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军 《文史精华》2011,(6):38-43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旗手人物,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之一,一生治学从政,著书立说,大名赫赫,也褒贬多多。胡适还是"中央研究院"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他做过院长,其贡献不可磨灭。早就听说台北市有为纪念胡适而建的胡适公园,这里有他的墓地,是其生命的终点。此次赴台,当然就很想近距离了解这位"中国自由主义先驱"的人生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谈及自己生平为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王元化先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一个知识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胡适是"五四"一代人物中,唯一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一以贯之,而没有太大改变的人。他晚年在纽约向唐德刚口述自传,谈到"白话文运动"时,所持观点和三十年前几乎一字不差。直到逝世前,他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时,仍旧是他在"五四"后不久提出的那十五个字:"拿出证据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终其一生没说过太违心的话、没做过太违心的事,这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3.
赵子云 《湖南文史》2010,(10):56-57
"文革"初期的一天,"头号反动学者"胡适的故居,安徽绩溪县上庄村突然空气紧张起来,原来从北京专程赶来一大帮"红卫兵小将",气势汹汹地要挖掘胡适之父胡传的坟墓,以彻底肃清胡适的反动流毒。挖人家祖坟,在农村人看来可是件丧德的骇人之举,  相似文献   

4.
北大功狗     
有一次,傅斯年在演讲中说:"孟邻(蒋梦麟)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而说他自己则是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办事却比胡适之高明。  相似文献   

5.
胡适一生主要是在大学任教,且在领导岗位多年。他对高等教育最了解,对"大学病"的症状和危害也看得更清楚。为此,他痛下针砭,拟就"诊断书"。  相似文献   

6.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4,(3):95-95
《胡适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胡适文存》的基础上,由胡适先生亲自甄选的二十二篇文章所组成,意在为中国的年轻朋友准备一本略具启蒙思想的普及读物。全书的篇幅虽然有限,但却囊括了胡适思想的精华,表达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代表性问题的深彻思考,诸如文学的革命、国故的整理、中西文化的大讨论等等,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7,(5)
1935年1月,胡适应香港大学之邀,往游香港。年前,一些朋友曾经劝胡适不必前往。但胡适认为,此行不仅仅是前去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是胡适所有35个名誉博士学位中的第一个),也是想借此机会对他从未去过的香港、两广等地的教育文化事业有所考察,所以坚持践约赴港。1月1日早九点半,胡适乘哈  相似文献   

8.
胡适与李大钊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适与李大钊关系论龚书铎,黄兴涛一胡适与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类知识分子代表。他们最终选择的道路和结局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他们俩人的私人关系却一直很不错,算得上是一对特殊的朋友。胡适和李大别的相识,大约在1917年底和1918年初。但他们彼...  相似文献   

9.
申尚贤(笔名"寿生")是贵州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乡土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其"清楚明白说平常话的好文字"的特殊风格受到胡适先生的推介而连载于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其语言的特殊风格,是对现代白话文和黔北方言的娴熟运用,从而构成其语言的地域性和底层性,广泛性和社会性的双重文化表征,多种形式的语言运用形成其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林建刚 《江淮文史》2021,(1):151-168
民国时期,"我的朋友胡适之"乃是学者的口头禅之一.之所以作此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胡适广交朋友乐于助人.终其一生,胡适帮助过的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又以学界之人最多.下面十位学者,可谓胡适在学界助人的具体例证.  相似文献   

11.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李玉胡适一生自命为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并且多次强调这项“前空千古,后开百世”的事业,是他们几个留美学生泛舟康奈尔凯约嘉湖,谈笑游玩之余“偶然产生的”,是几位留学朋友后来把他“逼上梁山”的结果。事实上,胡适并非中国近...  相似文献   

12.
胡适喝酒     
晓文 《纵横》2005,(10)
胡适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有一次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适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Tem perance Lesgue(节酒会)的会员。胡适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不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事实上胡适从不闹酒。某年,胡适由沪赴平,途经青岛,应邀去青岛大学演讲,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高明之至,对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  相似文献   

13.
胡适喝酒     
胡适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有一次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适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TemperanceLesgue(节酒会)的会员。胡适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事实上胡适从不闹酒。某年,胡适由沪赴平,道出青岛,应邀去青岛大学演讲,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美国教友会“很多年的友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美国留学期间,一度对美国教友会大感兴趣,不仅结识了很多教友会朋友,而且深受该派教义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虽然胡适最终还是同改派的极端和平主义分道扬镳,但胡适日后的思想,依旧保留了改派教义的一些印记。  相似文献   

15.
<正>1919年8月16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李超病逝。女学生体弱死于肺病,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稀罕的是,这桩普通的死亡事件竟然演变成了公共事件,全国知晓。李超死后不久,胡适收到一包她生前的书信,是朋友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的。这些信稿已被李超的朋友分类编辑过,他们希望北大教授胡适对这位女学生的不幸辞世写点什么,以便在追悼会上宣读  相似文献   

16.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在《胡适文存》的基础上,由胡适先生亲自甄选的二十二篇文章所组成,意在为中国的年轻朋友准备一本略具启蒙思想的普及读物。全书的篇幅虽然有限,但却囊括了胡适思想的精华,表达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代表性问题的深彻思考,诸如文学的革命、国故的整理、中西文化的大讨论等等,无不在此书中得以展现。透过胡适先生的笔端,我们不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民国时期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17.
庄森 《安徽史学》2005,3(5):104-115
胡适的自由思想中容忍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胡适认为容忍既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又是一种民主的精神,是自由的根本.一个社会缺乏容忍,自由就不会有保障.社会只有容忍不同的思想存在,容忍有不同的声音,才能使人人都有思想的自由.胡适极力反对不容忍,主张容忍异己,容忍反对党.胡适还强调,一个社会缺少容忍精神,必定会产生唯我主义,走向极权专制.胡适终身奉行容忍,在朋友中倡导互相容忍,反对各种不容忍.  相似文献   

18.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2,(2):100-112
1949年1月1日的胡适日记很简短:"南京作‘逃兵’,作难民,已17日了!蒋先生有主张和平的文告。"此前的1948年12月14日,胡适匆忙离开北大,告别大军合围中的古城北平。三天后(12月17日)就是他的生日,  相似文献   

19.
张文禄 《文史月刊》2014,(12):77-80
一百年前,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一群英姿勃发、胸怀寰宇,立志改革中国文学的青年,在中国文学这片广袤而浩瀚的海洋上,扬起了他们远行的帆。他们不畏航行的艰险,冲破重重惊涛骇浪,让那面"文学革命"的旗帜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上飘扬着。而胡适,作为"首举义旗之急先锋",他对文学革命的贡献不能、也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正如欧阳哲生所说:"胡适的‘暴得大名’是建立在他的早期新文化成就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文史月刊》2013,(10):45-45
胡适年长季羡林10岁。对季羡林而言,胡适既是"有知遇之恩的恩师",也是可引为知己的良友。 1944年,季羡林因二战被困德国,听说陈寅恪先生正在英国就医,连忙给陈寅恪写了一封致敬信,并附上发表在哥根廷科学院集刊上用德文写成的论文,汇报自己十年来学习的成绩。陈寅恪很快回信,问季羡林愿不愿意到北大去任教。季羡林立即回信同意。于是,陈寅恪将季羡林推荐给了当时的北大校长胡适。胡适欣然接受了这个三十岁出头的无名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