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南古道     
老家永平的崇山峻岭中藏匿着一条举世闻名的“博南古道” ,我是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但以前并没能静下心来 ,认真地去读一读与它有关的一切野史正史。甚至连民间广为流传的那许多传奇故事神话传说 ,也没能系统地加以收集整理。无数次地往来于古道 ,除了惊叹和玩味那些密密麻麻的镂刻进青云古石深处的带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的马蹄印痕以外 ,也不过就是一缕不咸不淡的怀古悠思。真正意识到这条古道的不同寻常 ,还是最近为拍摄一部有关永平历史的专题电视片而重走古道撰写脚本的时候。事实上我以前也曾写过一些有关“博南古道”以及古道以外的…  相似文献   

2.
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一曲古老的歌谣,一段历史的脉冲,一叠文明的碎片,一重岁月的苍茫……古老的永平大地上最精华、最辉煌悠远的一页,在一曲传唱了两千多年的《博南谣》的雄浑与高亢中,剥离开千年的尘埃与风雨,透出了神秘的面纱。 古道、古邑 在这21世纪的早晨,透过那幽幽地从远方传来的悲怆的苦歌的旋律,我们终于又触摸到了古老的博南大地上那条蜿蜒曲折地向着历史深处、向着岁月深处盘亘而去的生命的车辙,历史的陈迹。 源于对一种古老文明的尊崇和敬仰,我们走进了素有"茶马古邑"称誉的永平,走…  相似文献   

3.
许文舟  李智红 《旅游》2013,(2):80-85,3
博南古道的长度,应该包括南华经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至缅甸、阿富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古道,是一个统称。而这条道又不是单一的交通线路,在永平100多公里的路程,引伸出深厚的文化积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个接一个的"铺",实际是今天的站台,一铺到另一铺之间,就是徒步者从黎明到黄昏的线路。随便点一下,一串研究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就系在博南古道上。踏上叮当关"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老人一边抚摸着花白的胡须,一边对着浓浓的大雾,抑扬顿挫地唱起来。此刻,叮当关松风低沉,水雾弥漫,偶有阳光穿透雾霾溅到青葱的野草上,几粒露珠顿时散发出珍珠的光斑。而野杜鹃保持着燃烧的姿容,一阵风重新吹起已经落定的灰烬,历史的门  相似文献   

4.
老家永平的雄山峻岭中藏匿着一条 举世闻名的“博南古道”我是很 早以前就知道的。但以前并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读一读与它有关的一切野史正史。甚至连民间广为流传的那许多传奇故事神话传说,也没能系统地加以收集整理。无数次地往来于古道,除了惊叹和玩味那些密密麻麻地镂刻进青云古石深处或更深处的,带有浓郁的历史感沧桑感的马蹄印痕以外,也不过就是一缕不咸不淡的怀古悠思。生于斯道旁,长于斯道边,却根本就不曾真正地领悟到古道的真性真情真谛。 真正意识到这条古道的不同寻常还是最近为拍摄一部有关水平历史的专题电视片而重…  相似文献   

5.
霁虹桥     
澜沧江兰津古渡上的霁虹桥,最初叫兰津桥。它是通往东南亚的第二条丝绸之路——博南古道通衢的咽喉。江北博南山气势磅礴;江南罗岷山壁立万仞。一座大桥飞架在雄山险水中间,更显得险要、雄伟。桥下是奔腾咆哮的澜沧江,象脱了缰绳的野马,终年横冲直撞,两岸生灵常受它的害。古时候,江北坡上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姓吴,名汉,虎背熊腰,三十零点,精明强干。女的叫哆啰,二十八岁,粗眉大眼,两眼水灵灵的,  相似文献   

6.
春上宝台山     
宝台山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城南部50多公里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因山形酷似莲花,且山上遍长珍奇名贵的木莲花树,又名木莲花山。它是滇西地区至今依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的一方净土,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一段从中蛇行而过。  相似文献   

7.
《诗经·节南山》中的“节”字,毛传解释为“高峻貌”,此说被后世各家接受。近出上博楚竹书诗论第八简该诗名为“即南山”,但从字形、字义、语法和韩诗旁证等方面加以考证,该诗为“即南山”较妥,“即”为临近之意。  相似文献   

