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诗经》时代,"小人"和"君子"都是宽泛的称谓,士卒和庶民皆可称之为"小人",而有钱有势的贵族和身处下层的平民皆可称之为"君子"。小人和君子之分并不关涉道德。在《论语》时代,小人和君子均被贴上了道德标签,一贬一褒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2.
恩将仇报     
宋文帝时,刘堪和殷景仁是好朋友,刚出道时,他们职位相当,交往甚密,私下相约说":苟富贵,无相忘!"后来,殷景仁首先得到提拔,任仆射一职,成为皇上身边的人。殷景仁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几次三番向皇上推荐,刘堪最终得以入朝为官。殷景仁做梦也想不到,这竟是梦魇的开始。来到首都做官,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刘堪脸上的笑容还没挂了两天,就开始不痛快起来。  相似文献   

3.
李刚 《文史精华》2010,(1):59-64
<正>末代皇后婉容,当年病死于何处,不同版本、说法各异,死后如何安葬,墓地设在哪里?60多年来扑朔迷离,一直缺少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马一凡 《文史月刊》2009,(12):75-75
《邵氏闻见后录》载:秦少游在东坡旁边坐,老顽童苏轼耐不住性子,又调侃自己的学生胡子多。秦少游也是熟读诗书的人,引用《论语》之语戏答:“君子多乎(胡)哉。”谁知苏东坡脑袋转得更快:“小人樊(繁)须也!”正好借用了《论语·子路》中的原话。这一问一答,令当时在座的人个个笑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5.
江南 《文史月刊》2011,(6):73-73
齐景公酷爱养鸟。一天,管鸟的官吏烛雏不小心,让齐景公最喜欢的一只鸟飞跑了。齐景公勃然大怒,命令处死烛雏。齐相晏子听说要处死烛雏,赶忙跑去见齐景公:"大王,依我看,烛雏犯了三桩该杀的罪。请允许我一桩桩地说给烛雏听,让他死得心服口服,瞑目九泉之下。"齐景公说":好!"晏子走到烛雏面前,大声说:"烛雏,你知罪吗?你替大王管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桩罪。  相似文献   

6.
泽川 《文史月刊》2011,(6):74-74
一提起“三军”,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陆、海、空三军,这是现代最普遍的理解。其实,“三军”一词,最初的意义并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邢志恒之死     
阅读了《炎黄春秋》2009年第八期上赵遐秋的文章《跟风整人的懊悔》,我彻夜难眠,无法抑制悲伤心情,灵魂激烈颤抖,流淌着泪水饮泣,眼前总是飘浮着邢志恒的身影……他可是我的同乡,又是同小学、同初中、同大学同系同年级同学,更是我情同手足的兄长啊!  相似文献   

8.
16年前的情人节,父亲乘风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于死者,魂魄已虚无缥缈;对生者,怅惘却未有尽头。  相似文献   

9.
为谁而死     
姗姗的母亲愁容满面地向我求助。15岁的姗姗早恋,遭到她的反对,成天嚷着要自杀。 我示意她先离开,让我和姗姗单独聊聊。  相似文献   

10.
贾植芳 《文史天地》2002,(10):25-26
1947年夏天,我与尚丁、耿庸等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搞了一个小组织“我们的俱乐部”。尚丁那时在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上海雁荡路南昌路口。中华职业教育社有两个刊物,一个《国讯》,一个《展望》,都是著名的民主刊物。因为尚丁的关系,我们经常聚在那儿开会,讨论一些时事问题。我记得参加者当中还有后来以翻译别(别林斯基)、车(车尔尼雪夫斯基)、杜(杜勃留波夫)而闻名的包文  相似文献   

11.
有时,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无论它疆域多么狭小,人口多么稀少只因出了一个杰出的人物。便可名扬于世,便可在世事的纷争和历史的进程中,永远留下自己的声音,例如:安徒生之于丹麦,易卜生之于挪威,诺贝尔之于瑞典,肖邦之于波兰,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贝多芬之于德国,莫扎特之于奥地利……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香港是个时尚又现代的城市,浸染了太多西方文化。可是,某日一友人在川流不息的立交桥下,看到一幅奇特景观:一个老婆婆拿着一只旧拖鞋“噼里啪啦”,使劲地拍打一纸作小人,嘴里还念念有词。最后,那纸作的小人被打得稀巴烂,老婆婆这才罢手。友人十分不解,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诅咒之术,在这里沉渣泛起?询问之下,方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3.
动荡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方都在战争和萧条中对人的命运苦苦思索着。《飞蛾之死》中小小的飞蛾维护生命给人抗争的勇气,《小麻雀》中受伤小雀那生死的悬念给人抗击的理性思考。弱者如何生存,其实也就是面对浩淼自然而相形平常的人类如何生存的问题。两相比较,可以反省目前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文史回翔记缪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蓉 《巴蜀史志》2006,(4):57-58
缪钺(1904-1995),字彦威,原籍江苏溧阳,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1904年12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缪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迁安县,后随家寓居保定。缪钺家学渊源深厚,七、八岁时,就从外祖父邹蘅衫读《论语》、《孟子》。稍长,缪父即引导缪钺学习训诂、校勘学,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父子在这方面造诣最精。后来缪钺回忆道:“我读经书如《诗经》、《左传》时,常检读《经义述闻》。王氏运用以声音通训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间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纟呈]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相似文献   

16.
《王氏之死》展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主角之一的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终惨死在丈夫手下,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王氏虽已死去,但是在当今社会男尊女卑的观点依旧存在,只有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王氏"才能真正的离开。  相似文献   

17.
《大学》最后一段文字如下: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苗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相似文献   

18.
感记长白山     
铁丕 《文史月刊》2005,(12):60-61
本文刊用的照片,是我和《文史月刊》主编于1999年7月和2002年9月,考察长白山天池时拍摄的。对于长白山的考察。使我对它有了更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 《神州》2010,(6):77-78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作军队上搬运军火的佚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相似文献   

20.
回娘家     
淮海地区闺女出嫁后接过对月,和娘家来往就随便了,有事立即可以去,办完事马上可以回来。在娘家逗留的时间长短,完全以娘、婆两家的情况需要和自己的意愿来确定。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些日子娘家必须派人来接;也有些日子闺女一定要回娘家的。这样的日子一般都在农闲时节,家里和地里的活不多。比如春天,民谣就唱:"三月三,好日子,家家户户接闺女。"又如丰收后民谣也唱:"割完麦,打完场,谁家的闺女不想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