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将这个具有300余年漫长历史的朝代推向了辉煌的最高峰。康熙(玄烨)7岁丧父,10岁丧母,对祖母孝庄有特殊依恋。玄烨出痘痊愈时,孝庄就让皇孙“入书房读书”,并让他随从“站班当差”,同大臣一起参加跪拜礼仪。  相似文献   

2.
柴懿  杨阳 《大众考古》2022,(8):67-69
<正>说起朝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宫戏中皇帝、后妃和大臣胸前类似佛珠的长珠串,随着步伐有节奏的摆动,十分吸睛亮眼。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没有戴朝珠,孝惠章皇后戴了朝珠,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戴了朝珠,而自康熙皇帝开始的帝后朝服像中均戴朝珠。可见,朝珠并不是满人一开始入主中原时的标准配饰,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定,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朝珠成为清朝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雍正式用人清世宗胤禛带着巨大的争议走进了历史,但他在选人用人方面的独特方法和驾驭大臣的能力,有清一代皇帝中首推一指。首先他高度概括用人在政治中的极端重要性。在给大臣鄂尔泰的批示中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这话不仅仅和近臣鄂尔泰说,在给署理江苏巡抚尹继善的奏折中强调:"朕之责任,不过擢用汝等数员督抚而已"。《朱批谕旨》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定位为吏部,这种简单而  相似文献   

4.
陈廷敬官至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是康熙皇帝的辅弼大臣。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人。我们说陈廷敬堪称清初政治家,绝不是因为他进入了当时最高决策中心,有着显赫的相位,也不是因为他主编了《康熙字典》和《佩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化巨留下了赫赫名声,而是因为他的谆谆讲经说史影响了康熙皇帝的励精图治,他的深谋远虑给康熙皇帝制定重大决策以及时而正确的咨询,他以身体力行的政治实践促进了“康熙之治”盛世的建成。他的政治建树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家庭教育逐渐形成,并造就许多杰出教育型女性,清朝初期的孝庄文皇后是其中之一。她从科尔沁草原嫁到满洲,传承蒙古族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生辅佐三朝,扶立两代幼帝,培养出一代英君康熙皇帝。本文以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与孝庄文皇后的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点进行探讨,并呈现孝庄文皇后家庭教育的成功实践以及文化底蕴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因为天下是"朕的","朕"也就可以无法无天了。"家天下","朕天下",这是中国百姓的悲哀。正德与嘉靖,无疑是引导晚明颓风的两个皇帝。明代社会到了万历时期,已全面颓  相似文献   

7.
近日荧屏上播放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其中有两个情节——“太后下嫁”与“顺治出家”颇引人注目。关于“太后下嫁”,剧中曾通过顺治之口向孝庄太后说:“儿臣六岁登基,天下烽烟四起,宫中杀机危伏,母后为保住咱俩的身家性命,不得不下嫁权臣多尔衮。”孝庄还亲口对年幼的康熙说:“当年我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不得不以太后之尊下嫁多尔衮”;关于“顺治出家”,该剧更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顺治在其爱妃董鄂氏病逝前后,独锁深宫,参禅论道,一意要遁人空门。甚至在高僧玉林要焚死为之化度的僧人行森时,仍执意落发具戒,着僧衣芒鞋,义无反顾,皈衣佛门。面对此情此景,孝庄不得不下旨以“龙驭归天”的谎言来掩盖顺治实已出家的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人深谙养生之道,通过著书立说流传下来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庄子以自然养生,他说:"因其固然、依乎天理"。 吕不韦以运动养生,他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张道陵以仙草养生,他说:"五芝众药,养形轻身"。  相似文献   

9.
日本核难民     
3月11日灾难过后,居住在核电站附近的数万民众在政府要求下撤离,如今他们的足迹已凝结在泥土中.本刊深入这片让他们不忍离弃的家园,发回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10.
《明史·朱淛、马明衡等传》正误一则李平《明史倦二百七《朱、马明衡等传》记载:"马"明衡,字子萃"。"子萃"误,为"子"。《传习录下》载:"薛尚谦、邹谦之、马子、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王守仁)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阳明全书、语录...  相似文献   

11.
康熙四十一年(1702),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庙刚刚被整修一新,康熙皇帝携带文武大臣一起到东庙参加落成法会。皇帝为庙宇题写匾额是法会上少不了的头等大事。侧立在康熙皇帝左右一起观看帝王书法的大臣中,有一位两年前刚刚进入康熙南书房的供奉画家王原祁,总是受到康熙的特别宸宠。康熙刚为东庙题字之后,提笔就书写了”谷诒堂”三个字,赐给了王原祁。  相似文献   

12.
胡学彦 《古今谈》2006,(4):97-100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朕为始皇帝,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  相似文献   

13.
晋商传奇     
《神州》2011,(7):26-29
走西口,有着说不尽的艰辛与酸楚,绝大多数人籍籍无名,甚至魂断西口路。但在庞大的从杀虎口"走西口"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批商贩的身影,他们中的成功者一步步走入傲视海内的一代财雄之列,这便是曾经名闻天下的晋商。最富传奇色彩的是,杀虎口走出一个名闻天下的"大盛魁"。问堡内年纪大些的人,喜欢说古的会娓娓道来: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时,杀虎口驻军是费扬古部队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六千三百多年以前,彝族的先人重黎和吴回就是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的"火正",即司掌心宿大火"光融天下"的天文历法大臣。从此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即四分阴阳历便成了彝族同胞的一门家学,一直传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5.
陈四益 《炎黄春秋》2003,(10):80-80
蒙昧时代,人们造神,是因为无知与恐惧。文明时代造神,是为了一定集团的利益与需要———《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造神是为了“天下服”。为什么会“服”?《礼记》有云:“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害怕了,所以就“服”了。钱钟书先生在引了这两句话之后说:这是“古人政理之要言也。”实在眼光犀利。钱先生的渊博,不可及。在引述中国的种种之外,又引证了外国的种种,那想法,同中国地异而心同,只是说得比中国人更直白、更赤裸。比如,相传奥古斯德大帝便说:“有神则资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设其为有。”著《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也…  相似文献   

16.
黄启昌 《文史博览》2005,(12):42-45
张伯行(1650-1725),字孝先,号恕斋,晚年更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康熙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勤于为政.造福干百姓;他疾恶如仇,耻于与贪官污吏为伍他居官清正廉明,“止饮江南一杯水”.深受百姓爱戴。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称誉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1日是张闻天逝世35周年的日子,这天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 追溯到70年前,在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李维汉谈起自己对博古、张闻天两人的"观感"时坦言:对博古是"敬而畏",对洛甫是"敬而爱"。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家传的风度雍正在政治遗嘱中对汉族大臣张廷玉的身后事政治荣誉给予了最高安排。有清一代汉族大臣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殊荣和政治待遇:"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功巨甚。……洵为不出世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雍正遗诏》)另外进入配享的人是大臣鄂尔泰。这份遗嘱的政治含义非同寻常,表明了雍正对张廷玉的深深眷恋之情,和对其突出贡献的肯定。让汉族文臣出身的张廷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纳谏”周黎明1.朱元璋定天下,都南京,即下诏:“江南久经战乱,当年赋税全免。”于是万民称颂:新天子爱民如子,至圣至明。2.夏收已过,快到秋收时,朱无璋变了主意,准备收回成命。谏官周衡谏道:“陛下既已下诏全年免税,今又征税,岂不失信于天下?”朱...  相似文献   

20.
传说中我国文明的开化杨钊我国文明开化的痕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韩非子·五蠹》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龙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民食果螓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