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餐馆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华人开餐馆,有资料说仅在美国纽约一地就有近6000家之多。笔者年轻时因工作原因曾到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几百个港口城市,所到之处无论是大小城市,到处都能见到中国餐馆。  相似文献   

2.
论文梳理了越南有关华侨华人的词汇与分类,对有关华侨华人易混淆词汇进行了辨析。通过对越南史籍的文献统计梳理、华侨华人称谓的比对,初步探究出其命名规律与特定含义:一是对旅居越南的华侨华人以"唐人""北客"等为泛称;二是依照中国朝代、方位、区域以"宋人""清人""北人""广东人"等来命名;三是以特殊的名称"艚人""明乡人"等来指称。界定华侨华人与越南人共同使用的词汇十分重要。"北人""汉民""华民"等称谓在中国语境指代中国人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越南语境下却指越南人。厘清越南文献中涉及中国人的称谓,是华侨华人研究的基础,对研究越南华侨华人的社区生态与对居住地发展的贡献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来理解越南华侨问题的特质,从而对越南华侨问题的根源、现状及走向能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把握与展望,本文拟循历史的轨迹,考察并认识一  相似文献   

4.
蔡廷兰《海南杂著》中所记越南华侨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廷兰《海南杂著》中所记越南华侨华人戴可来于向东清人蔡廷兰有《海南杂著》传世。该书以其名常被误认为是一部关于海南岛的笔记,实则是一部海上漂流和在异国他邦——越南的见闻录。书中关于越南华侨华人的记述,多为作者亲历目睹,言之凿凿,于越南华侨华人研究乃至越...  相似文献   

5.
柬埔寨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全国有 2 0多个民族。高棉族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 ,约占其总人口的 80 %。华侨华人是当今柬埔寨仅次于高棉族及越侨和越南人的第三大民族集团 ,总人数约3 0— 5 0万人。华侨华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不但是中柬友谊的使者 ,而且为柬埔寨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人们对柬埔寨华侨华人的情况特别是近况知之甚少。本文拟在评价柬埔寨华侨华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 ,着重对世纪之交柬埔寨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及华侨华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越两国自古关系密切,越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国情相似,经济互补性强。目前,在区域一体化、东盟合作加强和中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两国人民迫切需要增进了解。而越南华侨华人在中越经济交往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研究越南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增进我们对越南华侨华人经济与中越关系和贸易往来之间关系的了解,有利于两国更好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来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服务。本论文主要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线索,从经济方面,动态地分析和描述华侨华人向越南迁移的历史和在迁移过程中华人经济的形成、发展以及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越南华侨华人在振兴该国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世界的华侨华人之中,越南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海外华人社会的种种变化,几乎都可以在越南华侨华人的沧桑史上找到体现。随着柬埔寨和平协议的签署与落实、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与巩固、越南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实施,越南华侨华人在振兴该国经济中的作用会重新显露。这种作用不是简单的重现或带有某种模式的套  相似文献   

8.
峥嵘 《文史春秋》2007,(9):27-31
本文介绍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越南华侨中的革命活动,以及越南华侨对祖国的民主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孙中山先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华侨作为依靠的力量。他以巨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  相似文献   

9.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这对东欧各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了动摇与怀疑。1956年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面对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帮助,中国在解决波兰危机问题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析梳理了越南华侨与云南河口起义的密切关系,探讨了越南华侨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在河口起义中,越南华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积极支持、参与建立河口起义的革命机关和革命军,是起义的骨干力量;参与掩护、救助因起义和策应起义而被法国方面拘押的革命志士;为起义踊跃捐款;担当起义的后勤运输、通信联络以及宣传报道等工作;起义失败后积极做好起义善后工作以及无怨无悔地默默承受起义的后果。因此,他们在起义中的所作所为,是辛亥革命前海外华侨的革命楷模。  相似文献   