8.
论石门汉隶的书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荣章 《文博》2004,(3):63-77
汉《石门颂》云:“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斜),凿通石门。”其意是东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诏令开通褒斜道,并凿通道路所穿过的一段隧道,称之为石门。此隧道在陕西省汉中市古城之北的褒谷西侧七盘山下,南距褒谷口3、5公里,扼褒斜古道之南口。《石门颂》就镌于隧道之西壁。其北有汉永寿元年(155年)的《李君表》,其南有汉熹平二年(173年)的《杨淮、杨弼表记》,其对面即隧道东壁有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石门铭》。继此之后,各代竞相镌刻,连绵不断,  相似文献   

9.
永平寨位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平寨位置考李家发在广西历史辖境范围内,曾有过两个永平寨。一是北宋于邕州左江道下所设之永平寨,左江道相当于元代的“路”和明代的“府”,下辖思明、思陵、禄州、西平州等羁康州。但存在的时间不长,据《宋史·地理志》载,到元丰年间,已不复存在。另一永平寨则设...  相似文献   

10.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1.
《旅游纵览》2010,(8):80-83
<正>南山河,原名孙长武,安徽滁州人,号东山,东山樵夫,龙国老民,画斋南山画社,职业画家。定居河南南阳。七岁学画,先后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及其他艺术机构多次展出、获奖并被收藏,在《世界知识》《人民美术报》等多家杂志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3,(3):74-74
依托茶马古道,建立大三角旅游经济圈 罗莉发表在《西南民族学院》2003年第二期上的文章,通过对茶马古道古今历史地位的对比剖析,即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汉藏贸易的交通驿道,而现代的茶马古道则是藏、川、滇大三角的重要通道和黄金旅游线,这条旅游线上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从而论述了要依托茶马古道,建立大三角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3.
王牧 《旅游》2007,(10):16-21
历史上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虫草、药材。而地处古道的盐井的食盐,也就此驮上了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藏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7-108
在2010年6月于云南普洱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作了题为“重整千年古道,再书历史新篇”的主旨报告。单局长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茶马古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强调了科学实施茶马古道整体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是全面记载某一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化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资料地情书,拥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具有“资政、教育、存史”三大功能。永平县自1985年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以来,在十多年的修志工作中,先后编纂出版了《永平县志》、《永平年鉴》,整理出版了民国《永平县志稿》,并协调指导县级部门编纂出版了《永平县林业志》、《永平县水利志》等一批部门志、专业志。这些修志成果的形成,填补了地方志书出版空白,继承和发展了地方历史化,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修志的目的在于用志。如何用好志?这是摆在我们修志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钟扬 《古籍研究》2001,(1):97-102
戴名世无疑是桐城派发展史上第一个天才的作家,但他却在千古奇冤的“南山集案”中丧命。关于“南山集案”,史家有种种记载,民间有种种传说,连小说家吴敬梓也将之摄入作品,《儒林外史》中《高青邱集》即《南山集》的代称,作为禁书它简直是灾祸的象征。仅此足见戴名世及其悲剧的巨大影响。然而,多少年来,戴名世的名字似只凝铸在那血迹斑斑的“南山集案”上,而他作为一个文、论并茂的古文作家的形象,却鲜有人论及,甚至在桐城派家族里也难以找到他的位置,这就不免在其命运悲剧之上又横添一重文化悲剧。鉴于此,我则愿以此述评献给有志于了解戴名世的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7.
西京古道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在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旁边穿过,这是现代快速路。在现代快速路旁边还有一条古代快速路,叫“西京古道”,千百年前这条路与京城相通。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还有历史遗存吗?怀着种种好奇,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相似文献   

18.
宝台山散记     
蒋德海 《丝绸之路》2006,(12):14-15
神奇美丽的彩云之南,蜿蜒着一条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在古道旁,静卧着一方至今依然保持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净土。多年来,人们以抒情的文字赞美它,以精美的图片记录它,以圣洁的心灵敬仰它。它,就是地处大理州永平县南部,澜沧江东畔,于2005年底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定名的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2010,(5):92-92
王丽萍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七期上发表文章,以国外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分析滇藏茶马古道蕴含的文化线路特质,提出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茶马古道作为唐末以来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自、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积淀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联系是认识我国西南边疆发展、巩固和中国历史整体性不断加强的途径。滇藏茶马古道是增强汉、  相似文献   

20.
浙川村是杭徽古道的起点,也是历史上徽杭古道的终点。华东徒步旅行精品路线排行第一的徽杭古道,不但观赏度很高,更是一条文化走廊。今天的皖南古称徽州,北靠黄山,南依天目,但是生存资源的匮乏,使得当地人民自宋朝以来就不断向外寻求发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