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名实考吴之“武夷”山脉北引皖、浙,东镇七闽、南拊五岭之背,西控赣江中下游一彭蠡盆地,横亘于赣、闽两省间,南北纵贯约500公里,是江右境内最大山地,山峰海拔多达1000—1500米,主峰高2185米,为东南九省最高峰,江右自然地理制高点,号称...  相似文献   

2.
伍振 《风景名胜》2009,(3):46-47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相似文献   

3.
宜春禅宗文化遗址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江西西北部的宜春市,灵山秀水,素称“江右佳丽之地,物昌盛之邦”。这里是佛教禅宗化的主要发祥地、繁衍地。  相似文献   

4.
清代李渔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武夷山,就其奇秀的自然风景而言,可以称钟灵毓秀。天地有如最高超的艺术家,将云霞般的才情化为奇峰、秀水、烟岚,将武夷这块土地装点得雄奇俊秀,灿然生辉。这武夷的奇峰秀水,不就是天地才情之展露吗?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相似文献   

6.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乐安西南部乌江岸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物阜华,在宋元明清时期曾名重江右,是赣中的一个大型村落。村中街巷纵横,井然有序,高楼低宅,错落有致。南宋天祥称流坑村为“明之会”;元代吴澄称该村为江右巨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称该村为“万家之市”。国家物局局长张彬考察该村后誉之为“千古第一村”。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文化的中心主义,表现在以“五眼”判声教的制度上,最能反映其“夷夏之辨”的心态。在这种文化视角下,中原根据自我定位的文化中心位置,往往忽略“要眼”、“荒服”之地“蛮夷”的文化建树。黄宗羲《明儒学案》这样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将王学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和泰州等七大体系,然对最早传播王学、开拓一方文明、颇具一定规模和造就了著名学者的“黔中王门”,却未予片言只语。或许,这也因为当时之贵州还是“夷多汉少”的边激之地罢了。黔中王门的存在,近年来贵州学者多有提出,已是不争的事实。王阳明滴…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孜台──民丰──和田──喀什──阿克苏──库车──吐鲁番,车行四千多公里。穿越“死亡之海”一睹千年古迹,逛“巴扎”谒“麻扎”,饱览民族风情。 破晓时分睡意朦胧的我们一行6人从乌鲁木齐出发。开始了这次“南疆之行”。茫茫的戈壁、草滩、沙漠一望无际。公路笔直地通向天边不由得令人想起当地人常说的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 达板城和“风车阵” “达板城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那里的姑娘辫子长。两只眼睛真漂亮。”出乌鲁木齐沿高速公路南行,可以看到“达板城”的路标。 眺望路侧雪山之下,金色的…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于12月5日至8目举行。作为海西旅游的名片,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台湾冻顶乌龙也引种自武夷山,武夷岩茶“大红袍”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10.
翻开《明儒学案》,所列“王门”学案为“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等六学案,唯无“黔中王门”。故其后论王学者,均未提及过“黔中王门”。而实有黔中王门存在。笔者不揣浅陋,仅此作一探微,述其大略,就教于方家学者。贵州故称黔中,且与《明儒学案》例同,故名。一、黔中王门的产生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春,王阳明因忤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至贵州为龙场(今修文)驿丞。“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①“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②“乃以默记《五  相似文献   

11.
素有“碧水丹山”之称的武夷山,以其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环境和丹霞地貌著称。一条清沏的九曲溪,环绕着武夷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蜿蜒东流;山因水而动,水随山而行。  相似文献   

12.
我到过许多名山,而山水俱佳者,觉得当数福建的武夷山了。她蓄黄山风景之奇,又纳桂林山水之秀。一道九曲清溪,两岸拱列三十六座奇峰,山萦水抱,玲珑剔透,构成了一巨幅“碧水丹山”天然图画,真不愧素有“奇秀甲东南”之誉。武夷山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相传有神人武夷君居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3.
拜访朱熹     
我于公元二千零二年的初冬,游了一次武夷。行前,我翻了《武夷世遗景观》、《永远的武夷》两本书,很是佩服其作者,均用精美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把那本极稀罕“世遗”风光风情表达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生出欲罢不能、非去不可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南虢都城上阳重见天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2000年1月8日,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政府联合举行“虢国都城考古发现专家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向到会的专家、记者通报了李家窑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的发掘情况。 在李家窑发现的城由城址、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冶钢作坊和粮库组成。南墙已被河水冲毁,现存城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00──1050米,南北残宽56──610米,周长约3200米。城垣墙基宽4.5—6米,残存高度0.5—1.8米,墙基采用大版筑的方法分层夯筑而成。城垣外平行环绕两道城壕,内城壕…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文史》2007,(4):I0001-I0001
金阳大桥之巨狮圆雕高15米,长17米,名日“日出”。 “日出”雄踞桥头,昂首向东,接东曦之紫气,沐旭日之辉光。高瞻远瞩,气吞万里。  相似文献   

16.
<正> 如果说,武夷山是一座清灵、秀美的花园,那么,武夷源无疑就是隐身于这座大花园后精致的后花园。源者,源头也。武夷之魂在于山,武夷的灵则来自于山中蜿蜒而过的九曲溪,而九曲的源头,就在武夷源生态旅游区,这也是武夷源名称的由来。武夷源生态旅游区位于武夷山的西南部,距武夷山市36公里,离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6公里,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核  相似文献   

17.
永年 《旅游》1997,(10)
游武夷农舍问茶○永年闽西北的武夷,丹山碧水,风光旖旎。在绿树遍布,清溪环流的一片空灵青翠之中,随处可见红峰挺秀,丹崖叠奇,构成了青翠与朱红两种基本色调,既和谐融洽,又交相映衬的特殊景观,人称“东南山水,武夷为最”,此言非虚也!游武夷,浮九曲溪漂筏,登...  相似文献   

18.
闽西有座连绵500公里的武夷山 脉,成为福建与江西的界山,在 崇山峻岭的中间有个山口,一边是江西的石城,一边是福建宁化的石壁山区──客家人的祖籍所在地。 说来话长,还是在八王之乱年间,金兵入侵中原,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入赣,又辗转从石城越山口入闽,眼见这一带被称为石壁的山区,有武夷山峻岭为屏,山谷溪水萦绕,虽说95%属山地,但尚有一带如绿玉般的谷地.这块宝地“山高皇帝远”中原人由此扶老携幼定居山区,他们披荆斩棘创建家园。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渐渐枝繁叶茂,于是他们从宁化石壁亦逐渐南移,经长汀、上杭、永定…  相似文献   

19.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此图,水墨画,纵39.8厘米,横290.8厘米。末自识:“燕文贵武夷叠嶂图,甲子中元,虞山王翚临于石城精舍。”钤朱文“石谷子”,白文“王翚之印”二印。按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1984年),石谷时年53岁。画之风格正合,绢色亦旧,惟笔墨稍为平板,款字伪劣,当为一时人仿作。卷中有清高宗十六言诗,  相似文献   

20.
释“自”──论“自”与“鼻”之音义关系及其语音发展李瑾许君《说文解字》中除在“自”字下揩出它象“鼻”之形外,还在有关字下多次分析字形结构时提及这一内容并在描述它的语音时明言“自”与“鼻”同声(详下)从“自”而其义为“鼻”之字如臭、息等字,均足证“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