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30年(1941年)、民国33年,福州两度沦陷。期间,日寇暴行罄竹难书,许多民众不堪忍受,纷纷出逃到内地避难。福州市第一次沦陷时人口37.66万人,有难民9.3万人,逃出5.7万人;第二次沦陷时人口25。8万人,有难民8.05万人,逃出4.87万人。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抗战时期的难民收容所,是专门收留救助战争灾民的慈善福利机构,由政府救济机关及中外慈善团体和社会组织协同开办,是中国战时社会救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存在与抗战进程相始终,虽具临时性、被动性,但其形式简捷灵活、数多量广,较为有效地救济了上千万难民。本论述了战时难民收容所的建立、数量与规模,以及特点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收复区的救济与复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援华物资在收复区进行了紧急救济与复原。它在难民的救济与安置、工农业生产的复原与经济的复兴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这些成果也随之散失在内战战火中。  相似文献   

4.
难民,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战争因素,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涌入。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难民转移方案。在其难民转移方案中,贵州因其在祖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国民政府所器重。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亦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号召,采取因应举措,积极从事难民救济活动,以缓解因难民增多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期间,作为贵州官方赈务机构————贵州省赈济会,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的队伍之中,为推动抗战时期的难民救济工作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以抗战时期贵州省赈济会及其赈务活动为中心,对贵州难民救济活动的特殊背景、贵州省政府的因应举措、难民救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试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5.
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无数难民流离失所。上海各慈善团体、各旅沪同乡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纷纷设立机构开展难民工作。它们开办收容所收容难民,并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将难民分批遣送回原籍,力图给予妥善安置。这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存抗战力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片领土迅速沦陷。日寇在侵略过程中制造了大规模的血腥暴行,造成了史无前例的难民潮。据统计,难民人口占当时中国人口的15%以上”。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难民总数的33.7%强”,其中处于孤苦无依状态急需社会救济的难童应在百万以上。在日军烧杀抢掠的威胁下,这些难童身心备受摧残,贫病交加,无依无靠,在死亡线上挣扎,有的甚至被日寇运往日本进行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抗战初期.部分战区人口因受战争影响,不得不从东部向西南、西北等战时大后方迁移的几个具体同题。这里所说的难民.是指除随政府机关、学校、厂矿等有组织地内迁的人口以外的所有战时迁移人口。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可以南京沦陷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难民内迁的路线表现出头绪繁多、缺乏较为清晰的主线的特点,近距离的迁徙比较普遍。到第二阶段,内迁难民群体在数量上大为扩大了,其迁移路径也逐渐从无序中凸现有序。西迁成为难民内迁的主流.武汉成为此期内迁难民的主要集中地,以它为中心,内迁的难民再往川陕云贵湘部赣及两广等后方地区疏散。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新疆,一方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另一方面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新疆政府采取了救济措施,加速了社会救济的发展。本文对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救济事业的产生及其当时政府对难民、灾民救济采取的措施作一论述,并对救济的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938年1月下旬,中外慈善家在上海成立了"南京国际救济会"。该会为遭受日军涂炭的南京难民募集善款,与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世界红卍字会等组织精诚合作,指导了南京的尸体掩埋、难民救济等工作,其功绩理应为历史所铭记。  相似文献   

10.
陆军 《民国档案》2006,(4):27-29
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国民政府即从教育文化费项下提前拨汇1万元,用以救济留日学生,资送其返国。本组史料反映了抗战之初国民政府为应对变局所采取的一项紧急举措。  相似文献   

