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浒》这部小说中,武大郎卖炊饼虽然是很小的生活细节,却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实,武大郎卖的炊饼不是烧饼,而是实心馒头。当潘金莲和西门庆还没有勾搭在一起的时候,武大郎每天早  相似文献   

2.
街市林立,人头攒动,庆和县的集市一派热闹,潘金莲在街上乱转悠。自从被逐出赵府,衣食都没了着落,这会儿直饿得窝心。一个身材短小的汉子挑着个筐走来,“炊饼,炊饼……”潘金莲顿时来了精神:“这不是武大吗?老实巴交的,待我讨几个炊饼。”她整整发髻,迎了上去。“哟,大郎,当老板了。好久不见,是不是给点儿见面礼?”边说边伸手拿筐里的炊饼。“唉,潘金莲啊!人最怕懒,不如你帮我卖炊饼,我开你工钱。你长得媚,兴许是个广告。”“什么?”金莲杏眼一瞪,“我也是在大人物家做家班的,让我卖炊饼,章子怡做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香港警察 上了年纪的香港老街坊,都会记得童年曾唱过的几句市井歌谣:“ABCD,大头绿衣,捉人悟到,猛吹BB。” 歌谣中的“绿衣”,并非指派信的邮差,而是指警察。大概香港初期的警察穿绿衣制服,大家就叫警察作“绿衣。”警署被叫做差馆之前,也被叫做“绿衣楼”。“大头”是指用布把头缠得大大的印度人。这些“大头绿衣”,经常在街上追捕挑担携筐、沿街唤卖的流动小贩,捉不着时,就吹警笛召其他警员来围截。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香港警察上了年纪的香港老街坊,都会记得童年曾唱过的几句市井歌谣:“ABCD,大头绿衣,捉人唔到,猛吹BB。”歌谣中的“绿衣”,并非指派信的邮差,而是指警察。大概香港初期的警察穿绿衣制服,大家就叫警察作“绿衣。”警署被叫做差馆之前,也被叫做“绿衣楼”。“大头”是指用布把头缠得大大的印度人。这些“大头绿衣”,经常在街上追捕挑担携筐、沿街唤卖的流动小贩,捉不着时,就吹警笛召其他警员来围截。据说,最早期的香港警察,只有30名欧洲人,全是警官。所谓警察,其实是指较大规模的华洋商行所雇用的看更人。当时的“…  相似文献   

5.
韩艳 《神州》2011,(22)
据《广州日报》报道,屹立于山西太原东仓巷20年的赖宁烈士雕像突然从公共视野中消失,只留下一摊水泥。消息甫出,立即引起众议,甚至引发部分热心网民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四处找寻雕像下落,终得水落石出:原来是因太原市环境整治需要,将赖宁雕像移除,由于找不到愿意接收赖宁雕像的单位和场所,最后将之放置于偏僻山村。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省黄山市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  相似文献   

6.
酸菜飘香     
“卖酸菜喽,卖酸菜喽……” 一阵阵别有韵味的叫卖声不时传入耳鼓。探身望去,只见一农家大姐正立在小区的亭子里,大声叫卖着。她的身后支着一辆自行车,两边挂着桶,上面加着盖子,想必里面装的是酸菜了。  相似文献   

7.
水巷卖柴     
江南盛产稻米,稻草恰好成为市镇居民起炊烧水的主要燃料。晴日里水巷里摇船卖柴是一幅绝妙的水乡风情画。  相似文献   

8.
说起挑担,也许映入许多人眼帘的景象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镜头。其实,挑担这类业务,并不是年代久远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即便在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里,比如在山城、码头、车站等区域,挑担业也存在较大的市场。这里,作主要对客家地区的挑担业务作一阐述,旨在让关心和热爱客家传统化的读对客家地区的农村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客家地区的传统农村化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9.
民国末年,西江流域的社会底层人物中有以挑担走圩度日的“挑佚”(俗称“挑担佬”);有在圩镇中挑码头担(即苦力工。俗称“咕喱”);有做替丧家抬死尸的仵作(俗称“棺材佬”);有专门替有财有势人家抬轿度日的轿佚(俗称“抬轿佬”);有沿街捧钵向人乞讨的流浪汉(俗称“乞儿”)……。虽然他们以出卖劳动力来维持家计,但却自得其乐。所谓“穷风流,饿快活”,即指这些人物了。  相似文献   

