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8年,社会上刮起了“浮夸风”、“共产风”,一些人为了放“卫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是年秋天,徐特立南行途中路过河南,在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陪同下,到一个公社参观。茫茫棉田杂草丛生,颗颗棉桃多未吐絮,一个介绍情况的人,声称亩产皮棉能达几百斤。徐特立当即表示:“我不相信,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等我回来还要到这里,看看到底摘了多少斤。”介绍情况的人还说稻子亩产能上万斤。他听了,更加不高兴地对周围的同志说:“这不可能!不透空气,稻子怎么能生长呢?这是普通常识嘛。”徐特立从河南回京后心情沉重。后来有关方面通知他去徐水参观,他…  相似文献   

2.
1958年7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河南省西平县卫星人民公社第四生产大队创造了小麦亩产量7320斤的全国高产纪录,这是农业战线上放出的第一颗小麦“卫星”。一卫星公社第四生产队长、共产党员陈炎理作为创造小麦高产“卫星”的组织者,被评为模范人物,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也开始对这个先进队刮目相看。1958年秋,全国科联科普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炎理出席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以《揭开了“7320”之谜》为题,介绍他们试验田小组放卫星的“经验”。这个发言稿引起以刊登学术性论文为主的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通…  相似文献   

3.
周学雍 《江淮文史》2000,(1):121-123
1958年,我在安徽省潜山县农业局工作。有一天,领导找我说:“前两天,地委有位部长看了我县模范乡新光高级社的一块早稻高产样板田,他跟县委领导打招呼,说枞阳县那块亩产1.3万斤的早稻,收割前他去看过,长得还没有这块田早稻好。这块田早稻,亩产两三万斤,看来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追寻狂热时代的历史痕迹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写入史册的"最高粮食亩产"纪录,是1958年11月山西省侯马市新绛县原东方红公社行云庄"干部和社员的伟大创举":亩产红薯1139789斤的"卫星大王"!一张发黄的高产喜报,一张费尽心力,辗转10余条线索,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5.
谢承年 《文史天地》2012,(12):75-78
1959年冬至1961年夏,是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我16岁左右,处于初中到高中阶段,当时那些凄惨景象,深深刻印在我的头脑中。至今仍挥之不去。进入1959年下半年,大炼钢铁的场面没有了.为“亩产稻谷6万斤,亩产红薯20万斤”(宣传标语)报喜的锣鼓声停止了,“三年超英,十年赶美”的口号喊得少了,随之而来的是物资匮乏和饥荒。  相似文献   

6.
1958年6月30日早晨,太阳如往常一样,冉冉从东方升起,照耀着神州大地。但在这个平常日子里,却发生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鄂东麻城县有个叫林世猛的复员军人,创造了他种的试验田早稻亩产36525斤高产“卫星”,一时轰动了国内外,《人民日报》报道了“天下第一田”。  相似文献   

7.
新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专设了《“大跃进”“十三万斤亩”》一章,详细记载了1958年“大跃进”期间,环江县人为炮制的“亩产13万斤”的“高产卫星”及其带来的惨重灾难,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志书记载失误和问题提供了范例。文章就志书为什么要记载失误和问题以及如何记载失误和问题谈了读志感受。  相似文献   

8.
图虚名招实祸的“天下第一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16亩水田创下了亩产早稻干谷36956斤的世界纪录,这是真的吗?《人民日报》曾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专题报道了这件事(见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前苏联《真理报》也登载了介绍此事的文章照片。当时的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及朝鲜政府副总理等贵宾曾亲临现场,并给予高度评价。然而,无情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只不过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席卷全国的浮夸风中的一场闹剧。当时在全国,它曾被许许多多受蒙骗的人广为传播,也曾被许许多多明知是假的人津津乐道。为什么这样一场…  相似文献   

9.
〈来稿综述〉近年来,随着田野工作和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吉林地区陆续发现和征集到许多出土的铜钱。吉林地区以吉林市为中心,包括蛟河,桦甸、磐石、舒兰、永吉诸县。自一九八○年以来,出土窖藏铜钱三十余处。数量较大的有:永吉县大口钦公社前团山大队四百余斤,蒐登站公社德胜大队一百余斤,桦甸县木其河公社四道沟大队三百余斤,苏密沟公社五道沟林场二百余斤,头道沟公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1,(8):45-45
【据新华社武汉31日电】全国最先大胆提出搞水稻亩产万斤试验田的湖北省孝感县长风农业社,29日收打了试验田的早稻,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规划。他们在1.21亩田里,收到了干谷18587斤,平均亩产谷l5361斤。  相似文献   

