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侯玄是正始、嘉平年间亲曹氏名士群体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一系列代表曹爽集团政治改革的理论主张,建议并直接指挥了意在提高曹爽声望的伐蜀之役,受到司马氏父子的嫉恨。在玄学思想活动中,早在太和年间他便参与“浮华交会”,与荀粲等交往,颇具玄学修养。特别是他利用其地位,组织、协调玄谈,成为一时“宗主”。他虽习玄,但依然谨守礼法,儒玄并综,“情礼兼到”,引领魏晋以降之士风,成为一代楷模。对其家族而言,其名士化标志着夏侯氏门风逐渐尚文,门第逐渐士族化。  相似文献   

2.
永嘉前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西晋王朝行将崩溃。玄学乘势而起,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成为一代名士的行为指南。对于永嘉玄学,学界关注不多,因此有必要钩沉永嘉玄学的历史信息,把握永嘉玄学的基本面貌,梳理玄学从正始到永嘉的地位升降的发展线索,从而阐明永嘉玄学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1920-1930年代国家主义派之内在文化理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醒狮运动”之初,国家主义派致力建构中西杂糅之文化保守主义体系,以为其运动之意识形态。其现代学理厥为以欧陆玄学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哲学,及玄学之反动———实证哲学及实证学科(包括实证主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玄学与实证本相冲突,且因移植国家主义之中西时空错位,导致醒狮派理论之困境及内在紧张,并驱动其由消极强调国家主义之自在性,走向积极营建“新理性主义”哲学体系。玄学向为文化保守主义之壁垒,而实证主义之科学、进化精神及反玄学倾向,则促使醒狮派呼唤并回归“五四精神”,走向文化激进主义。  相似文献   

4.
史佳绮 《沧桑》2014,(1):74-76
司马炎在位期间,朝廷一些政治派别纷争异常激烈,且上流社会的腐败风气也渗透于政党纷争中,武帝也努力为此做出相应的对策。这些腐败风气和党派斗争构成了高层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但对前期西晋的政治格局影响很大,而且对王朝后来的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西晋初期的党争与上流社会腐化这两种现象,以及造成这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司马炎在位期间,朝廷一些政治派别纷争异常激烈,且上流社会的腐败风气也渗透于政党纷争中,武帝也努力为此做出相应的对策。这些腐败风气和党派斗争构成了高层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但对前期西晋的政治格局影响很大,而且对王朝后来的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西晋初期的党争与上流社会腐化这两种现象,以及造成这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裴秀新论     
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立常道乡公,裴秀积极为之出谋划策。裴秀在魏晋嬗代中的积极表现以及他坚决支持司马炎是他能在魏晋政局中发挥作用的政治基础。咸熙年间,裴秀为魏晋官制与五等爵制的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裴秀还是西晋玄学的核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卢小慧 《沧桑》2008,(3):10-11
名士参政是魏晋时期的政治特点。在魏及西晋时期,名士主要为皇权服务,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大批的皇族劫余无多,偏安江左的司马氏政权不得不倚傍名士的号召力而维持其统治,从而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8.
两晋时期苗族先民的反压迫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魏后期,大权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司马懿杀曹爽而掌握曹魏政权,司马昭派邓艾、钟会灭掉蜀汉,司马炎在取帝位后灭掉孙吴,“三国总归司马氏”,华夏分裂局面复归于统一。晋武帝(司马炎)称帝(265年)之后,大封宗室,豪门世族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武帝死,惠帝立(290年),各地亲王先后起兵,争权夺利,内战达】6年之久,其乱局延续惠帝、怀帝两朝时期(290-312),使黄河流域人民遭到极大的灾难,此即所谓“八王之乱”。由于西晋统治华北时期,其社会状况就已磨烂不堪,因此华北匈奴、鲜卑、揭、氏、羌五族的上层分子纷纷割据自雄,…  相似文献   

9.
南宁古城始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古城之始建,一向论为东晋元帝太兴元年,即公元318年,此说未为定论,尚可进行考证。因为除南朝沈约《宋书》:晋兴郡“晋元帝太兴元年分郁林郡立”外,尚有同时代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兴郡太康(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年)中分郁林郡置”的记载,但始建于两晋期间是没有疑义的。  相似文献   

