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笑 《文史天地》2010,(11):38-40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第六期,1930年公费赴法国留学,193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曾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抗战、南京保卫战、滇西昆仑保卫战等战役,1941年任人缅印远征军第五军第22师师长,赴缅甸作战。由于战功卓著,曾获国民政府颁授的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英国授予的自由勋章及十字勋章。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充当了国民党反共的先锋,后来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相似文献   

2.
王国贤 《神州》2011,(28):50-55
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隆重的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上就座。还有一位满头白发、穿着朴素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到了台湾后,对讲究人情关系的国民党而言,名人后代始终要受到较多的关爱,也往往能够因为血统纯正、效忠度高,在优越的环境中被培养。轻易地从政坛拔起。  相似文献   

4.
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三人是国民党军统局内赫赫有名的干将,他们职务相近年龄相仿,又都深受戴笠的器重,被称为军统“三剑客”,但他们却走过了各自不同的风雨人生路。  相似文献   

5.
黄福建 《文史天地》2002,(12):44-47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中取得胜利,国民党反动政权面临崩溃。但蒋介石不甘心于失败,妄图利用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地的复杂地形,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负隅顽抗,阻止解放大西南各省。国民党贵州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谷正伦和贵州省保安副司令韩文焕,于1949年1月应召飞往南京,亲自领受蒋介石的使命,妄图把贵州经营成为他们抗  相似文献   

6.
于继增 《文史精华》2011,(5):20-26,1
1948年11月29日夜.包嗣张家口的战斗打响。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为挽救北平的危局,“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急派嫡系第三十五军前往张家口驰援。然而.这支号称“王牌军”的机械化部队从此一去无回。三十五军的覆灭,为和平解放北平扫清了障碍,体现了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战略思想和我军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相似文献   

7.
王炳毅 《文史春秋》2005,(10):47-50
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日本东京的“中华民国大使馆”黯然降旗闭馆,“大使”彭孟缉率全体人员乘坐航班返回台北。同日,台北一些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日本政府“忘恩负义”、“摒弃盟友,以讨好中共”。一些报刊跟着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8.
6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抗日战争的烽烟弥漫。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侵略在中华大地上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极尽残暴之能事。在面临亡国危险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奋勇反抗,保家卫国。  相似文献   

9.
1954年,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批判胡适的运动。对于这段历史,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发生在1929年的国民党批判胡适的事却很少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10.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被公认为抗日英雄。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他脱离国民党阵营,毅然回到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11.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的22年间,派系斗争始终伴随着国民党的政治运作过程。派系政治被称为国民党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近年来,对于国民党派系斗争问题的研究,人们注意较多的,往往是派系纷争对国民党统治所造成的弱化效应;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国民党派系斗争对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12.
刘旭 《文史月刊》2010,(3):24-25
<正>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举解放了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市。对于这一伟大胜利,新华社社论指出:"上海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所以上海的解放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国际和平民主阵营的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3.
戚厚杰 《百年潮》2009,(5):74-79
1948年10月前后,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军事大决战时刻.对这时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人们多从战略上进行研究.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思想、纪律如何,尤其是被称为国家大脑的知识分子对时局的看法怎样?历史档案记载的不多.现根据<胡适来往书信选>和<胡适日记全集>记载的关于中央军校毕业生孙足原不堪忍受国民党的腐败,毅然与之决裂,写信向胡适讨"一碗饭"和胡适直陈国民党的腐败、苦谏"十大进言"等来窥其一二.  相似文献   

14.
余音 《文史天地》2012,(11):15-19
他的出生地并非"盐店巷";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他才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他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策划;他的"关门弟子"是吴敬琏——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陈独秀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像高语罕这样受陈独秀"牵连"、在中共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历史人物,也拂去尘埃,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作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春秋》2010,(8):58-58
<正>历史研究,贵在真实。本书全面系统论述了国共关系的发展,深入细致地研究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文章使用了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和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论述严密,多有创见。  相似文献   

16.
周军 《文史精华》2009,(8):53-56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果夫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他曾经是国民党“C·C”系首脑,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第三、四、五、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汉委员等一系列高职,长期掌管国民党党务系统,可谓权倾一时。他与其弟陈立夫进入国民党权力中枢,把持人事和组织大权,成为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兄弟,遂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特殊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一、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原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宇,1894年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的外勤记者。  相似文献   

18.
王丰 《文史博览》2010,(3):25-26
<正>大陆解放之后,蒋介石有很深的厦门情结。每次视察金门,蒋介石总喜欢以高倍望远镜远眺对岸的厦门。引人好奇的是,当他看着隔海的厦门民居、军事设施,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确实值得一探究竟。蒋介石的厦门情结有多深?不妨可以从真实的官方档案,寻觅到若干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9.
1926年底到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人的政策从左向右,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导致武汉国民党人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党影响下的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因为它严重损害了武汉政府赖以生存的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和军官们的忠诚度。事实上,无论是武汉国民党中央,还是中共中央,这时都曾极力控制工农运动。但中共基层干部的缺乏,特别是在联共(布)党内权力斗争推动下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政策的赤裸裸的干涉,不仅使中共的工农政策无法顺应形势做出相应的切实调整,而且更极大地刺激了武汉国民党人的疑惧心理。武汉国民党人从"联共"最终走向"分共",与此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20.
鲁南 《文史博览》2008,(6):54-55
1947年春,国民党统治下的山东济南发生了一起空军与宪兵的大规模流血冲突,空军骄横,宪兵刁蛮,史称"济南虎狼斗"。该事件在当时影响甚大,并且惊动了南京国民党最高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