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中期,辽朝一度入主中原。穆宗耶律璟即位后,契丹转攻为守。对于辽朝与中原政权关系史上这一关键的转折点,以往研究归因于穆宗所代表的草原本位政策,主要证据是史籍所谓耶律璟"睡王"一称及其"汉地还汉"之言论。本文对穆宗朝政治制度、对外关系及耶律璟个人生活作了系统考辨,指出穆宗朝契丹政权之汉化及部族之农业化均有深入发展,其对外转向稳健,是中原重趋统一之结果,并非出自所谓草原本位政策。历代士人及现代史家对宋太祖"先南后北"战略的批判,很大程度建立在对辽穆宗的错误认识之上。关于辽穆宗史实之澄清,不仅可推进辽朝历史发展整体脉络之理解,且对五代宋初政治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罪惟录》列传四载: 潞王翊穆,穆宗第三子,与神宗同母。隆庆元年册封,国卫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2页) 1.“翊穆”误,应为“翊镠”。(1) 《明史》、《明实录》、《墓志》等为翊镠。(2) 明太祖朱元璋定制,其子各系每代第二字有定,第三字则用木、火、土、金、水偏旁字。潞王这一代第二字应为翊,第三字应为金字偏旁字。2.“穆宗第三子”误,应为“第四子”。(1) 《明史·潞王翊镠传》:“潞简王翊镠,穆宗第四子”。(2) 《明穆宗实录》卷17:“隆庆二年二月乙酉,皇第四子生”。(3) 《弇山堂别集》卷33:“(潞王)穆宗  相似文献   

3.
张鸣 《文史天地》2014,(5):67-68
正在清史界,有个说法,说是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君,个个都很勤政。其实,这话不大准确。至少,同治皇帝载淳,似乎就大有问题。此公庙号穆宗,虽说谥法上"穆"字并不坏,所谓"布德执义曰穆,圣敬有仪曰穆,中情见倪曰穆,德容静深曰穆"。但历史上被称为"穆"的帝王,都不怎么样。头一个周穆王,就喜欢四处漫游,有几匹出了名的好马,一个好车夫,据说,还去见了西王母,有四处偷情的嫌疑。这个清穆宗,也是如此,他的暴病,坊间传  相似文献   

4.
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穆宗时期实现的“俺答封贡”是影响中国北疆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本认为其实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经济根源,而穆宗即位后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是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欧阳军喜 《安徽史学》2010,(4):49-54,59
战后中国的"新革命运动"是由司徒雷登发起的,其目的是通过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改革,把CC系的势力排除出去,让自由主义势力进入政府并掌握政权,以维持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对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由于"新革命运动"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司徒雷登试图通过"新革命运动"挽救国民党统治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6.
一 我是湖南衡阳人,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被湖南省粮食学校录取,成为"新三届"幸运儿之一,主修会计专业. 当时组织和社会对于"新三届"寄予了很高期望.我毕业后被分配到衡阳市粮食系统工作,坐在回乡的绿皮火车上,称得上是"荣归故里".工作后,我被列入重点培养的"第三梯队",每个岗位都做得比较出色,得以一路升级:从成本会计、副科长...  相似文献   

7.
江湄 《史学月刊》2008,1(4):17-24
梁启超的<新史学>介绍了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宣言书.梁启超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貌合神异,内涵一套将儒家哲理、大乘佛学和现代进化论融合起来的历史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而他后来怀疑进化论、否定历史因果律的思想转变,不能完全归因于新康德主义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自觉认识并澄清自己的"新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思想界限.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会通中西、杂糅古今,是一套独特的历史观念与历史诠释方式."新史学"的"新"义,不但在于移植西方科学史学于中土,同时也是对传统历史观念与史学思想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8.
元稹与唐穆宗(李恒),虽为同时代人(元稹生于779年,卒于831年;李恒生于795年,卒于824年),但李恒贵为天子,元稹仅一普通臣子,本无缘相识相交。只因偶然的机遇,使元稹因穆宗而宠荣,史传误传因宦官而升职,并因此贬诽元稹。此后的研究著作沿袭旧说,并忽略了元稹又因穆宗而含冤的史实,歪曲了元稹的本来面貌。本文对此稍加剖析,以辩明是非。  相似文献   

9.
谭肇毅 《史学集刊》2008,3(1):61-68
"三自政策"是新桂系在1929年蒋桂战争失败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提出的,是30年代新桂系治桂的基本方略.新桂系的"三自政策",打着实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帜,动员全省力量,推进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旨在增强实力,巩固在广西的割据,并准备日后重新崛起.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派系林立,政治混乱,各派势力都施展各自潜能和手段,巩固割据地盘."三自政策"集中表现了新桂系独具特色的军阀政治.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我省戏曲剧种比较丰富,全省流行的有三十种之多.其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首推"青阳腔"和"徽剧"."青阳腔"是弋阳高腔在安徽发展后的新产物,是我省古老的剧种之一."徽剧"是皮、黄系统的代表剧种,是在安徽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不仅我省現在流行的大部分剧种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到过"青阳腔"或"徽剧"的哺育;数百年来,它们的影响及于全国.其中"青阳腔"的文学剧本还流传国外.山于旧时代的统治者,对民间艺术的摧残,"青阳腔"和"徽剧"逐渐衰落,几被淹没.解放后,"微剧"已是枯木逢春,正在对其遗产加以挖掘."青阳腔"虽然散失已久,也已找到了它的踪迹,正在进一步探索中.  相似文献   