11.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特大新闻,配发了《祝早稻花生双星高照》的社论,刊登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培育人王乾成等四人照片。当时,我就是该高产试验田所在地湖北省麻城县白果区的区委书记。按说一个年仅二十六岁又当了六年区委书记的基层干部,管辖范围内放出了震惊全国、全世界的高产“卫星”,应该是论功行赏,被提拔重用。然而历史与人们开了一个啼笑皆非、黑白颠倒的玩笑。从此,我的人生路上厄运相伴,坎坷相随。  相似文献   

12.
彭如 《湖南文史》2011,(7):70-70
刘文彩的风车 “文革”期间,在湖南隆回县出现了不少荒唐轶事。隆回县岩口公社温里大队一队去送公粮,因为秕谷多,岩口粮站的检验员要求过风车。可过完风车后,一担谷就少了十多斤,其中有一个未经风雨的少年罗某,信口开了一句玩笑:“这怕是四川刘文彩的风车,这么厉害!”  相似文献   

13.
兴办合作社     
1952年,陈永贵领导的互助组已发展到49户,那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发表后,村民们纷纷要求入社.1953年2月,大寨办起了新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社30户,140口人,男全半劳力36个,女全半劳力41个.入社土地448亩,人均3.2亩,其中集体耕地365.8亩,自留地82.2亩,耕牛15头,毛驴12头,羊143只.陈永贵任社主任,贾承让任会计.当年,全村平均亩产250斤,其中农业社平均亩产362斤,互助组平均亩产236斤,单干户平均亩产204斤,粮食总产20.3280万斤,比1952年增长5.5%,售粮4.5万斤,超额48.3%,完成粮食征购任务的两倍多.全村总收入1.7276万元,人均40.5元,其中农业社人均收入59.9元.  相似文献   

14.
1975年10月,那是我上山下乡到农村的第六个年头。我同母亲去了远在长沙谷塘公社东风大队新塘生产队的外祖父母家。其时,正值晚稻即将成熟之际。走在山前屋后的田野之间,只见那菜碗般粗大的禾蔸、沉甸甸的稻穗、金灿灿的谷粒,我随手点了几穗,每穗都在一百七八十粒,且粒粒饱满,颗颗滚壮,和自己所在生产队那年年亩产只有两三百斤的晚稻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5.
“浮夸风的时候我也是积极分子,我也报过一亩地收3700斤粮食,旁边的一个乡说,他收一万斤,我就说你一万斤是假的,我不相信,实际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自己假了还说人家假”  相似文献   

16.
胡宪成 《湖南文史》2008,(11):43-44
1975年10月,那是我上山下乡到农村的第六个年头。我同母亲去了远在长沙谷塘公社东风大队新塘生产队的外祖父母家。其时,正值晚稻即将成熟之际。走在山前屋后的田野之间,只见那菜碗般粗大的禾蔸、沉甸甸的稻穗、金灿灿的谷粒,我随手点了几穗,每穗都在一百七八十粒,且粒粒饱满,颗颗滚壮,和自己所在生产队那年年亩产只有两三百斤的晚稻相比,那可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7.
《文史博览》2014,(6):43-43
河南省汤阴县韩庄公社东酒寺大队,有个“神汉”张同山,他利用封建迷信给人看病,骗取钱财。他胡说本村一个患有胳膊痛的女社员秦桂荣身上有“鳖精”,在秦身上扎了17针,  相似文献   

18.
胡学常 《百年潮》2005,(4):34-40
小靳庄当时是天津市宝坻县林亭口公社的一个大队,不过是一个只有101户、582人的小村庄。那时的一份宣传材料说,解放前的小靳庄是地主的一个佃户村,“广大贫下中农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后,劳动人民翻了身,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一直到成立人民公社。但是,“文革”前的小靳庄,亩产停留在一二百  相似文献   

19.
我馆于一九八○年春收集到王稼祥同志青年时代的书信十四封。这些书信,是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一月间,写给他的同乡同学王柳华、王久长等人的,一直由泾县厚岸公社王柳华(解放后任小学教员,一九六一年逝世)保存。一九六六年“扫四旧”时,从王柳华家中查出,共有十七封信,同所谓“四旧”物资一起放在公社。一九七○年县革委会宣传小组汪应昌同志去厚岸公社采访新闻时,公社同志介绍有王稼祥同志书信,他看过后,认为这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大跃进”发生50周年,“大跃进”这幕闹剧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至今令人痛心不已。反思历史是为了记住惨痛教训,避免悲剧重演。1958年,广西放了颗全国最大粮食“卫星”——“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到广西地方诸多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浮夸新闻,轰动全国,“扬名”海外。鉴于至今没有学者对此事的报道从新闻传播学层面进行梳理与反思,因此,我们认为对其进行调查考证与反思,引以为戒为训,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