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林达川,1912年8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独联乡,原名林北滔,父林家英。林达川是家中独子。幼年的学习,是从私塾的“四书”、“五经”开始的。稍长,他进入当地华侨捐款筹建的小学,中学时曾一度随父亲在香港求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北京)辅仁大学。辅仁大学前身称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属教会性质的学校,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年轻的学子林达川在辅仁学习了一年即辍学考入国立美术艺术专科学校,正式走上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2.
1927年9月,罗马教廷下属教会,德国的圣言会(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在北平创办辅仁大学。第二年12月,《辅仁学志》创刊。这是辅仁大学的学术刊物。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任主编。编委由辅大校方人士及文科各系的著名教授组成。其中有:校务长雷冕神父(德)、副校长兼秘书长英千里、教务长胡鲁士(荷)、文学院院长沈兼士、教育系主任张怀、国文系主任余嘉锡、历史系主任张星烺、经济系教授张重一、国文系教授储皖峰、校务长丰浮露(德)等人。《辅仁学志》整年为一卷,年出两期。在实际出刊过程中,常将两期合刊为一卷出版。自1928年12月创刊,至1947年12月停刊,共出版15卷(其中1932年、1935年和1944年全年没  相似文献   

3.
一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平津沦陷。平津地区的著名大学有的停办,有的南迁西撤,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辗转迁往昆明,合办为“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当时还有少数教会大学,如燕京、辅仁、协和医学院仍在困境中维持。燕京大学是美国基督教会募捐创办的,校园悬挂美国国旗,原校务长司徒雷登代替中国人吴雷川出任校长,与日方交涉,应对日伪的干涉。北平沦陷后,在日伪白色恐怖下,人民被剥夺了集会、结社、言论的自由,一切进步书刊均遭禁毁。然而处于危难之中的许多爱国青年和进步师生不忘国难,继续研究学术,从事…  相似文献   

4.
辅仁大学汉学国际研讨会为辅仁大学外语学院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所举办。该中心为德国圣言会华裔学志研究院的台北分部办公处。辅仁大学第三届汉学国际研讨会——“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与西方:Rolf Trauzettel教授周围的波恩汉学学派”是为台湾汉学学者和其相  相似文献   

5.
去年6月8日,日本的著名历史学者羽仁五郎在东京逝世了。这位唯一仅存的“讲座派”开拓者的死去,是日本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羽仁五郎(1901—1983),生于日本资本主义因素发祥之地群马县桐生市一个富商家庭,原名森五郎,由于和羽仁悦子结婚,而改姓羽仁。他在1921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学部,不久之后就去德国留学,在海得尔贝格大学学历史哲学。他在德国期间,与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三木清和马克思主义统计学者糸井靖之以及回国后成为“劳农  相似文献   

6.
1951年9月至第二年6月,我参加了北京四大学(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南下土改工作团到广西柳州专区工作。以北大、辅仁两校师生组成的第一分团,在以北大法学院政治系主任王铁崖教授为团长,辅仁大学杨承祚教授为副团长的带领下,先后到柳州专区的柳城、鹿寨和来宾三县开展工作。由清华、燕京两校师生组成的第二分团,则分往来宾县工作。王铁崖教授是我读本科时的系主任。我毕业后应广西大学杨东莼校长之聘,留北大师从历史系主任郑天挺教授做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教会大学是连绵不断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产物。迄于1952年为止,在大陆共有13所由基督(新)教创建的教会大学,三所由罗马天主教所主持的教会大学以及若干独立的专科学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教会大学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环境,既充当近代西方教育的样板,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又构成中西文化碰撞的触媒,成为民族主义与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北京人。生于公元1912年7月26日,岁次壬子;卒于2005年6月30日,岁次乙酉。1周岁时,因父病逝,便随曾祖父和祖父生活。4岁即入私塾读书。10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先后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和办理丧事而衰败。12岁时,祖父的两位门生酬资仗义相助,才得以插班就读于汇文学校小学部。15岁(1926年)升入中学,但高中未毕业便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此期间及之后,曾先后随戴姜福(绥之)先生学习古典文学,随贾羲民(尔鲁)、吴镜汀、溥心畲、张大千、溥雪斋、齐白石学习中国绘画。为维持生计,曾教过家馆。1933年,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安排,任辅仁…  相似文献   

