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其它遗产地不同的是,古村落首先是生活着的村落,原住民及其生活是古村落的核心,这不仅导致古村落旅游目的地资源产权公私交错及其开发管理的复杂化,也使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多元化。古村落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开发管理的特殊性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介入实施公共管理的必要性。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古村落基本属性、古村落旅游地开发保护中公共管理问题的界定,以及实施公共管理的机制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古村落旅游地现状问题的核心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与社区核心利益之间的矛盾,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对古村落旅游地开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约束与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古村落旅游地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胡道生 《人文地理》2002,17(4):47-50
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其开发利用有其独特的个性。本文试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对黟县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了评述,指出可持续旅游是其开发的目标,基于此文章提出其旅游开发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影视旅游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旅游活动,是旅游业与影视产品相结合而产生的衍生物。是一种将旅游地的景观景点以及风土人情、服务内容以及文化内涵等吸引物在影视剧中策略性地融入,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印发旅游活动的新型旅游方式。本文以旅游地置入影视剧的形式为重点,浅析贺州市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朝庭 《风景名胜》2020,(2):0355-0356
旅游地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旅游地的发展模式间接地决定了它的发展路径。笔者以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发展为切入点,提出了旅游吸引物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且,同一个旅游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多种模式之间会出现相互的转变。希望对同行工作者能有所助益,更希望对我国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凡  金忠民 《人文地理》2002,17(5):17-20,96
安徽黟县的皖南明清古民居群是世界文化遗产,本文在对西递、宏村和南屏三个古村落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旅游对古村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并对比旅游对三个古村落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发展影响效应已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即西递的旅游影响效应要高于宏村和南屏。并指出目前中国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似的模式: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和旅游开发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轴线,其中社区村民和地方政府是两个最重要影响因素,在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双方应在考虑到彼此的利益的前提下,达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以确保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村落蕴藏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合理开发与村庄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地区古村落文化景观由于开发不当而受到破坏,合理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陇田镇东仙村为例,通过对古村落现有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及基于"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试图提出多元主体参与分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促进古村落旅游开发与当地村民生活和谐发展,促使古村落旅游行稳致远,同时为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群旅游差异性开发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桃杏  陆林 《人文地理》2006,21(6):57-61
独特的地域文化蕴育了徽州众多的古村落。徽州古村落群的高度集聚效应,诱发了区内古村落旅游资源的集聚屏蔽竞争,同时古村落市场感知的替代效应导致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抑制竞争。论文认为,徽州古村落群的旅游开发应坚持差异性开发战略,在现状发展的基础上,以古村落的不同特色价值、空间构成、标志性景观等差异性特征为基础,加快建设区内交通设施、构建良好的空间竞合格局,提高徽州古村落间的网络化水平,促进旅游流的畅通与基地旅游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卢松  张业臣  王琳琳 《人文地理》2017,32(4):138-145
新世纪以来古村落已发展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大众旅游地,在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外来人口在此常住与工作,形成旅游移民。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为研究案例,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其旅游移民社会融合结构及融合现状。结果表明:①宏村旅游移民社会融合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文化融合、心理融合、身份融合和经济融合。②宏村旅游移民整体社会融合度不高;其中,心理融合最好,公因子得分达到3.57分;其次是文化融合与身份融合,融合度均未达到中等水平,且文化融合维度的内部离散性较强;最后是经济融合,其融合度最低,移民经济收入未达到预期水平。③影响宏村旅游移民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迁入地因素,其中迁入地因素影响程度大于个人因素。最后对古村落旅游移民社会融合的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涉及内容复杂。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导入了区域旅游的概念,从旅游空间要素的识别与分析入手,接受了Pearce Douglas的观点,认为区域旅游供给的五大空间影响要素:吸引物、交通、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从旅游规划、基本距离、旅游地区位等角度对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阐释。指出由于缺乏范式的指引,国内外对区域旅游规划的研究体系较为松散,绝大多数研究者被实践性问题或者潮流牵着走。对区域旅游活动发生地的区位进行考查,显示出对城市这一空间经济实体的极大依赖。同时,指出旅游地宏观区位因子和可进入性是衡量旅游地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运用TDD理论对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程远曲 《沧桑》2010,(5):37-38
晋中晋商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要实现相立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晋中相立古村落旅游开发作了SWOT分析,提出相立旅游开发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了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及差异,探讨了有关居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分析了党家村旅游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党家村的旅游开发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和旅游者持欢迎态度,处于融洽阶段。  相似文献   

12.
