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风 《炎黄春秋》2000,(6):18-20
1967年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这是姚文元继《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评“三家村”》之后,他的第三篇由向文艺界发难开始,进而全面开花指导当时“文化大革命”进程的“巨制宏文”。  相似文献   

2.
《尚书·尧典》归入“虞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尚书》是按时代先后编次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尧典》是《尚书》第一篇,《汉书·儒林传》云:“叙书则断《尧典》。”按《尚书》编次体例,《尧典》当归入“唐书”。可是,传统经学(包括今文派与古文派)几乎一致主张归虞,似成铁案;近代古史辨派学者又从《尧典》本身发难,论证它属晚周或秦汉间之作,甚至进而否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的《悲佃篇》,用“韦裔”的笔名,发表在一九○七年七月出版的《民报》第十五期上。这是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土地问题论战的重要文章之一。关于《悲佃篇》的性质,史学界评论不一,或说它是革命文献,或说它是辛亥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一篇精彩论文;也有人说它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作,甚至以把它编入反动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另册”而后快。我认为,如果我们联系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的根本任务,联系刘师培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联系《悲佃篇》发表时革命派和  相似文献   

4.
《萍浏醴会党起义檄文辨伪》一文(以下简称《辨伪》,见《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认为,萍浏醴起义中的两篇檄文(《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都督檄文》和《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都存在着重大疑点”,“如果要将它们作为1906年萍浏醴起义军所发布的文告,那无疑都是赝品”;《魏宗铨传》所述“魏宗铨和萍浏醴会党起义也决非真貌”,写《魏宗铨传》的目的,“是为了抬高传主,以博取褒扬和抚恤”。由此认为,史学界长期以来关于萍浏醴起义性质问题的讨论“不过是两篇伪檄内容对立的延伸罢了“。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甘蔗种植和沙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拙著《糖史》第二编,国际编的“附章”。新疆是中国地方,本应列入第一编·国内编。但是由于本章一开头时所说的原因,所以列入国际编。可它究竟不属于国际,所以又特标名为“附章”。《糖史》名称像是科技史,其中也确实谈到科技问题;但是我的重点是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这一点在这一篇“附章”中更为明显。本章共谈了中印两国三种古代文字的医药残卷。其中第一种文字于  相似文献   

6.
华人向太平洋地区移民是由一件发生在远离太平洋的英格兰的历史事件引起的。多萝西·谢里伯(DorothyShineb-erg)称2为一场“国内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期,其结果是茶叶替代啤酒成为英国人的普及性饮料。这场“革命”引发了一场把华人水手和其后的商人带进太平洋的贸易活动。80年后,美国内战(1861-1865年),这又一个完全不同的远方的革命,造成了棉花价格的暴涨,导致成千上万的契约种植园劳工涌入太平洋。这两个事件造成华人向太平洋移民的通然不同的方式。在这篇论文里,我仅仅论述第一种方式。我的目的是要阐明,即…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我讨论“汉穆拉比法典”这一重要史料的第二篇。在第一篇《谈汉穆拉比法典结构的逻辑性》里,我仅说明了应如何从文章结构本身来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内容。本篇的目的是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篇史料所描述的古代社会的一个元素——个人。看一看汉  相似文献   

8.
“侨乡”的字面意思是“华侨的家乡”。现在这个语辞为人耳熟能详,似乎由来已久,但根据笔者粗浅的考察,它开始出现的时间并不很早,距今大约只有60年。就笔者见闻所及,“侨乡”这个语辞以书面的形式出现,时间似在1948年左右。这一年,上海《求是》月刊第一期有“侨乡简讯”栏目,刊载《南竿塘著匪落网》等8篇报道;另外有《石光月刊》第二卷第三期杞人《侨乡教育之隐忧》、第三卷第二期征漠《侨乡资金的运用问题》两篇文章;《上海洪声》第二卷第七、八期合刊“侨乡通讯”栏目,有前锋《新会械斗始末》一篇报道。1948年至今,不过60年的时间。至于第一本以“侨乡”命名的著作,应该是1951年12月北京《光明日报》社出版、美洲侨界元老司徒美堂(1868-1955年)所撰《粤中侨乡土改前后》一书。这已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姜弘 《炎黄春秋》2004,(10):43-44
《炎黄春秋》2003年第一期有一篇《胡风清算姚雪垠始末》。说的是当年路翎批评姚雪垠的旧事,把一两篇批评文章说成是胡风“清算”姚雪垠的“运动”,并把这说成是几年后姚雪垠未能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的原因。这些奇怪的说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和当事人直接谈论过这两件事的人,把我所知道的真实情况说清楚。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路翎为什么批评姚雪垠;二是姚雪垠为什么未能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前者是文艺问题,后者则与政治有关。第一个问题是姚雪垠主动向我提起的。1982年秋天,他和我谈到出版旧作的计划,并谈到了当年在重庆挨批评的…  相似文献   

