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华 《古籍研究》2001,(4):71-75,85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东晋常璩撰,其所记的历史时间,上起巴蜀传说时期&;#183;下至东晋永和三年(347)止。其所叙述的历史地区,包括今天四川、云南、贵州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属《尚书&;#183;禹贡》九州之梁州。《尚书&;#183;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故常璩称他的书为《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归为三部分:“一至四卷主要记载梁、益、宁三州的历史、地理,而以地理为主,类似‘正史’中的地理志;  相似文献   

2.
《西次三经》为《山经》的一篇,由于其中出现了昆仑、积石、黑水、流沙、三危等见于《禹贡》雍州的地名,因此前人都以此篇所记为中国西北地理。实际上,《山经》成书在《禹贡》之前,《禹贡》的昆仑、积石、黑水、流沙、三危都是《禹贡》作者因缺乏西部地理知识而从《山经》搬过去的。由于《禹贡》对《山经》的误置,造成后人关于西部地理和《山海经》地理学的种种误解。《山经》里距甚小,实际的地域范围不过方圆数百里,《西次三经》与西北地理毫无关系,其所记皆为鲁中山区西北外缘诸山,皆在临淄-济南-泰安一线的齐鲁古道沿线,其所记载的昆仑即泰山,泚水就淄水,泑水即济水,昆仑所出的赤水、黑水、青水即为出于泰山之阳的泗水、汶水、沂水。对照《西次三经》关于诸山走向、诸水源流的记载,与鲁中山区西北隅的山势和水道如合符契,其所记诸山大多可以在现今地图上一一定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禹贡》雍州西界黑水,即今灵台原北的黑河。其理由为:第一,在商周时代,我国华夏族活动地区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及陕西中部,其西界不过甘肃的陇山。第二,甘肃省灵台县发掘的两座西周墓,墓主人伯和伯是西周康三封到西部边疆的两位伯爵。伯是黑水之伯,是黑水地区的统治者;伯是溪水地区的统治者。黑水即今泾川的黑河,溪水即今灵台县的达溪(西)河。第三,陇山以西的黑水,都是随着中原王朝疆域向西扩展的产物,作为雍州西界的黑水,也不断地被经学家向西附会,因而留下了许多黑水之名。  相似文献   

4.
《禹贡》黑水及其相关诸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贡》黑水及其相关诸地考徐南洲《禹袁》黑水在哪里,没唐U来社税纷纭,莫衷一是。清人胡渭撰《禹袁锥指》,UIto博渊深著和,也想免有“唯黑水原委杳元踪迹”之哎,并以力“不如婀疑之力得也”①,持志平仅。然而,此黑水之地望不明,非特有碍于相失史宴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禹贡》“黑水”地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贡》“黑水”是古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弄清黑水的所在 ,不仅能解决古代雍、梁二州的西界问题 ,而且对《禹贡》著作价值的肯定有重要意义。近代 ,随着考古文物的新发现及多学科间的交叉结合 ,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其结论不乏新颖独特之处。一、黑水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委。自唐开始 ,学者就对黑水进行了一些研究 ,宋代研究渐入佳境 ,明清时则形成壮观的局面。但黑水所在却一直难有定论 ,原因有二。1 主要是由于《尚书·禹贡》记载的内容距今年代太久远 ,…  相似文献   

6.
释《禹贡》雍州“终南忄享物”和“漆沮既从”——重读辛树帜先生《〈禹贡〉新解》后记史念海辛树帜先生当年于其大著《〈禹贡〉新解》出版后,曾惠赠一册,并征询意见。先生一代学人,犹忄享忄享下问,为之感荷无已。当时不自揣其固陋,奉上长函,略陈鄙见。先生又亲笔...  相似文献   

7.
南朝陵墓石柱的来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表,顾名思义,就是华丽的表。表是一种物,华是形容表的。崔豹《古今注》说“华表木、以横木交柱头,壮若华,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今西京谓之交午也。”这是后人给起的名字。其初应称为桓。《禹贡》于梁州条有“西倾因桓是来”句,这里的“桓”字,就是指的桓表。  相似文献   

8.
明朝人破解了《禹贡》"黑水"之谜,彰显了澜沧江联通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实。从现代地理学来看,发源于青海玉树地区的唯一一条入于南海的河流是澜沧江。明朝人李元阳不囿于经文注疏,撰《黑水辨》,提出澜沧江即"黑水";徐霞客实地调查,考实了来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纵贯西北至西南,最终独流汇入南海,并将今保山腾冲高黎贡山确认为"昆仑南下正支",从山川走势的整体认识上,突破了前人地理知识的认知范围,破解了《禹贡》"黑水"千年之谜。这一地理史上的贡献,至今没有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禹贡半月刊》第3卷第4期,1937)载梁州有折冲府四,光义府是其中之一,西魏时改南郑县为光义县。《两唐书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沿袭谷霁光之说。张沛《唐折冲府汇考》(三秦出版社,2003年)对梁州是否有光义府存疑,西魏改南郑县为光义县,当时梁州刚刚归顺西魏,府兵制当没有在梁州设置。关于西魏时改南郑县为光义县,《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都有记载,王仲荦《北周地理志》更是汇集了关于光义县的传世史料。  相似文献   

10.
《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及三危地理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尚书·禹贡》雍州章云: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伪《孔传》以织皮、昆仑、析支、渠搜为四国,谓系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的羌髳之属。而郑弦《尚书注》则谓:“衣皮之  相似文献   