黄山市乡村旅游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黄成林 《人文地理》2003,18(1):24-28
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乡村旅游接待量约占全市旅游接待量的40%。黄山市乡村旅游景点以黄山风景区为依托,交通比较方便,旅游资源优势与黄山风景区互补,景类景型比较单一,参与性旅游项目少,资源所有者以村民和集体所有为主,主要景点资源品位很高但知名度不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必须加强管理,搞好规划,重点开发,突出个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黄山市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识别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探明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来源,可以为古村落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构建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模型,并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初步探明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来源,并且发现,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呈三层次贡献分异,认知维显性化,情感维隐性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整体网视角对张谷英村社区咨询网进行研究,试图揭示传统村落旅游地社会网运行机理。通过确定样本边界得到了169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空间,对咨询网络结构分析与社区权力分异研究发现:(1)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咨询网络结构呈现不均衡性;大多数家庭活跃于由可达性产生的1-派系小圈子之中,并由11个基础派系衍生出240个衍生派系。(2)整体网视角下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权力分异呈现金字塔结构;年龄、是否参与旅游经营、助人经历、能力展现与业余爱好是权力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权力分异金字塔结构顶端的家庭很少,但对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咨询网络演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也显示:旅游实践活动既是传统村落旅游地社区成员能力展现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社区社会网权力分异的重要平台;基于社会网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地社区权力分异将处于动态演化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与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以泸沽湖畔落水下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坤 《民俗研究》2003,(4):114-128
“泸沽湖”这个地理名词,因在其周边居住的摩梭人特殊的“走婚”习俗和“母系”继承制度而广受学术界关注。过去一个世纪,对于这个区域展开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洛克  相似文献   

17.
卢松  张捷 《旅游科学》2009,23(3):41-47
在市场需求与政府战略双重导向的推动下,古村落正日益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地类型。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为案例,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社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未来古村落旅游社区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分析结果表明:(1)住房条件、经济收入水平、学校教育、村民参与事务管理状况、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是古村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急需改进的因素,也是未来工作中的重点建设方向;(2)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村内环境卫生、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消防设施、医疗服务等是需要重点维护和完善的因素;(3)物价水平、休闲娱乐设施、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工作、公共休闲空间、文体设施等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因素;(4)与其他村民的关系处理、购物方便程度、社会治安等是需要不断维护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民族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文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构建了社区增权、居民公平感知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持关系的概念模型.以新疆喀纳斯社区的3个民族村落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收集363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增权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和可持续发展支持,社区增权是实现旅游公平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公平感知在社区增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间起中介作用,公平法则是居民参与旅游交换的内在机制;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可持续发展支持.研究发展了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理论框架,为实现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9.
周庄古镇旅游劳工移民的存在主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探讨旅游劳工移民在周庄的存在原因、存在方式、存在意义及其转化.研究发现,地理空间邻近性、就业机遇和宏观经济背景是重要的存在前提,文化传统、亲人关系、乡缘关系是又一个存在原因.除了老板在场雇佣关系和老板缺场的雇佣关系之外,师徒雇佣关系、亲情雇佣关系、乡缘雇佣或合作关系、组织关系共同建构了旅游劳工移民在周庄的存在方式.商业价值是旅游劳工移民存在的最初意义,随着居住时间的渐长,部分旅游劳工移民已与周庄其他存在者建立了密切的朋友关系,更有一批人开始了深层次亲情制造和家的建构实践,形成强烈的地方认同和归属感,成为新的周庄人,存在意义由此从理性转向感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