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作拳 《收藏家》2009,(6):11-17
李星沅(1797—1851年),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任广东学政,旋任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二十年任陕西按察使、年底调任四川按察使,二十一年五月调江苏按察使,十二月迁江西布政使,随即调任江苏布政使。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升任陕西巡抚。二十五年春调任江苏巡抚,二十六年八月任云贵总督,后兼署云南巡抚。因功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赏戴花翎。  相似文献   

2.
1840年6月,英国为维护其鸦片利益,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为期两年多的战争中,道光帝派出的守疆重臣多为昏庸苟安之辈,“文臣可倚以御侮者,仅林文忠公一人,次则裕靖节耳”.这位裕靖节公就是时任两江总督的裕谦.裕谦(1793~1841),原名裕泰,字鲁山,号舒亭,谥号“靖节”.博罗忒氏,蒙古镶黄旗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进士.道光六年(1826),任湖北荆州府知府,历任湖北武昌府知府、荆宜施道道员、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  相似文献   

3.
赖晨 《文史月刊》2012,(1):57-57
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的清代名臣于成龙(1616-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他23岁考取贡生,45岁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所到之处,都有政声。他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而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4.
正杨仲兴(1694—1775),字直廷,号讱庵,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授福建清流县知县。清乾隆八年(1743年)至十三年(1748年),来到广西任兴安县知县。之后,历任思恩府同知、江西瑞州知府、福建延邵兵备道、湖北按察使,官至刑部侍郎。他也  相似文献   

5.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清咸丰3年(1853)进士。历官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在山东任职期间,筹办海防,两次亲自指挥堵塞黄河决口,注意兴办学校,奖掖人才;并且嫉恶如仇,杀掉为慈禧宠信而作恶多端的六品蓝翎太监安得海,使国人无不称快。光绪3年(1877)至12年(1886)任四川总督,创办四川机器局,大力兴办学校,延请名流讲学;修治都江堰,裁减伕马局,整顿盐务,67岁病逝于任上。从贵州来说,是历代名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正如黎庶昌所言:“黔自建省以来,名臣硕望,接踵代兴,考其勋德之隆,未有如丁公者也。”  相似文献   

6.
沈葆祯,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生,其父系道光举人,母系林则徐之妹,妻系林则徐的次女。沈本人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举人,二十七年为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进而历任知府、广饶九南道、按察使、江西巡抚、总理船政大臣,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台湾巡视兼办各国通商事务,光绪元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  相似文献   

7.
张集馨,江苏仪征人,进士出身,先在翰林院供职,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受道光皇帝"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此后30年间,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西等省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也算是大清高级干部吧。在大清高干中,张集馨名气算是很大的,并不缘自其级别。大清高官,不知凡几,多碌碌辈,其时或身世显赫,后世却籍籍无名。张集馨从中脱颖而出,众生爱拿他说事,其中有故。因防御太平军北伐"出  相似文献   

8.
1978年底,浙江黄岩县宁溪区幸福乡蒋家岸村民在拆除王氏"含晚庵"坟墓时,发现南雄知府王宏撰、山东按察使佥事王铃书的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处士王公俯翠墓志铭》,同时出土12件青瓷盖罐及2件铜镜。1983年4月,黄岩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上述墓志、铜镜和3件形制相同  相似文献   

9.
明代杨继宗,字承芳,山西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历任嘉兴知府、浙江按察使、佥都御史兼云南巡抚。那时的官场已不似明初严整,官吏贪腐渐成风气,杨继宗身处其中,却不为所染,以至当时掌权的太监汪直都承认:“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相似文献   

10.
<正>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其故里在今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年过不惑才步入仕途,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同知、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从七品“芝麻官”一路升迁至一品“封疆大吏”。因政绩卓著,三次被举为“卓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致力于平乱缉盗、澄清吏治、发展教育、清理诉讼,所到之处皆有政声,  相似文献   