11.
近重读洪皓《松漠纪闻》,颇有所得,掇其要篡录数则于次。一管所见,难免有所偏颇。正确与否,尚希同道诸君批评指正。一、地理四则黑水《松漠纪闻》正卷“古肃慎国”条:“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其水掬之则色微黑,契丹目为混同江。其江甚深,狭处可六七十步,阔处百余步。”“(?)热”条:“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黑水也。”续卷“白山黑水”条:“黑水发源于此,旧云粟末河,契丹德光  相似文献   

12.
蜀地产铁的记载最早见於《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厥贡镠、铁、银、镂、砮、磐。“秦惠文王后元九年,秦灭巴蜀。张仪与张若“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开蜀地铁器生产官营之先河。汉承秦制,继续在成都设置铁官。成都是两汉时期蜀郡主要的铁器生产基地。此外,蜀郡还临邛。临邛产铁的历史始於秦初。两汉时期,蜀郡的铁器生产具有很大的规模,其产品除供应本地需要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倾销市场,即“西南夷”地区。  相似文献   

13.
梁州名考     
<正> 梁州的名字始见于《尚书·舜典》和《尚书·禹贡》篇,但不见于《尔雅·释地》和《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周礼·职方》。古人称栈道为小桥、偏桥,并多与桥及栈阁并称桥阁。南宋鲍彪注《战国策·秦策三》称“栈,棚也,施于险绝,以济不通”。显然栈道为早期木桥,用于  相似文献   

14.
说古梁州     
一、九州安错? 梁州一语,最早出自《尚书·禹贡》,为九州之一。故要说梁州,先得从九州说起。据顾颉刚先生《九州之戎与戎禹》一文的考订,所谓“九州”是指三代以来进入中原的一支羌人——九州戎的聚居地而言。顾先生说的九州,在春秋时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局部的地理概念,是专指“九州之戎”而言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云:“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于王城。”《左传》哀公四年云:“……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可见,上述“九州”都不是当时全国的统称。作为中国传统的九州,从笔者接触的材料来看,大概由《尝·商颂·玄鸟》所说的“九有”,《长发》篇说的“九围”和《逸周书·尝麦》所说的“九隅”等概念发展而来。《尝·商颂·玄鸟》对“九有”的解释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相似文献   

15.
《宋史》卷三七○《刘子羽传》(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载:“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在点校者看来,“蜀”如同梁、洋,俱为地理名词。实误!“四蜀”为南宋时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当连标专名线。南宋“四蜀”,首先继承了北宋以来“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即《元丰九域志》卷七、八中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等四路的地域。其范围如《宋史.地理五》所载:“盖《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为多……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辖地相当于今川渝、贵州大部、云…  相似文献   

16.
古城河州     
古城河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南部,在这块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世代生活居住着回、汉、东乡,撒拉、土等民族。相传河州是大禹治水的极地。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另有《河湟赋》写道:“维雍州之西陲,壮矣哉,得地势之形胜!”生动地描写了河州壮美俊秀的山川景象。河州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早期发祥地之一。以“马家窑文化”为主的各类古文化遗址相继发现。河州还是有名的“彩陶之乡”。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珍藏的国宝《彩陶王》就是聪明智慧的河州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  相似文献   

17.
从《禹贡》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4年初,顾颉刚、谭其骧诸先生在北平发起成立“禹贡学会”,随即出版《禹贡》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1934年3月1日,除了不署名的《发刊词》和颐颉刚先生的《编后》外,刊有杨向奎、王树民、高去寻等作者的十一篇论文。刊物之所以名为《禹贡》,《发刊词》上说:“《禹贡》是中国地理沿革史的第一篇,用来表现我们工作的意义,最简单而清楚,所以就借了这个题目来称呼我们的学会和这个刊物。”顾先生在《编后》中也指出:“为了简单而明了,这个刊物采用了‘禹贡’二字,因为《禹贡》是研究中国地理沿革史的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禹贡》“九江”之地望 ,汉唐诸儒多以为不出古寻阳之地 ,或以为即湖汉九水入彭蠡泽者。宋儒考“九江”,一反汉唐陈说 ,力主湘、资、沅、澧等九水入洞庭者为“九江”,后世多宗此说。本文以为 ,《禹贡》云 :“岷山导江……东至于澧 ,过九江 ,至于东陵”,此句清楚地表明“九江”当在“澧”与“东陵”之间。故此 ,考探澧与东陵之所在 ,便可察“九江”之地望  相似文献   

19.
西魏京兆郡未曾改称京兆尹东湖《元和郡县图志》卷1“京兆府”:“后魏大武破赫连昌,复于长安置雍州,孝武自洛阳迁长安,改京兆尹。”《太平寰字记》卷25“雍州”略同。今按《元和志》所云北魏孝武帝”改京兆尹”之说不确。元魏改郡为尹只有二例,一是孝文帝大和十九...  相似文献   

20.
“吉贝”,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古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木棉织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织贝”,一开始被西汉的孔安国注曰,“织,细苎;贝,水(?)”。望文生义地认为是用细苎织成的布和做装饰用的贝壳两种物品,东汉郑玄即已辨其妄:“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此后,“吉贝”便一直被人们用于指称木棉织品或木棉树,如元王祯《农书》卷十:“木棉一名吉贝”,清胡谓《禹贡·锥指》卷六:“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海南之夷人以卉服来贡,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篚焉。”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禹贡》中言辞简略,其言“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