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慈悲的度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去过西藏很多的寺庙,在众多的寺庙里,有一尊菩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就是慈悲的度母,藏语称为“卓玛”。 在我最初成长的那些岁月里,我曾经以最幼稚的心情喜欢上了度母。因为不论在哪里,度母总是最美丽、最典雅和最飘逸的一个,站在她的面前,我的思绪常常如飞,那种简单的外表上的美丽,在当时是最容易打动我的因素。后来渐渐长大,我学会了欣赏  相似文献   

2.
舒秋玲  任建军 《旅游》2009,(9):28-47
对西藏的认识来源于那部传奇电影《农奴》,很多如我一样的人,还在少年时就看过这部电影,立志一定要到西藏去,这在当时却显得遥不可及。及至1997年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至今已经整整十二年。十二年里十多次进藏,光阴荏苒,而我对西藏的美丽和神秘始终有一种深深的眷恋。所以当我见到《农奴》中饰演强巴的大旺堆老师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您的电影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天路历险记     
查宜 《中国西藏》2015,(1):66-69
我那一帮兄弟们在我的鼓动下,到西藏旅游去了。临行时我特意买了陈旸写的《坐着火车去西藏》,并下载了歌曲《坐着火车去拉萨》给了他们。1923年,法国著名女探险家、藏学家大卫·妮尔曾预言:"毫无疑问,将来准会有一天,横穿亚洲的快车将把坐在非常舒适的豪华火车车厢里的旅客运往那里(西藏)。"大卫·妮尔的预言83年后就应验了。西藏桑日县的好友次仁达娃电话里告诉我:"现在西藏的公路比你当年在西藏的时候好多了",听了他的话,想起路况差、泥泞不堪、凹凸不平,车辆犹如随波起伏的小舟,颠簸前行的  相似文献   

4.
和西藏妇女聊家常嘉仁曾在西藏工作过多年,和藏族有过很多接触,自以为是了解他们的。去年9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我有幸作为记者参加了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活动,与西藏妇女代表团朝夕相处了几天。在怀柔会场的西藏帐篷里,我们聊家事、国事,...  相似文献   

5.
由于西藏的高天厚土,独特丰富的人文风貌,这片土地在被人们提起时,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无疑都是阳光灿烂的温暖和连绵雪山的壮观。而这些鲜明的形象,很多都是由反映西藏的摄影作品提供的,这些形象在媒体中反复使用,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西藏热。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更成了人们眼中的焦点。5月23日,在这个60年前西藏和平协议签订的特殊日子,一批反映西藏生活的优秀摄影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了。  相似文献   

6.
Lois 《西藏人文地理》2012,(1):128-135
在2007年,我还是一名少不经事的大三学生,背起行囊去西藏的念头全是源于当时摄影课上老师播放的吕楠先生的《四季》,这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以至于驱使着我在那一年义无反顾的手持相机跳上了朝向拉萨而去的火车。  相似文献   

7.
即便是在西藏,除了当地人我相信很多人也都不知道瓦乡这个地方,至少我所在的单位里之前没有一个人知道,甚至没有人听说过瓦乡这个地名。我也是因为后来的定点扶贫工作才知道了瓦乡,知道了瓦乡与我们单位和单位里每个职工的关系。作为第一批赴瓦乡开展扶贫工作的我率先踏上了去往瓦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29日至10月7日,"西藏故事·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摄影作品大型展览在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近百幅西藏主题的原创摄影作品在展览中首次与公众见面,题材涵括藏戏、晒佛等藏地民俗,西藏冰川、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黑颈鹤、雪豹等珍稀动物。2015年8月,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联袂《中国国家旅游》《西藏商报》《西藏人文地理》《西藏旅游》杂志,开启"西藏故事·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摄影展作品征集活动,受到广泛关注。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用1103幅西藏题材的作品表达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吴作人先生经常被问到一生中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西行。因为前往敦煌和西部进行临摹与写生,使他完成了个人油画风格的改变。西行期间和之后,吴作人先生创作了大量和藏地有关的作品,其中,牦牛题材是他最爱创作的主题之一,此次捐赠给西藏美术馆的牦牛图就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15日,由中央电视台和西藏自治区联合拍摄的大型纪实性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获得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最高奖“骏马奖”的特别奖,该剧导演翟俊杰被评为最佳导演。这一消息,使我们这些曾参与《西藏风云》创作工作的同志感到十分兴奋和欣慰。 有关《西藏风云》的拍摄情况,我已有多篇专文叙述。应《西藏民俗》主编平措扎西之约,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西藏风云》中有关民俗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并以此文献给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  相似文献   