11.
三十五、为中华民族抗战和解放作贡献文史春秋·1999年第6期·文史纪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与残酷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亿万人民流离失所,一部分难民逃到大后方,一部分逃往香港、澳门与海外。1937年,澳门人口增至164528人,到了1939年猛增至245194人。由于澳门的特殊地位,它成为中国难民避难和抗日组织、进步人士的活动场所,中共和国民党的秘密组织在澳门开展抗战宣传、募捐等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葡当局按照葡萄牙政府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2.
南京沦陷前夕,面对日军的入侵,留守的难民们普遍感到焦虑和恐慌,但部分难民并未意识到这场战争与自身的关联,有不少人甚至还存在侥幸心理。南京沦陷后,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打破了难民的侥幸心理,给难民带来深刻的恐惧和痛苦,还使难民感到愤怒和屈辱。面对暴行,为谋求生存,难民们萌生了团结互助、一致对外的情感共同体。生存的困境使难民们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催化了难民的民族情感,不过这种民族情感因难民个体的文化程度和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抗战的当中,大家除了忙着救济伤兵和难民以外,还注意到比这更重要的儿童救济问题,这总算是可以慰安的一件事.办理儿童救济的机关,先有蒋夫人倡导的战时儿童保育会,现在又有马超俊等发起的战时儿童救济协会.协会的宗旨,和保育会是相同的,而办法则略有分别.凡属战区儿童,在十六岁以下,家境贫寒的,都在收容之列.六岁以下为婴儿期,注重保育及幼稚  相似文献   

14.
王德春 《世界历史》2004,5(5):40-48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 (以下简称“联总”)孕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考虑到战后初期战争受害者可能面临的生存困境 ,美英两国决定动员其本土未曾遭受敌国直接入侵的联合国成员国捐资 ,对战争直接受害国及其难民提供大规模善后救济援助。为执行上述使命 ,联总应运而生。短短两年间 ,联总将价值 39.6 8亿美元的 2 4 1 0万长吨 (即“度、量”单位简称 )稀缺资源无偿地馈赠给中国、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人民 ,在世界史上留下闪光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四川人民在八年抗日御辱的浴血奋战中,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抗战八年,我们四川虽未直接遭受日寇的占领,但也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和生与死的考验。四川人民竭尽全力参加了全民族的抗战。开战伊始,四川人民即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战时西迁的国民政府和数以百万计的战争难民。自抗战爆发到1938年7月,仅四川民生公司轮船承运入川的公务人员、难民、学生和伤兵就达16万余人。  相似文献   

16.
回首抗战时的童年,有几件事,难以忘却。抗战爆发,因“813”战火烧到家乡浏河(上海北面),举家逃难,涉万水千山,辗转数省,随难民到香港又折回上海,最后栖居南京,家父因途中颠沛流离,染病在身,无钱医治,到上海病故。沦陷的南京,在日军铁蹄下生活,无论在...  相似文献   

17.
<正>民国初期,各宗派基督教在广州快速发展。抗战爆发后,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并爆发大规模的难民潮。24日,即广州沦陷第四天,香雅各博士(Dr.James M.Henry)率领教会人员成立广州难民区委员会,组织开展难民救助工作。他们在战火中尽可能地为广州难民提供战时的安全、食物、医疗、教育,成为社会救助中的一股力量。但由于战时社会的动荡,这方面的原始记录很少,所以今天我们能找到的相关记载也仅有只言片语。为了还原更多的历史事实,我们走访多地,在卓稚雄先生(广州市公安局退休)提供的线索下,对曾经的一位白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沦陷 ,大批难民流离失所 ,涌入关内。难民的救济与安置成为国民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于是有东北难民移垦西北的计划与提议。本方案的筹划者柳国明是著名留美农学家 ,时任东北大学农学院院长。关于东北难民移至西北的方案 ,包括有组织调查、经营政策、屯垦地点、收益预算等长期计划 ,受到了农村复兴委员会的重视。这个计划最终虽未能实现 ,但对于我们今天的西北大开发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 陶希圣致汪精卫函( 1 93 3年 8月 )  精卫先生赐鉴 :柳国明为东北旧同志 ,彼留学美国 ,专攻农学 ,长于作物及畜牧 ,回国后任东…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中国大地民生凋敝。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工作由混乱逐渐清晰,由单纯的难民收容逐渐转向集难民安置、难民教育与实业抗战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本组史料即为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等人为安置难民、倡导生产、筹办难民技工训练班的有关文书。  相似文献   

20.
孙纯福 《文史精华》2013,(10):23-28
据我国民政部原部长李学举主编的《民政30年》一书介绍,目前在中国生活的印支难民达30万。这些难民以越南驱逐的为主,从1977年越南当局开始驱逐难民,受其影响也有从柬埔寨和老挝输入中国的难民。越南当局仅从1978年4月至1979年6月,通过云南的河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兴及凭祥口岸拥入的越南难民即达26.5万多人,到1980年初,共有28万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