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一个作文很菜但每次考试都能顺利过关的“牛”人学生。他告诉我,他的秘诀是,每次都写一件事,末了结尾就写:“今天我真高兴!”于是他的作文就是这样的:—到山上掏鸟蛋了,真是好玩过瘾……今天我真高兴!—考试没考好,挨了老爸一顿打,想想他还是为咱好……今天我真高兴!  相似文献   

2.
谢泳 《文史精华》2002,(2):58-60
前几年,因为写了一篇与王芸生有关的文章,我得以认识他的儿子王芝琛先生。我们见面时,曾谈起过当年大公报和王会生的一些情况。王芸生晚年与其子有过很深入的谈话,几乎涉及一切问题。王芝琛告诉我,王芸生1949年以后是一本小说都不看的,但在50年代,他曾看过一本苏联小说,就是上下两本的《旅顺口》,看完以后气得脸都白了,很长时间一言不发。我对王芸生没有作过深入研究,但看过他一些文章和他当年为大公报所写的社评,总的感觉是,他是一个非常有远 见和历史感的人,他当年对中国发生的 许多大事的看法和评价,是很高明的。 …  相似文献   

3.
博览·文化     
《神州》2004,(6)
苏童:我不是"红粉"作家日前,作家苏童在同济大学与大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互动座谈会。座谈上苏童表示,他并不是只写女性作品,也写过大量男性形象。他认为自己只会写女性这个错误印象是影视作品造成的。其实他写过大量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而且自己也很满意,但碰巧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几乎都是女性小说,如《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米》等,今年下半年《另一种妇女生活》也将被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4.
萧军、端木蕻良与骆宾基都是东北很有才气的作家,在30年代因萧红关系互相认识,后来却成为“仇人”,这是为什么? 萧军与端木蕻良曾是萧红的前后丈夫,骆宾基是萧红去世前44天的陪伴者。萧军和骆宾基都认为端木自私、虚伪,端木对两人的看法不详,因为他生前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认为这是他本人的隐私,无须公布于众。事实究竟如何呢?到了90年代,终于有人去访问端木,但这时端  相似文献   

5.
马岩松:有刺     
赖祐萱 《人物》2020,(2):114-119
马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最后一个作业是他做梦梦到的。那是2002年,他跟着扎哈(Zaha Hadid)做“世贸大厦重建”的题目。题目很逼人,马岩松很困惑。在纠结中,他睡着了,第二天早晨醒来,隐约有了想法。一年前,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厦的两栋楼,马岩松认为,那是迄今对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明、力量与资本最大的毁灭事件。在那次作业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美国人,都想要建造一个原样的世贸大厦,甚至更大、更高、更厉害,炸也炸不坏。马岩松不同,他的作品“浮游之岛”不彰显高度也不追求力量,而是像一朵云一样悬浮在半空中。城市生活被抬到云端,剧场、餐厅、公园、旅馆、图书馆都在曼哈顿之上。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一个作文很菜但每次考试都能顺利过关的"牛"人学生。他告诉我,他的秘诀是,每次都写一件事,末了结尾就写:"今天我真高兴!"  相似文献   

7.
楼乘震 《世纪》2020,(3):50-55
逸飞先生驾鹤西去竟已15周年了,要不是朋友提醒,我几乎忘了,因为我的手机通信录上还保存着他的号码,好像他并没有走,还是那样不知疲倦地在忙着他的大视觉,他还会随时打电话给我……我在网上搜索自己写过的有关他的文章,没想到居然搜索到一篇1998年发表在《焦点》杂志上的文章,题目竟然是《陈逸飞的活法》。记得那时我给某报采写了一篇《陈逸飞:寻找曾逃亡上海的犹太人》的长篇通讯,说的是陈逸飞拍《逃亡上海》和《上海方舟》这两部电影中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春天的早晨,阴法唐一个电话将我召在大拐棒胡同的邸宅里,刚落座,他便拿出一份约稿信说:“人老了,都在忆当年的峥嵘岁月,二野的老人要征集《二十八年间》,写小平同志从师政委到总书记的经历,分给我的题目是邓小平与西藏。我觉得很有意义,毛泽东同志是马背上崛  相似文献   

9.
我省著名诗人王蔚桦曾写过一篇题为《且谈孙重贵现象》的文章,向读者介绍了孙重贵其人其文,很有份量。读后很受教益,因而也想写一写孙重贵,以了十年的心愿。  相似文献   

10.
好好活着     
阿文从小学四年级起就是我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学校是一个水泥厂中学,规模不大学生不多,大家都很熟。我至今还依稀记得阿文第一天到我们班上课的情形,老师介绍说他在原来的学校学习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后来看到他的字,的确很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近年写黄宾虹先生的文章,常出现意思相同、但版本不一的说法:据说黄宾虹先生曾说自己的画要在他死后50年人们才看得懂。于是有文章演绎,2000年后(还有的精确到2005年),黄宾虹的画开始大涨,从他逝世时算起,正好50年左右。关于黄宾虹先生在什么场合说、对谁说过此话,许多文章都是语焉不详。对此,我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即使黄宾虹先生真说过这种话,我觉得也丝毫不会因此而抬高黄宾虹先生的艺  相似文献   

