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文化初探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吴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远在勾吴建立以前就已经形成。泰伯奔吴,被后人尊为吴文化之祖,是指泰伯在三让王位的同时,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入吴地,并与当地原有的古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与重组,终于形成了新的吴文化,至今仍在发展壮大。这一承前启后之创举,正是泰伯奔吴后对吴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南通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以吴文化为主,以淮文化和海洋文化为辅的复合社会意识形态。南部受吴文化影响较大,装饰风格以疏朗通透为主,造型以古朴见长;北部受淮文化影响大,装饰风格以拘谨端庄为主,造型局部夸张;东部沿海地区除受吴文化影响外,又同时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装饰风格以热烈为主,造型以繁复见长。  相似文献   

3.
东晋南朝江东的文化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南朝时代,江东地区的文化冲突和融合,表现为侨、吴、士、庶之间的?格互动,并最终形成了既体现汉魏中原文化精髓、又兼具吴地文化特色的江东文化。自隋唐以后,江东一直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心。追溯其源,其滥觞就是东晋南朝时期形成的江东文化。  相似文献   

4.
儒道传播与文化地缘——以古代徐州区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徐州地处齐鲁、楚、宋文化的接触地带 ,多元地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与涵化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边际性文化区域。在此过程中 ,它广泛接受鲁地儒家文化的传播 ,由先秦儒文化强辐射区发展为西汉之核心区。同时它并融入道家文化源区域 ,至秦汉时不失为道家文化发达区。儒道文化在古代徐州地域叠相荟萃的景观 ,从文化地缘角度可以得到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5.
王克奇 《史学月刊》2008,(10):98-104
齐文化是道家思想的母体文化之一,它建立在对东夷文化的改造创新的基础之上,其基本特征:讲求功利、哲理化和博大的包容性。春秋前的代表人物有姜尚、管仲、晏婴、孙武、杨朱等。老子思想的形成与孙武、杨朱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黄老思想也兴起流传齐地。老子与庄子在思想上的异同,反映了齐文化与楚文化同源异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新疆道教,以民间信仰形式散处北疆各地,历经社会变迁,形成僧道共处、释老共存、道家为主的地域特点,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氛围,同时又兼具移民宗教与移植文化的特征,是国家文化网络下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道家与中原文化葛景春先秦时期的文化,由于长期的诸侯争雄,天下分裂,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诸子各派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形成各自的文化圈。它们之间,虽然互相渗透、互相交流,但其文化个性却十分明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道家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以儒家...  相似文献   

8.
提到江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吴文化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而有关吴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吴都的地望,历来也是先秦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本文认为“太伯奔吴”最先是到宁镇地区.具体而言就是现在的南京市江宁区横山一带.因此吴文化的起源地应为江宁横山。  相似文献   

9.
马鞍山地区所发现吴墓墓葬规模大、等级高,受到学界的关注。在全面分析该地区吴墓基础上,并从墓葬形制和随葬青瓷器两个方面将其与古武昌地区和建业地区的吴墓材料进行对比后,可以总结出马鞍山地区吴墓所体现的文化面貌,即汉代文化因素、古武昌文化因素、建业文化因素在该地区相互交织。马鞍山地区的吴墓墓葬形制既有对汉代制度的坚持又有对古武昌地区新兴丧葬文化的引入,随葬青瓷则体现了其同时受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文化与江苏经济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作为主导性地域文化的吴文化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探讨在新世纪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中,如何进一步充实吴文化的内涵,以开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吴文化研究正迈着沉稳坚实的脚步走向成熟,学者们更加注重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进行学术研究,围绕学术问题展开百家争鸣。而这也正是吴文化研究所必经的一个反思过程。只有坚持积极的反思,吴文化研究才会更加具有明确的方向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古越民族文化有其自身固有的越系文化基因,它既吸收了吴、楚、徐、舒、中原等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它多源的文化姻缘。同时,它对其他民族包括东南亚诸多民族的文明起源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吴文化研究中,吴文化发源于太湖地区还是宁镇地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根据太湖与宁镇地区印纹陶某些特征的一致,认为西周后期两地区的文化面貌已“融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吴国由宁镇地区东进到太湖地区的论据。笔者认为全面准确认识太湖地区周代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12,(16):26-27
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古训"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是中国士大夫阶层追慕和仰从的道统楷模。东汉史学家班固日"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正所谓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是史官修的"正史",此外的史书都被看作"野史"。班固又日"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两大学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是由史官文化升华、凝合而成。那么,这一官职制度如  相似文献   

15.
陈宁  李海昕 《神州》2012,(26):13-13
本文通过简单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纲领式的论述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思想的根本精髓,阐述了其"和谐"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升华其思想,做到古为今用,以期为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之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来,得读段本洛先生《吴文化研究刍议》(见《东南文化》1989年增刊)一文,认为段先生文中所论“吴文化”在内涵概念上似有不妥处,谨陈管见,以求教于段先生及学界同仁.作为历史范畴的吴文化,它的产生、发展、乃至于和别的文化相融合,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和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越文化一样,吴文化是形成于上古时代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汉文化最终形成以前,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文化多元发展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支.经过春秋战国上古时代向中古时代的过渡,至秦汉之际,各种地域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为汉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一、夜郎文化源于牂牁文化 《管子·小匡》曰:“(齐恒公)九全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群舸、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注曰皆南夷国号。”说明春秋时期已有牂牁,且它是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其名号才能与吴、越等春秋大国并立。春秋之后,牂牁国衰,其国中夜郎部落兴起,至郡国并存之时,仍是以牂牁而不以夜郎作为郡名。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吴文化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暨课题研究规划会,于1998年11月14日在镇江召开。江苏省吴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九皋、徐湖平理事长主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跨世纪之际,如何从深层次进一步推动吴文化的研究,加强课题规划,加强学会与文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联合,发挥学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紧培养跨世纪吴文化研究人才。会议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特别是吴文化学会成立近二十年来吴文化研究走过的历程。大家一致认为,从研究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到研究吴越区域文化,从吴越文化不分到吴文化研究学科的形成,是近…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夷越各族基本完成了夏化过程,这与吴文化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境内吴文化遗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境内石室土墩、几何印纹陶、吴国青铜器等吴文化遗存的发现,对探讨吴国与其他诸侯国的政治关系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