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我国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属于比较发达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对外商贸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路上丝绸之路的一天重要海上经贸通道,最早史料记载在汉代已经开始通过海路进行对外贸易,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泉州作为我国当时重要的出海港口,见证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了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进程。文章研究中将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背景,探讨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笔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泉州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盛况,阐述了海上丝绸之路对泉州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然后概括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历史和各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最后就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贸易发展、增进文化交流、推动航海技术和海洋科学发展、提升区域地位等方面的历史作用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和平睦邻环境、开创全方位外交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又是改革开放先行地,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承担着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广东近代思潮的兴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岭南文化本质上是海洋文化,从海上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省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整理"海丝"资料对于研究福建省的历史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福建省上杭县地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海丝"史料为着重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时不仅在福建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繁荣,在山区也有海外人口迁徙、海外贸易、宗教文化交流、农作物传播等活动,藉此揭示上杭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连续出访东南亚国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决定;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也是一个海洋的世纪,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散落在海洋文化线路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亟待传承与开发,我们应该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丰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价值理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打造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大通道,也是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20世纪90年代的学者根据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不同地域和环境,将原来所说的丝绸之路分别冠名为"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路",把途经北方草原的路冠名为"草原丝绸之路",把途经海上的路冠名为"海上丝绸之路",把云南进入缅甸、印度的路冠名为"西南丝绸之路"。我们这里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传统意义的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也称沙漠路)。穿越宁夏境内的就是绿洲丝绸之路,依丝绸之路的分段和走向,宁夏境内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  相似文献   

8.
王列辉  朱艳 《人文地理》2018,33(4):121-129
基于1995、2005、2015年的中国国际航运数据,运用枢纽度模型与复杂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地位变化,结果表明:上海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的港口,联系航线比重上升,范围扩大,强度增强,与东南亚的港口联系最为紧密;中国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运网络由香港、上海(一主一副)的双中心向上海、宁波、深圳、香港的四中心发展,上海港成为四中心港口之首,上海港和宁波港同质竞争激烈;最后,从港口层面、区域层面、国家层面的角度提出上海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发展建议,包括东南亚发展战略、港口协同发展战略、金字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和载体。必须深刻认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利于开创面向海洋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惠及东盟和相关国家;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利于增进各方互信,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是共建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题中要义。加强海上合作是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效应。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首先应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是以中国享誉世界的丝绸命名的,以中国丝绸占主导地位的东西方交往的海上通道。它的产生正是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丝绸就是这一通道上的主要输出品,丝绸自东到西,连接了东方与西方,成为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纽带,而这条纽带的形成,是古代东西方各国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就这个意义而言,16—17世纪中叶的海上丝绸之路,谈不上发生自东向西至自西向东的转向,毕竟当时的欧洲尚拿不出能够与东方抗衡的商品,中国丝绸仍旧在东西方交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不能把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完全简单…  相似文献   

11.
吴培植 《丝绸之路》2014,(10):50-51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发展主线,探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可提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4月23—26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30余位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反思、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传播、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贸易、国家政策与海上丝绸之路、海疆文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开幕式上,彭卫、吴义雄分别作了大会发言,评述了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舒  正明 《文史月刊》2014,(12):38-39
丝绸之路通常指亚欧北部的商路,即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的陆地商路,称为"陆上丝绸之路"。广义讲,丝绸之路还应包括公元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及宋代以来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山西作为内陆省不仅与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之间历史悠久,而且与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历史缘源。  相似文献   

14.
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特别是各沿海相关省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一些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热点。对于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可能各自的角度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南方文物》2005,(1):76-82
自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先后出现了十余个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的大小港口。这些港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兴衰与更迭,至宋元时期,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这三大港口不仅是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起迄港。  相似文献   

16.
正海上丝绸之路关联着古代世界中低纬度的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东至东亚的日本列岛,西达地中海西岸,构成了人类古代海洋文明的空间主体。根据地理空间特质及历史发展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所关联的区域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东亚板块:包括中国沿海、日本及朝鲜半岛。其中,中国东海与南海沿岸的港口,是东南亚板块进入东亚板块的主要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全线各主要文化要素的汇聚之地。东南亚板块:包括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海岛地区。其中,马六甲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四川文物》2023,(4):75-87
长期以来,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多以中国境内发现的各种舶来器物或异域文化因素的考察为主,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或汉文化因素却少有问津。东南亚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区域,在相当于中国两汉时期的考古遗存中,发现了很多汉朝文物,如陶器、铜镜、铜容器、钱币、印章等。这些发现是当时汉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走向世界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走向及汉代海外贸易等问题的珍贵材料。其中,越南中部的秋盆江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的克拉地峡,是中国汉朝文物发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很显然,这几个地方因地理位置特殊,在当时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节点和繁盛一时的贸易中心。从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汉朝文物看,进入东汉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4,(1):30-33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贸易线路,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然后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延伸,抵达中亚,再穿过中亚、西亚和南亚,最终到达非洲和欧洲。在形成之初,这条商路的功能之一是丝绸贸易,反映了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正因为此,19世纪70年代德国历史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线路的一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7世纪古代中国通过海上线路,与亚、非、欧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方面进行跨文明、跨文化的交流之路。  相似文献   

19.
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出现,至宋元时期最为鼎盛。但“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则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文试图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产生与流变做一梳理,厘清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实则是一部与外域沟通交流的历史,在历代的文化交流中,“丝绸之路”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海上丝绸之路曾与陆上丝绸之路并驾齐驱,先秦时已初步发展,于秦汉正式形成,隋唐至宋元持续繁盛,明清时达到鼎盛。近年来,伴随“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南澳一号”明代古沉船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吸引了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海上丝绸之路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