10.
漫话礼品瓷     
李奇 《收藏家》2004,(8):49-53
“礼品瓷”是瓷器的一个特殊品类。我国是瓷器大国,又是礼仪之邦。“礼品瓷”即作为馈赠品、纪念品的一种瓷器。“礼品瓷”具备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图案纹饰紧扣主题;二是铭文题款标注准确。正因为如此,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开发价值。“礼品瓷”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神州民俗》2007,(8):35-35
东莞风俗,孩子出生一百天,父母要为孩子做“百日”,祝孩子年高百岁,因此称做百日为做“百岁”。这天,母亲为婴儿喂咸食物,称“食味”。家中炊松糕或炊糕,分派亲戚朋友。以“糕”寓意“高”,企求孩子快高长大,日后步步高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看)龙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摞(拿)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相似文献   

13.
钟艺璇 《人物》2022,(6):72-77
在食物链中,越是顶端的生物,影响到的下游链条越多。西二旗生态的核心无非是大厂和它的员工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人少了,司机不来了,卖团购草莓的女人如今转移到了西二旗地铁口附近的人行道边,架了盏小台灯,“两盒15元”。在腾讯门口给司机卖盒饭的阿姨也消失不见,5月的一个中午,陈大强饿着肚子找了半天,最后在一个手抓饼摊位才勉强解决了午饭。处在一个共生系统里,如今大厂日子不再好过,司机们也正在适应新的常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唐“东市库”银饼及税银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兆荫同志撰写的《从考古发掘看唐代的金银“进奉”之风》一文,对唐代的金银“进奉”弊政的发生、发展及其危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读后很受启发。联想到唐代银锭、银饼中还有一些问题,如“东市库”银饼的性质问题,至今未有人进行探讨;还有属于赋税银如“庸调”银饼、“税口”银饼,“采丁课”银铤、“窟课”银铤、“税商”银铤等,以及唐代是否用银来交纳赋税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可能很不成熟,恳请有识之士予以批评赐教。  相似文献   

15.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16.
每当盛夏酷暑,人们轻摇折扇纳凉的时候,又怎能想到,这小小纸扇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一个历史见证呢。 我国原有的扇子本是团扇,但据宋人江少虞《皇朝类苑》称,“熙宁末,余游相国寺,见卖日本国扇者”。他细详描述日本扇系“琴漆柄,以鸦青纸,如饼揲为旋风扇”。扇面上“淡粉画平远山水,薄傅以  相似文献   

17.
武大郎和潘金莲,应该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了,在文学作品里,他们一个丑陋不堪、形容猥琐,一个千娇百媚、淫乱放荡。 可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其实我们并不熟悉。武大郎不仅英俊伟岸,还是个清官,潘金莲也是个贤妻良母,二人绝对可称得上模范夫妻。  相似文献   

18.
释敦煌文献中的梧桐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唐五代敦煌饮食中饼的研究户一文中,曾对当时敦煌人食用的一种名叫“梧桐饼”的饼类食物作了探讨,主观认为有可能是因其形状似梧桐叶而得名。后经黄征、谢生保诸先生提示,多方查找资料,终于有所得。现将“梧桐饼”的真实面貌公布于后。敦焊文献P.2O58OL郎伟》,属于驱滩词,其中一首中有“梧桐泪”一词,与一梧桐饼”关系极大。为完整理解‘“梧桐泪”与“梧桐饼”的关系,现根据《敦煌愿文集严将该《儿郎伟》全文录下:若说开天辟地,自有皇(黄)帝轩辕。押伏名(冥)司六道,并交守分帖然。五道大神执鞍,驱见太山府君。…  相似文献   

19.
唐代银饼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以前,白银的计量多用斤、两等重量单位,也有用白银的地金形态“铤”为单位者,问或还有以“饼”为计量量词者,使我们知道其时白银的地金形态亦有饼形。如: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赐银千饼,绢千匹,以光宠存亡,永垂来世焉。”  相似文献   

20.
“道光寿星银饼”纪念章是中国钱币珍品纪念章第二系列中的一套,编号为:珍—10—3。其中“珍”表示钱币珍品,“Ⅱ”表示第二系列,“10”表示本系列共有10套,“3”表示本套纪念章在系列中排列第三。“道光寿星银饼”俗称“老公饼”,为清道光十七年至十八年间(1837—1838)张温在台南州新黨郡庆白口起义时,台湾地方政府发行的一种军饷银饼。具有早期打制银元特徵,存世极稀。该币正面铸有寿星图像,左列篆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