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旗谱》对民间世界即乡情世界、乡民世界、俗民世界的呈现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作者对纷繁复杂的民间世界中的情感性、现实性和审美性的细致表现是作品成为红色经典并一直活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是蠡县人,小时候就常听大人们念叨反"割头税"和"高蠡暴动"的故事,及长,又甚喜阅读《红旗谱》、《播火记》。1965年大学毕业时的论文,写的就是《评<红旗谱>中的朱老忠》。我对《红旗谱》虽说不上有什么"研究"。但可自诩"比较熟悉"。所以,中央电视台2004年9月间播出28集电视连续剧《红旗谱》时,一集不落地认真看  相似文献   

3.
4.
1979年春那场发生于滇南边境的自卫反击作战,是红河岸边有史以来一场规模最大的战斗,仅我军就出动了3个军的野战部队和众多的炮兵、工兵、边防部队;那一队队通过哀牢山脉高山峻岭间的战斗队伍是那样威武雄壮,战斗的激烈更是使人们长久难忘,当对方为了守住一个小山头,把19挺高射机枪放平向进攻的我军步兵扫射时,我军把9门152榴弹炮的每颗72公斤的炮弹一颗接一颗覆盖过去,那山崩地裂的爆炸声,曾使敌方为之怵然……我参加了那次战斗,也写出了描绘正面作战的中篇小说《爱与恨的边界》;但小说出版后,我仍然有些遗憾,在那部小说中我没有把我接触过…  相似文献   

5.
王怡晨 《丝绸之路》2014,(24):48-49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学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白鹿原》就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但都不太成功,电影改编的难度更大。原著与电影在情节和叙事方面有较大的出入。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和结构方面对原著与电影的再现和改编做了系统的分析。一、白鹿原、《白鹿原》、电影《白鹿原》陈忠实出生的地方,也叫白鹿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后来被陈忠实经过酝酿,写入了小说,白鹿原边上走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  相似文献   

7.
阿庚 《文史精华》2010,(5):60-64
<正>晨练归来,偶见日历上"2月20日",哦,这不是作家浩然过世的日子吗?一晃两年,日子流淌得好快呀。思索中,似觉浩然那憨厚质朴的身影立于面前,"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的铿锵话语犹响在耳。接着话剧《艳阳天》那一幕幕、一场场舞台烟云飘然而过……  相似文献   

8.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话剧《茶馆》,自上世纪50年代搬上舞台以来,在国内外共上演了400多场,为我国话剧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9.
1960年,在中国大地上还不像当今那么容易出现名人,那时还没有电视,电影和歌厅也不甚发达。然而,人们却未料到,在一个贫穷的农村角落——河北省唐山地区汉沽市大钟庄公社司家庄村(后划归天津市宝坻县)出现了一位名人,她就是该村"燕子生产队"队长、共青团员邢燕子。  相似文献   

10.
"苏联文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如同十月革命一样,被看作洪水猛兽,统治者用尽方法,对它加以封锁、禁止和隔绝.在反动统治时代的中国,也没有例外.中国反动统治者,从直奉军阀起,一直到蒋介石,都是如此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曹靖华1952年在《苏联文学在中国——为苏联<真理报>而作》一文中所言.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南京失守,蒋政权迁到武汉,一时不少的文化名人也汇集三镇,并继续开展他们的抗战宣传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声剧场,由金山、王莹、崔嵬等名演员合作演出的抗日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金山在电影《夜半歌声》与《吕布与貂蝉》中,给人的印像是英俊挺拔的青年,而在《放下你的鞭子》剧中,却一改旧的形象,扮一卖艺的老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流变中,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以尤凤伟的中篇小说《生存》和它的改编剧本,以及姜文据此再度创作和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为考察对象,回避其从小说、剧本到电影的流变过程中在文艺样式与拍摄技巧上的特色,而着重从创作主体建立在国族想象上的启蒙立场与文本中阶级意识的隐现上,探讨当前抗战文艺中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前,我在《在小说王国里徜徉》这篇长篇论文里论述徐君慧教授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理论研究时,曾指出徐教授既是作家,又是学者,是学者型的作家,作家型的学者,一身而二任。他只求奉献,不计索取。  相似文献   

14.
袁成亮 《百年潮》2006,(6):53-57
提起电影<李双双>,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人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性格泼辣、仗义直言的农村妇女形象来,尤其是影片中李双双和孙喜旺所展现的幽默生活场景,恰如东北二人转,一男一女,妙趣横生地展开了两人性格冲突,演绎出无限动人的人间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袁成亮 《百年潮》2008,(10):71-75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确把握时机,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土族聚集地——三川采访时,在被称为安多藏传佛教圣地之一的崖寺发现了一出由土族喇嘛上演的传统话剧《诺延审喇嘛》。现将其序解如下: 序言 《诺延审喇嘛》一剧中的主角是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脚蹬朝靴的朝廷命官,土语称“诺延”。侍候诺延的有:同事、书童、烟装其(给诺延装烟的人)、哑巴(给诺延做滑稽动作的人)、差役(两人或  相似文献   

17.
张金才 《百年潮》2008,(2):54-5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话剧《于无声处》的进京演出,轰动首都,推动了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加快了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进程,有力地发挥了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正是胡乔木促成了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8.
潘树广 《文献》2001,(4):159-164
丛书<烟霞小说>为明人辑刊,收书13种,流传甚稀.清道光初,黄丕烈获得该丛书中的一册--<说听>四卷,但"首尾叶皆不全",又云:"此则<烟霞小说>本,近时此书不甚广布,故无可钞补,稍为黏补,以便展观."(<荛圃藏书题识>卷六)连藏书大家黄氏也找不到全本,足见其珍罕.  相似文献   

19.
张治宇 《百年潮》2008,(11):66-69
提起“南京路上好八连”,人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著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原型便是取自“南京路上好八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战斗生活。这部在人民解放军文艺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在被认定为“毒草”后又是如何起死回生、重登艺术舞台的呢?  相似文献   

20.
《绣像小说》是在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第一份小说专刊,也是晚清刊行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种小说杂志。本文通过介绍它的创刊情况、创作背景、办刊宗旨、小说特点以及期刊销售情况等,本真地再现了晚清小说变革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