11.
署名纪容舒撰的<玉台新咏考异>,实乃纪昀所作而归之其父.这一点已为学界所认同.今人隽雪艳曾将纪昀之<玉台新咏校正>稿本序与<玉台新咏考异>之序对照,发现二者"文字几乎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年代和署名";"再取现存刻本<玉台新咏考异>与稿本对比,结果两书的正文和考订文字也都完全相同",只是<玉台新咏考异>没有稿本天头位置上的评论文字,因而可以确定"<玉台新咏考异>为纪昀所作" ①.本文在此基础上再作一点补正.  相似文献   

12.
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穆宗对明北部边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以用人不疑和务实的作风,修筑了边墙,促进了蓟镇和宣府两处的练兵活动,制止了蒙古族对塞内的军事袭击和抢掠。短短4年间,穆宗整顿和巩固北部边防成果显著并促成了明蒙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刘绍韬  刘绍亮 《百年潮》2002,(11):72-74
"新国民党"是20世纪30年代胡汉民等人为反对蒋介石的专制统治而建立的组织.最近,我们从该党骨干曹任远的自传中发现了许多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6):71-8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法国的宫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克劳德·得·塞瑟尔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动,提出了系统的"新君主制"学说.在肯定君主制的价值时,他鼓吹"王权神授",但却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强调君主制的优越性.在对"明君政治"的憧憬中,他界定了一些君主应当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特别强调君主实施仁政,建立各等级之间的"和谐"秩序,并提出了等级变动的合理性.同时,塞瑟尔主张君主让各等级代表参政议政,建立"君主咨政会议制".他还提出"有限君权"的主张,力图以教会、"正义"与国家法令来遏止君主的暴政.此外,他还要求君主灵活地进行外交,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塞氏的政治学说充满着"过渡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受时代变迁的感召与人文主义的熏陶,他突破传统的藩篱,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成长之需要的"新君主制"学说.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两个共同"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我们党所倡导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的科学内涵,认为"两个共同"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圣明皇帝"为西夏仁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第283-309页编号为ИHB.No.121v的<宫廷诗集>中涉及的几个西夏文新尊号:"明王"、"圣明王"、"千岁明王"、"圣明皇帝"进行了考订, 认为:这几个称号均指夏仁宗仁孝,"圣明皇帝"可能为仁孝的另一新尊号,该尊号应在其生前已经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华》杂志是由中华书局在抗战初期编辑出版的,这一时期恰是我国"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极大传播和深入发展的时期,该杂志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对中华民族复兴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新中华》杂志作为"公共话语"平台,以"新中华"为刊名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担当和认同.其所刊文章深入揭示了抗战初期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内涵,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全面探讨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路径,在当时舆论界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新中华》杂志的宣传和引导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他们也参与到复兴话语的讨论中,表达了自己的认识.《新中华》杂志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阐释和传播,体现了报刊界对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公共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8.
纪敏 《文史精华》2008,(11):36-43
我认识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理事长北村博昭先生,是在2007年9月中日实现帮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当时,我将寻访多年写成的史料文稿<新中国成立前后首任抚顺矿务局长王新三与日籍工程师北村义夫友谊记事>一文,寄给已故的北村义夫的儿子、现任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理事长北村博昭征询意见.……  相似文献   

19.
走马楼竹简所见"小口"称谓,透露出一些反映三国时期赋税史、财政史乃至社会生活史的新信息,对于认识古代未成年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也是有益的."小口"一语见于<魏志>管辂故事,可知"小口"是当时通行称谓."大小口有差"的制度,在战国秦汉已经出现,历朝有所继承.由于资料所限,目前尚无法确知走马楼竹简"小口"与"大口"的年龄界定.或许可以通过走马楼竹简所见"小女"的年龄分析,获得一点参考信息.当时"小女"与"大女"的年龄界点应当在十五岁左右,如果我们推想"小口"与"大口"的界定也是如此,或许不会有大的差误.这一情形,当是继承了汉代社会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有不同社会责任和社会权利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下帐"     
一、下帐渊源及名称 "下帐"之名称最早见于<隋书>中关于后周静帝宇文衍的一段描述:后周大象元年,静帝宇文衍规定车、服制度,"又造下帐,如送终之具,令五皇后各居其一,实宗庙祭器于前,帝亲读版而祭之,……."①此后,新、旧唐书本、传记、唐会要中亦有下帐之说.最明确其称谓来源者属<资治通鉴>:"下帐,山陵中便房所用.此所谓下帐,盖周天元以自所居者为上帐,五皇后所居者为下帐也."②此条将"上帐"与"下帐"的来源、区别交代的清楚明了.故日"下帐"一词源于后周.时静帝造下帐仅为与五皇后嬉戏丧葬,因之,下帐的使用与丧葬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