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辽 《钟山风雨》2015,(2):47-48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年代很早,但直到1937年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一书中才首先发表《长征》一诗。其后,美国记者斯诺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又发表《长征》,才使该诗走向世界。毛泽东的《六盘山》词,首次公开发表于1941年12月5日在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第2辑。阿英的《敌后日记》1942年8月12日则记录了两首长征诗词,即《长征》诗和《长征谣》(根据《六盘山》词略作改动后的歌谣),这  相似文献   

2.
《文史月刊》2022,(8):4-24
<正>(第29—42集)第29集:中外记者参观团1944年8月30日,晋绥边区首府兴县蔡家崖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参观团一行21人,有美国美联社记者斯坦因、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英国路透社记者武道等外国记者,还有国统区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10,(10):96-96
<正>河北读者国志强来信祝愿《旅游纵览》办得越来越好,并讲述了一段他在旅途中把《旅游纵览》杂志借给外国旅客阅读的难忘经历:我当时是在上海到丹东的K189次  相似文献   

4.
《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当时第一个秘密寻访苏区的外国记者,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领袖人物,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7月20日下午,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邓敏杰带领部分党员干部职工到自治区档案馆参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图片展》。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图片展》展出的大量珍贵资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埃德  相似文献   

6.
悦读     
《风景名胜》2011,(9):174-175
《寻路中国》作者:(美)彼得·海斯勒译者:李雪顺出版社:上海译文推荐指数:☆☆☆☆☆定价33$博库价22.1$该书讲述了美国人彼得·海斯勒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所见所感。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2001年夏天,他考取了中国驾照,在  相似文献   

7.
正外国记者最早采访长征将士的口述史诗——《西行漫记》1937年10月,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西行漫记》(英文原著名《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它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它从此成为世界了解红军、了解长征乃至了解中国的最著名的作品,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被国民党蒋介石称为"赤匪"的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状况。该书甚至引起了美国总统罗斯  相似文献   

8.
《纽约客》记者何伟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和常态的中国社会,这可能是一个连中国人自己都没深入了解的世界何伟是一个另类,在美国驻中国记者的圈子里。在中国给美国人报道新闻是艰难的,美国人很不了解中国。在中部,许多美国人以为中国的领袖还是毛泽东,他们不知道上海在哪里,他们最熟悉的一个中国人是孔子  相似文献   

9.
季瑞  何夫杰  塞风 《世界》2005,(10):74-77
季瑞OregG一rard摄 房子,2005 季瑞GregG}rard摄 上海视野#2,2003 季瑞Greg Girard摄 厨房新乐路公寓,2003 季瑞Greg Girard 1955年出生,加拿大籍摄影师。从1983年起在中国 以及亚洲地区作为签约摄影师为《时代》《新闻周刊》《财 富》《商业周刊》《纽约时报》以及其他美国和欧洲媒体 供稿。1 998年来到上海,并设立纽约Contaet Press Images图片社上海办事处。2002年起与何夫杰(Fritz H offmann)一起创办网上图片社“记录中国图片社” (DocumentChina.eom)。 何夫杰Frit之Hoffmann 美国摄影师‘1995年来到上海,在中国乃至整个亚 洲…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2011,(9):174-177
作者:(美)彼得·海斯勒译者:李雪顺出版社:上海译文推荐指数:☆☆☆☆☆定价33$博库价22.1$该书讲述了美国人彼得·海斯勒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所见所感。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2001年夏天,他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他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  相似文献   

11.
爱泼斯坦档案:爱泼斯坦,全名伊斯雷尔·爱泼斯坦(lsrael Epstein),国际著名记者、作家、著名国际问题和中国对外传播专家。1915年4月出生于波兰,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1931年在《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7年起任美国合众社记者,1938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抗战胜利后去美国,1951年回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工业合…  相似文献   

