(4):65-66
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蕴。巴金笔下的悲剧,可分为个体生命的死亡悲剧、个体性格的死亡悲剧和整个"家"崩溃灭亡的悲剧。在作者抒写死亡悲剧的背后,有对旧制度的憎恨,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孙铭泽 《神州》2020,(4):21-21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该剧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朱丽叶和罗密欧相爱,但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有世仇,所以他们的爱情遭到反对。女方家庭让朱丽叶嫁给另一个贵族,朱丽叶就喝药,昏睡假死,以骗过家人。罗密欧的以为朱丽叶真的死了,就喝毒药自杀,朱丽叶醒来后发现罗密欧的死了,就拔剑自刎。两个家族知道他们的悲剧后,就此和解。这也凸显了爱情的力量,至今,这凄美的爱情故事,仍为许多年轻人所羡慕。  相似文献   

18.
武传强 《神州》2013,(20):35-35
东西方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东方儒、道、佛重礼,主张禁欲主义;西方基督教教讲究原罪,主张人的自觉性。本文列举东西方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祝英台(《梁祝》)、索雷尔夫人(《红与黑》)、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爱情悲剧经历来阐释东方“礼文化”与西方“罪文化”对爱情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歌剧《八女投江》创作初始,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排演的。该剧是一部四场加序幕尾声,演出总时间长达130分钟,参加演出人员230人,耗资600余万元的大戏。该剧创造了我省50年歌剧  相似文献   

20.
刘正山 《百年潮》2007,(6):38-40
长期以来,蒋经国和章亚若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甚至美国两大著名报纸《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也曾以显著篇幅进行了长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