11.
<正>在独闯无人区前后不到40天的时间里,共报废了4条轮胎。在沒有备胎的情况下,我是无法再继续无人区的拍摄工作,只好打道回府。重新整装补给,择日再战。再见了,我亲爱的无人区,一个给我带来摄影灵感的圣地!在回来的路上,我接到来自“新疆林业自然生态博物馆”的邀请电话,请我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博物馆负责人的讲解中,我参观了很多摄影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我来到二楼展厅,更是大为震惊,有很多生  相似文献   

12.
去年6月20日,中国藏学出版社和中国西藏杂志社,联合举行了《廖东凡西藏民间文化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和作品研讨会。会上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了我近年写作的七本书。其中六本书是《拉萨掌故》、《节日四季》、《灵山圣境》、《藏地风俗》、《神灵降临》、《雪域众神》,另外一本是我西藏生活24年的回忆录:《我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为啥一定要去西藏呢?""地球上只有两个地方能让我产生幻觉,一个是纽约,极度现代、繁华,人类高度发展的顶峰,一个是西藏,它保持着人性原有的生态和状态,是人类的起初。这两个地方把人类的开始到尽头给概括了。我从纽约回来,要回到人类的开始,我的第一部电影一定是与西藏有关。"越野车到达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时,纳木措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张洹:"索琼老师,‘雅啦索’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4.
西藏是探险旅游的胜地。看见过许多美丽而神奇的西藏图片,也听说过古朴而壮观的西藏,我从心底里产生一阵阵的冲动:到西藏去,到西藏去!然而,天路遥遥,如高耸入云的喜玛拉雅山那样高不可攀,多少次去西藏的计划都只是一个念头,一袋烟的功夫就一闪而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坚信:西藏,是我一生决不能错过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羌塘     
岳峰 《丝绸之路》2004,(9):34-36
前往西藏,是我多年的夙愿。为了给以后再来西藏留下些念想,我决定只在那曲逗留数日,然后,原路返回格尔木。  相似文献   

16.
凉粉——这种用碗豆粉或红薯粉搅拌而成的小吃是何时传入西藏这块土地的我已无法考证了。但从记事开始,街头巷尾那一个个小小的凉粉摊便是令我这个馋丫头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是那些因父母工作的原因,生在西藏,长在西藏,视西藏为第二故乡的青年们中的一个。而每每回想在藏度过的童年乃至少年时代,那拌着红红的藏式辣椒,鲜辣可口的凉粉一种温馨就浮上脑海,这种便宜又好吃的小食品曾给我和伙伴们带来多少欢愉和满足。在那个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里,孩子们甚至没见过冰淇淋,不知何为香蕉,一碗几角钱的凉粉便已是最喜爱的零食了。记得小时候作文,我还曾写道:“我最想做的事是长大后摆个凉  相似文献   

17.
星空的召唤     
《西藏人文地理》2012,(2):112-123
我去过东西南北很多风景地,如果把内地的很多风景地.比作尺把高的朦胧柔美水粉画.或者是一米来高光影动人的油画。那么,西藏就好比一幅画在高大教堂里的几十米长的壁画.驻足远观.壮美雄浑,疾行许久.仍在画中!而趋近揣摩,每个细节都那样的瑰丽精致.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18.
西藏儿童的命运,是面对西藏无限的寂静定型的。 生活在藏南边防的几年时间里,我曾到过不少的乡村。 记得最初注意那些痛苦“西藏儿童”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西藏》杂志的一个早期作者,一个忠实的读者,30年中我多次参加《中国西藏》杂志举办的相关活动,也感谢30年来杂志社一直寄刊物给我。在《中国西藏》杂志创刊30周年、中国西藏网创办20周年之际,我对中国西藏杂志社讲两句话,提一条参考意见。这两句话是:第一句,"不忘初心回头看"。  相似文献   

20.
扎西 《中国西藏》2010,(3):10-19
阳春三月,举国瞩目的两会上,在人民大会堂红五星海的穹顶下,也坐着很多来自西藏和其他藏区的代表。他们代表生活在那片高地上的朴实人民,肩负着讨论通过事关这片土地之上所有人命运的政策和法案的责任,他们有的人是政协委员,有的是人大代表。我带着很大的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代表身上,和他们深入地探讨一些有关西藏民生、民意和民策的话题。这些话题源自今年年初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