12.
《外国史学名著评介》志先刘明翰教授主编的《外国史学名著评介》精装三卷本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早在1962年初,在上海讨论《外国史学史》、《西方史学流派评介》等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上,与会的老一辈史学家翦伯赞、刘思和、耿谈如等曾提出编写一部《外国...  相似文献   

13.
何尔蒙  任玉明 《世界》2005,(10):47-49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日本著名的影评人佐藤忠男接受了记者专访。比中国人更爱中国电影记者:这次电影节,您带来了一份厚礼:《中国电影百年》,这之前您花了多少年时间看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的兴趣是源于什么想法?佐藤忠男:算起来已有26年了。1979年,我首次专程到上海看中国电影。日军侵华时,我还很小,当时日本为侵略找了很多借口,其中一条就是中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即将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上海收藏家王毅觅得一本精装日本记者旧著《上海通信》。此书真实而客观地披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挑起“八一三”淞沪战争、疯狂屠杀无辜中国人民的罪行,给至今仍不承认当年侵略中国事实的日本右翼势力当头一击!旧书店里觅到罪证尘封了67年之久的《上海通信》一书,在2004年春天浮出水面。这年5月7日,王毅在上海福州路文化街的旧书店发现一本1937年版日本旧著《上海通信》。翻开第一页,上面印着一幅日军绘制的京(南京)沪地区军用地图。作者在序言中写道:“上海之战如今已经可以与西班牙…  相似文献   

1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自1928年到中国后.耳闻目睹中国内忧外患,发誓要用自己的笔帮助中国老百姓,决意冲破阻力,到陕北这块红色的未知地采访,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于世。于是,他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巧得很,在陕北的党中央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同胞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与周恩来致信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正直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考察。宋庆龄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着手安排斯诺去陕北,另一位外国友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  相似文献   

16.
刊中人     
中国的"短征"《时代》把中国大城市迅速向外扩张的现象称之为"短征",并以驻上海资深记者鲍威尔的经历为蓝本,探讨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的妻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2004年春天他们从纽约搬到了上海,两年半后在上海郊区一个叫松江新城的小镇买下一幢3层高、5间卧室的房子。  相似文献   

17.
获得6项托尼奖的音乐剧《狮子王》7月18日在上海首演,导演茱莉·泰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动画片《狮子王》及其续集曾经风靡中国。7月18日,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音乐剧《狮子王》又将在上海首演。这出由经典电影改编的同名音乐剧, 1997年在百老汇一亮相,就创造了空前的票房纪录,当时甚至出现这样的传  相似文献   

18.
正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有兴起、低潮、发展和辉煌。在长征胜利抵达延安后,由于国民政府的封锁,中国共产党对外界保持着一层神秘感,而向外界介绍中共的外国记者除了《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还有撰写《红色中国的挑战》的冈瑟·斯坦因。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最近征集到一套完整的《红色中国的挑战》,翻开此书,历史的画面再次展开。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9,(12)
兰德的伊罗生传记最早知道美国记者伊罗生的名字,是因为他和鲁迅的关系。从《鲁迅全集》中知道,当年他曾在鲁迅指导下编选、翻译过一本中国现代小说集《草鞋脚》。后来在撰写刘尊棋的传记时,我才第一次较为清楚地了解到伊罗生在中国的大致活动情况,了解到他曾在上海创办了一本英文刊物《中国论坛》,专门发表左翼作家的作品和中共地下党提供的文章。当时在北平被捕入狱的薄一波、刘澜涛、刘尊棋等人,便是从《中国论坛》上得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消息的。狱中支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译自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45年出版发行的美国著名报人鲍威尔的回忆录《在华二十五年》(My Twenty—Five Years In China)中的第十一章。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系美国在旧中国上海发行的著名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的主编。他自1917年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来华,直至1942年夏才作为美日两国的交换战俘离华返美。期间的25年,他以记者特有的敏感,关注乃至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本文是作者作为当事人之一,对轰动一时的临城劫案的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