9.
陈钦庄 《世界历史》2003,7(5):110-114
腓力·梅兰希顿是欧洲 1 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其影响仅居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之后。梅兰希顿少年时深受人文学者罗伊希林的影响和伊拉斯莫的熏陶 ,而后成为一位著名人文学者。他积极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 ,全力支持马丁·路德。他是《神学基本概念》与《奥格斯堡信纲》的起草人 ,并在路德之后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但他却一直默默无闻长达 30 0年。他与路德的分歧表现在 ,他希望与天主教会妥协 ,而正统路德宗反对人文学者在教会内部推行宗教改革的主张 ,所以梅兰希顿和伊拉斯莫、莫尔、罗伊希林等均走上悲剧之路 ,这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 1 9世纪后 ,德国学术界对梅兰希顿及人文学者的评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钤入丹青画图里,苍茫犹带五溪烟——关于天行山鬼的篆刻曹达天行山鬼,即魏建功,江苏海安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钱玄同、沈兼士、马裕藻诸先辈之入室弟子。历在北大、燕大、辅仁、中法、西南联大、台湾大学、朝鲜汉城京城大学等院校任教五十余...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最早的大学是1877年创立的东京大学,该校图书馆可谓是日本大学图书馆源头,但东京大学创立之初,并未正式设立图书馆,只是开展了图书方面的业务,直到1881年才正式设立图书课,并由该大学的法、理、文、医学部的图书馆合并成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1886年日本公布帝国大学今,1897年京都帝国大学正式设立,同年设立附属图书馆。因为京都帝国大学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所按法令设立的大学,所以有人认为该校图书馆能够代表日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特别是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日本的私立大学历史悠久,如佛教大学(谷大学)的…  相似文献   

12.
白鹏飞(1889.2-1948.6),字经天,广西桂林人,汉族,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先后任无锡国专、江苏民众教育学院、辅仁大学、朝阳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教授,后任暨南大学校长、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院长、广西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3.
裴宜理教授1948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传教士,1931年到上海,执教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裴氏父母携家离开上海。隔年即1951年迁居日本东京。裴氏父母继续在一所教会大学担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长大,后归国。  相似文献   

14.
教会大学是凭借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华取得的侵略特权而兴办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独立于中国教育系统之外.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通过立案的方式对教会大学进行改造.通过立案活动,教会大学被纳入中国教育系统的同时提高了其办学水平,并且推动了其本地化、世俗化的进程.教会大学立案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来信     
《南方人物周刊》2012,(26):12-12
如果仔细查阅过牛津剑桥或是常青藤高校的资料,就会发现大陆的大学简直就是小学,还是朝鲜那种小学……更搞笑的是我们民国时的大学有很多都是蜚声中外,比如东昊大学,燕京、圣约翰、辅仁等院校。  相似文献   

16.
刘家峰 《近代史研究》2000,11(2):177-204
由于农业具有和医学、教育同样的传教价值,早期农业传教士根据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的国情,针对中国教会一贯重视城市忽视乡村的策略,提出了“教会乡村化”的主张。这一主张激起了部分教会对农业的极大兴趣。本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讨论了教会与金大农林科为实现教会乡村化而进行农业教育和科技推广的过程。在教会乡村化和乡村基督化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成为传播基督教的媒介,基督教充当了传播农业科技的主体,对近代中国农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引言辅仁大学是一座天主教大学,在史学家陈垣长期主持校政下,建立起中西兼备的学风。此一学风与十六世纪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提倡的中西调和传统,颇有呼应之处。  相似文献   

18.
刘大伟 《百年潮》2012,(4):46-49
正我的母亲余澄是晚清进士、翰林余宝蔆的四女儿,金陵女子大学多才多艺的高材生。我的父亲刘咸一天赋过人,由放牛娃成为东三省"头名状元",从而得到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和德国,成为化学专家。由于志同道合,他们两个知识分子成为了一对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坐落于原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之上,作为珍贵的校园建筑遗产,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群于1991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上世纪初中国政府官办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其校园建设是当时教育转型初期办学思想的忠实体现,独特价值有别于同一时期的其他教会大学。当秋色渐浓,暖黄的阳光洒进校园,由南门而入,徜徉于中央大道,金色的梧桐落叶如华美的地毯铺延脚下,映衬出前方大礼堂庄严却祥和的面庞。这一刻,你不禁要想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形象的比喻来。宁静深邃的美,让你忍不住要屏住呼吸,遥想从三江师  相似文献   

20.
英家俊杰     
英达,赫赫有名的英氏家族第四代传人,向我们透露了这个神奇家族的成功奥秘:我们家一代一代都在做的事情就是3个字——学外语。自他曾祖父英敛之开始,英家人就吃起了洋饭。英敛之是清朝末年与马相伯齐名的中国天主教代表人物,在教会的支持下,他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他与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