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大会通过的考茨基决议案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引起颇多争议的问题。笔者最近有机会看到沈德良同志的文章《对考茨基决议案的重新评价》(以下简称沈文),感到沈文虽然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见解,但得出了决议案是正确的结论,笔者对之很难赞同。本文拟就此问题略陈浅见,与沈文商榷并求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2.
《范登堡决议案》是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在战后初期美国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决议案所确立的一些政治原则,如联合国框架下的"区域性安全"与"独立和集体自我防御"原则、"自助与相互援助"原则,成为大西洋联盟政策所尊奉的圭臬,对美国外交政策、国内政治实践、美欧联盟关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范登堡决议案》也加剧了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冷战对抗性;从长远看,《范登堡决议案》导致了美国内政外交的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东德史学界对普鲁士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了评价。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东德史学界着重批判普鲁士军国主义及其在历史上起的反动作用。如一九七四年出版的《阶级斗争——传统——社会主义,德意志人民历史纲要》一书谈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具有鲜明的反人民性质,它代表普  相似文献   

4.
四月上旬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的全国纪念宋教仁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及宋教仁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人们对宋教仁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作贡献,作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在以前史学家对宋教仁的评价,许多时候都贬多于褒。在这次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过去的种种片面性评价,有很多不实之辞。有学者指出,宋教仁为在中国建立内阁制型资产阶级民主立宪政体而进行斗争,是向西方寻找救  相似文献   

5.
赫伯特·胡佛与富兰克林·罗斯福一样,是美国现代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对他们的历史评价,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正确认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者说美国现代史的体系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在论及胡佛时仍然把他视为自由放任主义的典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党内左、中、右的分化更加明显,形成了以蒋介石、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他们组织各种派别活动,攻击中国共产党,反对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夏,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公开发表《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孙主义哲学的基础》等小册子,攻击马克思主义,反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强调团体的独占性、排它性,这些小册子成为国民党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1925年8月国民党右派在广州  相似文献   

7.
呼吁重新评价桐城派周中明第二次史学沙龙活动的议题是:桐城派与中国近代社会。由于我近年来担负着国家教委下达的一项科研任务,正在着手研究清代的学术思想与桐城派古文,看了不少资料,所以我对桐城派多少有一点发言权。乘此机会,我想向学术界呼吁:重新认识和评价桐...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重新评价斯大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 ,俄罗斯学界和民众中涌现一股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思潮。 2 0 0 3年 3月 5日 ,在斯大林逝世 5 0周年之际 ,这股思潮达到一个高峰。2 0 0 2年 1月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即将访问波兰之前接受波兰记者采访 ,应邀回答有关斯大林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功过时说道 ,“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 ,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① 可见 ,俄罗斯对斯大林的评价已经引起了相当层次相当范围的关注。苏联解体以来 ,围绕斯大林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但…  相似文献   

9.
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不应忘记在血雨腥风的年代敢于第一个站出来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人,更不应该忘记这个有大功于党、于人民、于人类进步和解放事业的历史巨人长期以来被作为"反面人物"大加挞伐,至今仍未获得应有的公正。笔者通过本文强烈呼吁,希望我们党利用建党90周年的机会,重新审视和评价陈独秀的历史功过,纠正长期以来在苏共中央、共产国际以  相似文献   

10.
张培森 《炎黄春秋》2004,(8):27-32,38
位于莫斯科市区西南沃尔洪卡大街16号一幢四层楼房,看上去是一座很普通的建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却记录着一段中俄特殊的历史。70多年前这里原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这就是多少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国人都知道的著名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共的邓小平,台湾的蒋经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经济体制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就经济运行来说,经历了一个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国在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后的20年里,尽管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基本保持了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而这正是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由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指定王法勤、于树德、简又文、陈适华会同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省农民协会召集,后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及农民部也共同参予筹备。该会1927年1月议决召集,同年3月15日在武昌雄楚楼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幕,3月21日闭幕。到会代表69人,代表26个县有组织之武装农民——红抢会、硬社、农民自卫团等约30万人。大会接受报告10件,发出宣言1件,通过议决案14件,发出电报5通。馆藏该代表大会通过之宣言及议决案,对研究北伐时期的农民运动和河南地方史,具有参考价值,特予选载。  相似文献   

13.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完成筹建新中国各项任务的盛会。9月27日,会议一致通过了四个决议案,即:“一、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京。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  相似文献   

14.
中派主义是在第二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派和机会主义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它无原则地动摇于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之间,企图通过对机会主义的让步和妥协来调和二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它在口头上忠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行动上则毫无气节,实行最卑鄙的改良主义政策。由于中派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卡尔·考茨基,因此列宁通常把中派主义称作考茨基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 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赛问题 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到1956年初,整个国际形势的走向由剑拔弩张的冷战共处状态开始转向左缓右紧的十字路口。在这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促进国际形势转向进一步缓和的大道,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央委员会工作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关于现代国际局势发展中的几个原则问题,实即后来被称为“三和”修正主义路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东亚和东南亚在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直立人化石的地方,许多重要的人类化石也发现于这个地区。旧石器文化地点众多,分布广泛,材料非常丰富,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各个时段,是研究亚洲乃至世界史前文化的珍贵资料。东亚、东南亚早期旧石器文化可以分为石片石器工业和石核石器(砾石石器)工业两个系统。石片石器工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砾石石器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7.
对剩余价值范畴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燕 《攀登》2005,24(5):137-139
传统政治经济学对剩余价值范畴的定义在其存在的条件、来源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等方面均过于狭窄,且界定时采用了非经济的标准,这既有悖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也与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本文以马克思的有关经典论述为依据,并结合经济生活的实际,对传统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深入思考,以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8.
考茨基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种机会主义流派。研究考茨基主义不仅涉及到考茨基这个第二国际最大、最有影响的理论权威的个人评价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多年来,国外出版了不少研究考茨基的著作。由于作者各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也极不相同。今天,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评价考茨基及考茨基主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总结国际共运发展中在战略和策略方面的革命经验,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转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武装斗争。许多党组织由于处在农村环境,再加上对党员缺乏政治思想教育,党的建设问题很突出。当时党内有“三多”:小资  相似文献   

20.
1870年7月23日,第一国际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指出这次战争在法国方面是侵略性战争,在普鲁士方面是防御性战争。9月9日,总委员会又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第二篇宣言,指出在色当战役和9月4日革命之后,普法战争性质起了变化,普鲁士由自卫的民族战争转变为对法国的侵略战争,法国则变成了反对普鲁士侵略的防御战争。这两篇宣言成了普法战争性质的定论,目前有关论及普法战争的著作也都采取这种划分法。笔者认为,这种两段论划分法虽有一定根据,但并不完全正确。作为一次政治事件,普法战争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它自始至终就表现为对两方来说都属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本人不揣浅陋,略陈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