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期间,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为支持中国抗日,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本组史料即为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关于赛珍珠所拟《派遣中国学生赴美实习工业计划》的来往文书,体现了民国时期对工业技术人才的重视以及赛珍珠女士在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留美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留美学生的高潮是1911年前后,其发展则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中国近代最早赴美留学的是容闳、黄胜、黄宽三人,时为1847年,出于美国传教士布朗先生相助之功。1854年,容闳归国后,经过十几年辛苦奔波,结识了曾国藩,终于在1872年陆续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由于顽固派的群起反对,这批幼童于1881年“凄然归国”。此后赴美留学者一度中断。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通过留学救国曾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呼声,于是人们再度飘往太平洋的彼岸,企求救国良方。但至1900年,留美人数仅有十多人。八国  相似文献   

3.
正容闳(1928—1912),号纯甫,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近代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增加学校收入和刺激消费,美国政府和大中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中国掀起了留学美国的新一波热潮,留美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受美国政府、学校积极推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这股美国留学热将持续升温,且呈低龄化趋向,但留学移民难度会有所增加。美国留学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日益扩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现代中国最具国际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生于1891年,安徽绩溪人。19岁赴美留学,是著名哲学家杜威的高足。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以倡导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学术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影响了一代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6.
军委会参事室参事周鲠生早年留学日、欧,曾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初期,周鲠生据其对国际现势的观察与判断,拟具"外交方略"一件,指出战时中国外交的工作重点、目标及实施步骤,以供中枢决策。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中国抗战的国际政略。该政略将中华民族之命运与世界局势的发展紧密相联,将中国抗战与维护世界和平之大局紧密相联,将中国抗战与世界大战结为一体,以抗战到底、苦撑待变的方式,将中国问题的解决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联系起来,自觉将中国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意图实现中国独立自由之目标。事实证明,国民党的国际政略符合中国抗战的实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对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宏伟 《史学月刊》2005,(10):126-128
中国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 已形成一个为人嘱目的新型的留学生知识群体,他们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社会变革及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近代留学生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变革容闳和赴欧美留学1847年容闳在美国传教士帮助下赴美学习, 留美8年,美国式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成就了他解救中国的最佳方案。在容闳看来,“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容闳:《西  相似文献   

9.
1906年10月2日(阴历八月十五日),任之恭出生于山西沁源县河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4岁考入清华,20岁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西南联大无线电研究所所长。抗战胜利后,到美国从事微波波谱的研究,成为中国现代电子学的一位伟大先驱者和基奠人。 求学清华 义和团失败后,无能的清政府向八国联军赔偿了3亿美元的白银,也叫“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在罗斯福的领导下将大部分赔款退还中国,退还的款项作为“美——中庚子赔款基金”,专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接受高等教育。一年以后,作为执行这一协议的部分措施,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期,出现了女子赴美留学的热潮,她们通过庚款、教会与传教士的资助、政府各部门与地方各省的官方派遣或者以稽勋留学生的身份纷纷赴美留学。回国后,在教育、文学、医学、科学等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国际援助。为广泛宣扬我国抗战努力,揭露日本侵略野心,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争取尽可能之援助,国民政府主动参与到国际劳工界活动,以呼吁国际劳工界对日制裁,援助中国。本组材料为中国劳工代表朱学范出席第二十四届、二十五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的相关函电,反映了此一期间中国参与国际劳工界活动的概况及中国代表为争取外援所做之努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对《南洋商报》刊载抗战电影传播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自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新加坡沦陷这段时间内,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过程、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在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一批优秀中国抗战电影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报》刊载的相关抗战电影信息,生动纪录了这一段时间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鲜明呈现了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全民族投身抗战的时代景观,同时也积极肯定了华侨对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英美两国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在两国民众中掀起了援助中国抗战的热潮,形式多样,各具特点,并得到社会许多方面的支持。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英美民众援华制日运动不断加强。英美民众对中国全面抗战的积极反应,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为英美东亚政策向积极方面转化铺垫了社会民众基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每逢重大事件发生之时,海外留学生即大批归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七七抗战,直至新中国成立,都成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上的回国高潮。本文主要叙述抗战军兴后,海外留学生共赴国难的情形,藉以探索国难期间留学  相似文献   

15.
吴建民 《神州》2008,(5):63-69
顾维钧1888年生于上海,1904年8月赴美留学。1912年,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顾维钧,接受了刚刚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邀请,返回中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1915年,顾维钧出任中国驻美国公使。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顾维钧是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有人曾问过晚年的顾维钧,搞了一辈子外交,最得意之举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巴黎和会,其女儿顾菊珍说:"中国现代史表明,先父顾维钧是在国际会议上对列强说‘不’  相似文献   

16.
正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骄狂气焰,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高度评价,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在台儿庄战役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级党组织从多方面给予了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  相似文献   

17.
1912年4月21日,一位美籍华人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家中去世,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847年,19岁的容闳赴美留学,于1854年冬学成回国,但他并非如有的书上所说是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在容闳赴美前29年,即1818年美国康威尔城的"国外布道学校"就有一位来自广州的姓王的留学生。更早些,康熙年间有个叫郑玛诺的人,"自幼往西罗马国,习格物穷理超性之学,并西国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18.
读郑州最好的中学;数学竞赛河南赛区第一名保送进清华;1989年,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1990年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在其革命生涯中,承蒙许多日本友人的襄助,梅屋庄吉就是其中之一。两人相濡以沫数十年,留下许多佳话。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梅屋1866年出生于长崎,14岁至上海学习汉学,开始迷恋中国文物及美术。19岁赴美留学,后在朝鲜、海参崴、南洋、香港、厦门、...  相似文献   

20.
正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继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军队在长城沿线、华北地区进行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对抗。长城抗战激发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全国各地、各阶层关心祖国命运的有识之士,以各种方式积极声援、支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