10.
读到先知书店策划的一篇美文《瘟疫:人类的敌人,历史的推手》,文中认为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有三个方面:地理环境、新技术、思想观念。从考古学角度是否也可以观察到这三个方面呢?第一是“地理环境”。布罗代尔在《文明史》中说“讨论历史,就是讨论空间、土地、气候、动植物等地理环境是如何被人们所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一九七六年美国出版了一部近六十万字的专题文集《托洛茨基论中国》。莫纳德出版社编辑伊万斯写信给彭述之,请他给该书写一篇导言。彭述之“很乐意承担这个任务”,于是写下了近五万字的长篇导言。彭述之说,他之所以乐于为此书写序言,一是“这将帮助读者比较具体地理解列甫·托洛茨基的伟大贡献”;二是“研究中国革命”,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彭述之认为:“托洛茨基对于理解中国问题所做的贡献是无  相似文献   

12.
今年溽暑 ,笔者应邀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有幸见到了白川静先生新近出版的大作《尚书札记》一书。此书是作为《白川静著作集》第五卷《金文与经典》之一部 ,由日本平凡社 2 0 0 0年 6月出版 ,全书共十二章二十余万言 ,书后并附有白川先生 2 0世纪 50年代初撰写的《尚书洛诰解》和《关于尚书大诰篇》的改文。第一章书篇的问题 ,作者从《诗》与《书》的传承问题入手 ,着重讨论了《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子朝的檄文 ,其中特别强调了“不吊”和“不若”用语 ;接着 ,围绕《文侯之命》二篇 ,包括《文侯之命》的文辞、仪礼…  相似文献   

13.
班固在其《汉书·艺文志》中,既载有杂家“《尉缭(子)》二十九篇”,又载有兵家“《尉缭》三十一篇”;二者不仅学派有别,而且篇数亦有异(兵家《尉缭》比杂家《尉缭(子)》多出两篇),好像是两种不同的著作。可是,汉代以后的传本,内容却基本相同。这就给学术界提出了两个问题:《汉书·艺文志》所载两种《尉缭》的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在左翼文艺运动中,写过不少讴歌革命、抨击敌人的散文诗。1935年他不幸被捕后,典狱长奉命找了本《北斗》杂志,指着其中一篇《一种云》说:“这是个叫音芳的女作者写的,看来和你气味相投。你如有悔悟之意,就写点反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1883年9月25日在瑞士日内瓦建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到今年已经有一百年了。为纪念“劳动解放社”成立一百周年,我们选译了三篇史料。第一篇是普列汉诺夫于1883年起草的(关于出版〈现代社会主义丛书〉问题》,这篇实际上是“劳动解放社”的成立宣言。第二篇是巴·阿克雪里罗得和普列汉诺夫于1884年起草的《关于出版〈工人丛书〉问题》。第三篇是普列汉诺夫于1913年写给纽约党组织的信:《纪念“劳动解放社”成立三十周年》。这三篇历史文献在我国是首次译成中文同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6.
1977年11月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人民教育》相继发表了一篇由教育部大批判组撰写的《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篇拨乱反正的檄文,是推翻“四人帮”制造的“黑线专政论”打响的头一炮,也是打开了批判“两个凡是”的一个突破口。影响所及,不仅在教育战线,而且引发全国各条战线,尤其是文艺战线推翻“四人帮”“黑线专政论”的波涛大潮。它伸张了全国人民特  相似文献   

17.
《游斜川》是陶渊明的一篇重要作品,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年谱汇考》一(原载《中国典籍与化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97年;现收入袁先生《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将之列为据以判断陶渊明生年的“第一等”资料两种之一。现存这首诗有多处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光辉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选》注释是篇通信,是和谁通信?过去知道的人很少,现在都知道了,是和林彪。 这篇通信,是1930年1月红四军在闽西根据地的时候写的。通信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红军党内以林彪为代表对中国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思想;也是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水平,就由军党代表办公室油印小册子送给林彪,同时发营以上干部阅读。 林彪当时是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毛泽东为何写信给他?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他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林彪不相信全国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 毛泽东在信中指出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  相似文献   

19.
如今大凡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见风使舵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宜宾地区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上海之春”盛会上,上海市舞蹈学校作为献礼节目,隆重上演了新作芭蕾舞《白毛女》,引起轰动。以后,他们又倾听了领导和观众的意见,反复加工,精益求精,使这…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大学》原是《小戴札记》中的一篇,后为宋人朱熹抽出,重新加以整理,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且被列为“四书”之首。朱熹认为汉代人所传的《大学》,章句上有错简,他便另行考订,将《大学》分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大学》之“经”为孔子之言。因此,今之《大学》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为戴圣所传,一种为朱熹所订。这两个本子除在文字排列方式上有较大不同之外,内容基本相同。《大学》开首第一段(即朱熹所谓的“经”)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