11.
(一)孙中山革命活动与越南华侨关系密切 越南与中国陆地相接,山水相连,这种地缘关系,使越南成为孙中山先生本世纪初进行革命活动之有力策应地,进可攻,退可守,尤其在滇桂越边数次武装发动中为然。孙中山发动组织越南华侨并偕同国内同志,在以河内、海防为中心的越北地区组织力量,进军边境。不利或暂时失败后则退入越境,图谋再起。或潜回国内,或把起义同志转送南洋。孙中山于1907年复函新加坡革命党人陈楚楠时,论及河内、海防说:“此二埠之富,万不及星洲,……彼等一闻义师之起,同争先恐后,从军者有人,出钱者有人。若南洋各埠有如此踊跃,则革命军之进步,不知若何矣!”越南华侨,也正因与祖国毗邻的地理特点,更便于投入到起义战斗中去,并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12.
横滨中华街原是单一的华侨聚居之处,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己变成多元的饮食观光街,并与横滨地方经济相揉合,在日本社会中日益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与此同时,华侨的经济活动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从以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和贸易商为主体逐渐向“三刀”行业和杂货铺演变,战后40余年来更是“中华料理”(中国餐馆)独占鳌头。华侨经济活动这一递嬗更替的过程,不仅反映了百余年来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贯串这一过程始终的是旅日华侨经济活动的时代适应性,可以说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乃是这百余年来中华街华侨经济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以清初广东籍侨僧元韶禅师等佛门僧侣及有关华侨为研究对象,通过史籍、碑铭等文献资料,分析考证了他们的生平简介和生存状况。结果是,元韶禅师的生卒年代是1648-1728年,赴越时间为1677年。从越南华侨华人史的角度来考察,元韶禅师、拙公和尚和明行禅师有其特殊性。一是他们以个体身份杂居于移入国社会之中,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华侨华人社会;二是他们百年之后能够名垂青“石”,让当地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和功德。此外,欧阳汇登、蒋光廷、陈文惠、程泰荣和黄我瑞等华侨能在越南“后碑”上留名,反映了华侨华人在当地落地生根、与当地人民和平共处的事实和一种少有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明治初期,或说是直至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前后的19世纪70年代,它并不是大多数华侨从事的主要职业。  相似文献   

15.
广西籍华人华侨大部分定居于东南亚,尤以越南为多。抗战期间,广西籍越南华侨华人在侨居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抗战捐财献物,部分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广西籍越南华侨华人的抗日活动,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可贵贡献,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东欧见闻录     
智效民 《江淮文史》2016,(4):153-162
正2015年春夏之交,我与几位好友前往东欧旅游。在历时21天的旅行中,我们先后去了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等10个国家。由于中国与东欧各国有过相似的经历,因此我对他们的历史有较多同情,也希望借此机会对其现实情况多些了解。法兰克福的正义女神像位于美因河和莱茵河交汇处的法兰克福,在欧洲有交通中心、金融  相似文献   

17.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与共享网络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华侨华人社会发展而产生和积累下来的厚重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 ,是世界文献信息资源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积蓄到了可观的数量 ,其中蕴藏着极大的潜在开发价值。随着国内外网络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以解决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为目的的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为华侨华人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有组织、有系统、有规模地建立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利用、互为推动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与共享网络 ,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8.
华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群众团体“华侨联合会”,1912年在南京成立,发起人之一是马来西亚华侨吴世荣。吴世荣祖籍福建省海澄县,1875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是第二代侨生,父亲吴有才开设瑞福号,是当地著名富商。吴小时  相似文献   

19.
乐楚 《文史博览》2014,(11):15-16
1868年,司徒美堂(著名旅美华侨领袖,中国致公党创始人)出生在广东开平县一个贫苦家庭,6岁丧父,读了4年私塾之后,到新会县城的一个小作坊里当学徒。 1880年,司徒美堂远渡重洋到美国谋生,在唐人街一家餐馆做杂工。当时,美国社会掀起一阵强大的“排华”逆流,华人备受歧视,经常遭到美国流氓欺负。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多华侨加入了当时北美华侨下层群众的一个最大的民间结社组织——洪门致公堂(其前身是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1925年发展成中国致公党。现在的中国致公党,是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属于中国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20.
论文勾勒了早期美国华侨的赌博情形,分析了他们参赌、设赌的各种原因和社会危害,探讨了华侨社会、中美两国政府对华侨赌博问题管理和控制的效能。作者认为,早期大部分美国华侨热衷于赌博,主要是赌博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被他们视为实现黄金梦的一条捷径。经济利益的驱动致使华侨热衷开设赌馆,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暴力护赌。赌博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使一些华侨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还引发了吸毒、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在控制赌博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威望不高,而华侨赌商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赌行动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