12.
老友曹振武自太原来电话,要我评论一下新出版的《理家庄村志》,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原因很简单,我们曾在指导山西各地市县志上,共同战斗过十几年,协作的很好,近年来他又在指导村志的编写,而我也曾对现存的民国乡村志做过点校整理工作,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但当动笔时,又感到有些为难了。现在的评论文章似乎有千篇一律的趋向,不但读之无味,写者也无聊,要按新八股的套路写去,并不难,可是我的性格不愿随俗,总想写出自己的特色,这就难了。几次动笔,只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眼看着快到最后交卷的日子了,只好将就着写吧!村志怎么写才算是一部好志?能…  相似文献   

13.
王翰章 《文博》2005,(2):70-74
关于在西安有多少朝代建都的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曾多次讨论过,直到现在还是不统一。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也是对外开放城市,连在这里有多少朝代建都,都定不下来,怎么说明它是文化古都呢?问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993年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郗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说古道今》创刊号,题目是《竟究有多少王朝在西安建都》,他力主十四王朝,并提出几条衡量的标准。后来我和刘辉先生也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说古道今》2002年第四期,不谋  相似文献   

14.
写戴明贤是一件难事,因他兼有作家与书法家的双重身份,写他的人也应具备这两方面的素养,而笔者平时虽喜弄笔头,却没有理论修养,对书法更是一无所知。好在戴先生有许多自述文章,剪接起来聊可复命。文章写好后,又觉得是平铺直叙,缺少波澜,几次修改都不满意,只好恢复原状。我很喜欢伍尔夫夫人《普通读者》那种夹叙夹议、庄谐杂出的文体,但手眼所限,学不来,没法子。  相似文献   

15.
郑惠 《百年潮》2001,(2):43-47
六、在上海、香港写时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从1946年到1948年,胡绳在前一段约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在上海,后一段时间在香港。这三年正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搏斗时期。中国经历着剧烈的巨大的动荡,局势发展迅猛,各方面的情况变化很快。胡绳认为对于写时事政治评论的人,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在这一时期随着时势的变化,写了大量的政治评论文章。还在这之前的抗战时期,他在一些报刊上也曾发表过一些时评文章,他觉得那些文章已经没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 题目: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如此?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他本来是市委书记身边的秘书,他叫魏明。书记一天拉着他的手:“小魏,你在我身边也有5年了吧!是自己创事业的时候了,你到望龙县磨炼磨炼,在政绩上写出一篇好文章。”听了书记的话,魏明心里豪情万丈,立即收拾行李去了望龙县。到了望龙县,魏明傻眼了,原来这里是穷山恶水,他落魄极了。但是想起书记的话,他又充满信  相似文献   

17.
外刊摘要     
美国《新闻周刊》9月29日封面文章华尔街队长亨利·保尔森也许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美国财政部长和倡导自由市场的思想家,他向世界宣布了一场大规模的救市行动。面对这个耗资7000亿美元的拯救金融市场计划,就连保尔森自己也感到很矛盾:"我也感到不快,但相比其他方案,它毕竟是更有吸引力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张小未 《神州》2012,(21):88-88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写作与生活“亲密接触”,用日记记录生活中有价值的。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生活处处都是素材。“上课听功课,随时有新的意想,新的发现,是题目。下课了,去运动.去游戏,谁的技术怎样,什么事情的兴趣怎样,是题目。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棱内的集合校外的考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目。”(叶圣陶语)一次争吵、一段笑话、一场辩论可以是日记的内容;一回交心的谈话,一次勇敢的叛逆,一场激烈的比赛可以是日记的内容;在说过笑过,玩过乐过,唱过闹过之后,让学生静下来想一想,写出各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这也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1962年我给《长春日报》写过一篇“黄龙痛饮”的短文,内容很简单,除引用这个成语的出处《金陀粹编》外,就是把流行的两种不同说法,做了分析,前一种是李汉魂的《岳武穆年谱》,认为岳飞因徽钦二帝在黄龙府,他打算直捣黄龙,迎还二帝,拿痛饮来激励将士;后一种是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认为岳飞可能错误地把燕京城当作今天吉林农安的黄龙府,理由是岳飞早年从军参加征辽,曾到过燕京城下。我是同意前一说的。可是发表时,不知怎么把题目换作“岳飞到过黄龙府没有?”弄得驴唇不对马嘴,叫我啼笑  相似文献   

20.
编读     
<正>读者来信@九州海涛:《国家人文历史》2月(下)载人民日报评论部卢主任文章,《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编者按称"这是一篇注定将载入史册的文章"。我觉得结尾处很闪光。但她说,"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据我对梁氏著作的了解,他绝未写过这本书。她被书商的书名误导了。值班编辑:《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作者为美国汉学家艾恺,书的内容是作者对晚年梁漱溟采访录音的整理,确实不是梁本人的著作,而是他口述的文字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