11.
明代嘉靖年间,时任浙江按察使路迎到属地嘉兴视察,嘉兴知府觐见时以赠送"水手银"(过往路费)的名义,私下呈上银两若干作为礼品,路迎当场予以严词拒绝,并提笔在礼单的空白处写道:此物悉从来,奈何污我!事后以为官不谨的罪责将嘉兴知府免职。这一举动在浙江官场引起强烈震动,官员们没想到一向待人宽宏大量、气度温文尔雅的按察使行事竟是这样严肃峻厉、嫉恶如仇。从此个个谨小慎微,无人再敢生行贿受贿之念,当时官场盛行的迎来送往、贪污腐败之风得到极大遏制,路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黄季刚的令尊大人黄云鹄先生,原籍湖北蕲春,字祥人,别号芸谷,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历官兵部郎中、成都府知府、建南兵备道按察使、下川南永宁泸州分巡道按察使,晚年挂冠回乡主讲汉江书院。工书法,兼善花鸟画。竹书近黄庭坚,苍猷雄劲;篆隶诸体亦佳,今灌县青城山上“天下第一奇峰”六大字,即其真迹。新繁龙藏寺碑宫内,也有他留下的翰宝。有《祥人诗稿》和在蓉时所撰《百花潭》诗稿若干卷行世。风流俊雅,一代骚人。黄云鹄居官清正,颇有政声。据载,  相似文献   

13.
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是清朝初期的一个名臣。1696年10月10日,他出生于今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1723年考中进士后,陈宏谋历任翰林院检讨、顺天乡试同考官、吏部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山西乡试副主考、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江宁布政使事、云南布政使、天津分巡河道、江苏按察使、江西布政使、二任甘肃巡抚、二任江西巡抚、湖北巡抚、河南巡抚、福建巡抚、四任陕西巡抚、二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二任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殿试读卷官、协办大学士、国史馆副总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陇西鹦鹉 唐朝的虎溪庵主,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为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弟子。 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的禅僧,他问虎溪庵主:"请问和尚是什么地方人士?" 虎溪庵主淡淡地回答:"陇西(甘肃)人。  相似文献   

15.
王建芙 《收藏家》2012,(2):52-54
挂门神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过大年习俗。传说唐太宗经常在睡梦中受到鬼魂的惊扰,就派手下两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把守大门,非常有效,于是便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后世仿效沿袭,广为流行,称为门神。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相似文献   

16.
魏凤霞 《铁军》2016,(12):4-7
发生在1937年底、1938年初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残忍的手段,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在日军种种残杀手段中,进行"百人斩"杀人比赛尤其令人发指。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有两名杀人成性的日军少尉,突发奇想,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这两名刽子手都在日军第十六师团供职。一名叫向井敏明,26岁,山口县人,任炮兵小队长;另一名叫野田毅(又名野田岩),25岁,鹿儿岛人,是富山大队副官。当时的日本媒体对这场"竞赛"大肆宣扬,并留下了一张著名的合影。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版《宁武府志》是宁武第一部地方志,历两任知府,用时六、七年而编纂成书。前任知府魏元枢草纂,惟艰惟辛;后任知府周景柱修纂,惟严惟精。二人纂志的勇为己任、不畏艰辛、编订审慎的态度,足以炳照千秋。  相似文献   

18.
赵乐 《沧桑》2014,(1):48-49
太原知府的职责重大,宋政府在知府的选择、任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地方官任职任期一般以三年为一任,从太平兴国四年到靖康元年147年的时间里,太原府长官更替将近一百任,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半,远远低于官员三年一任的标准。在宋神宗之前其任职期限基本能够达到朝廷的规定,宋神宗后太原知府的任期一再缩短,至徽宗年间,随着政局的变换,官员的更替愈加频繁。  相似文献   

19.
于成龙故居     
<正>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先后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于在任上去世。于成龙明确保甲制度,全力推行农耕,造福一方百姓。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他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20.
太原知府的职责重大,宋政府在知府的选择、任期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地方官任职任期一般以三年为一任,从太平兴国四年到靖康元年147年的时间里,太原府长官更替将近一百任,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半,远远低于官员三年一任的标准。在宋神宗之前其任职期限基本能够达到朝廷的规定,宋神宗后太原知府的任期一再缩短,至徽宗年间,随着政局的变换,官员的更替愈加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