10.
正曹氏魏国在灭掉蜀汉之后仅仅一年,就被司马炎取代而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此时,三国中的吴国仍存在。东吴与西晋隔江对峙长达10余年,最终被晋所灭。晋能最终灭掉东吴统一全国,功臣首推羊祜。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祖上建立的基业,恩泽不过五世,但羊祜家却是例外。羊家到羊祜这一代,已连续九世为官,  相似文献   

11.
《文赋》是西晋诗人陆机的一篇重要的文论作品,他开创性地提出了“缘情绮靡”的诗学观。这与特殊的时代哲学思想——玄学本体论的最终完成有密切的关系。陆机第一次于诗的领域确立了诗的本体“情”性和其“绮靡”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史月刊》2013,(7):13-14
要说天下荒唐事,当属惠帝司马衷。 《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分裂谁“合”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司马昭父子,再加上司马昭的儿子,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三代人的努力才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西晋。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输入,尤其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染上了明显的政治色彩。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基础的梦想。但胡适并未放弃他的“思想革新”事业。1923年,在胡适主办的《努力周报》第48期上发表了丁文江的《玄学与科学》一文,从而在中国思想界展开了一场新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参加这场论战的人分成科、玄两派,站在科学派一边有丁文江、胡适、吴稚晖、唐钺等,玄学派以张君劢为  相似文献   

14.
赵洋 《沧桑》2010,(6):111-112
道教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本土宗教一直流传至今,然而道教的发展却一波三折。从西汉时期盛传的谶纬之学流变出的早期道教发展一直受到当时政权的抵制,然而自西晋开始,道教的地位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者拟从上层社会的玄学盛行与在战乱和瘟疫横行的条件下道教对下层民众进行的帮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蒲利利 《沧桑》2014,(1):77-78,86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在胡汉问题、南北正朔之争、皇权等因素主导下,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历史层面。北魏前期先祖祭祀以东庙为主,至孝文帝改革先祖祭祀制度,太庙祭祀的地位始得以凸显,彰显出北魏先祖祭祀由胡汉杂糅走向以华夏制度为主导的历史转变。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经历了孝文帝之前"天子七庙"的形成以及孝文帝以后太庙制度的确立两个阶段。中古时期宗庙制度的构建在经学理论上主要以郑、王礼说为依托,两晋南朝宗庙制度采用王肃学说,而道武帝所立太庙,分置始祖、太祖,具有缘饰经典及郑玄学说的明显迹象。此后在学说的择从上,北魏太庙制度的构建呈现出由兼采郑玄、王肃学说到全遵郑玄学说的趋势,并在孝明帝时期最终确立相对完备的宗庙制度。北魏以承继西晋自居,而在太庙制度的构建上,并未依从两晋南朝之制,显现出与东晋南朝争正统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论“杯酒释兵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杯酒释兵权”王育济“杯酒释兵权”是宋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熟知的一则历史典故。三十年代,著名史学家聂崇岐先生的长文《论宋太祖收兵权》,正确区分了“杯酒释兵权”与“收藩镇之权”的不同,并着重阐述了“收藩镇之权”的问题。四十年代,丁则良先生撰...  相似文献   

19.
兄弟     
一凡 《文史月刊》2010,(12):34-35
<正>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马炎诚恳地向尚书令张华讨主意:"谁可托寄后事者?"张华脱口而出:"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这太令司马炎伤心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内心深处最忌惮、最讨厌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齐王司马攸。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因历史研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较迟,又先后遭逢艰危之政局,故政治史一直作为历史研究特别是本国史研究的恒久性主题,而且研究之议题亦相对狭窄。这一状况尤以中国大陆为突出。尽管在西方史学主流中,随着年鉴学派的兴起,经济史和社会史曾长期取代政治史的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史学中政治史却仍然保持其重要地位及其特殊性。世纪之交,政治史再度成为世界史学重视的主题,中国政治史研究因应其中,开始呈现新的热潮。作为中国政治史组成部分的宋代政治史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成为近年宋史研究的重要牵动力。其研究理路先后经历了"走向活的制度史"和"新政治史"阶段(黄宽重:《从活的制度史迈向新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