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章龙 《民俗研究》2013,(4):143-149
在崇尚"事死如事生"的中国古代社会,丧葬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逝者"地下的世界"在很多方面都是生者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北方地区考古出土的部分宋代墓葬装饰内容,揭示其所反映的宋代北方地区居民宴饮观戏的家内生活及相关内容,从而使我们于史料记录的基础上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宋代人们日常宴饮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宋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可初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发展阶段.从各类墓葬的发现情况来看,华南地区宋墓的特点与当时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地区的外来文化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墓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南地区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正>墓葬作为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在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思想支配下,墓葬随葬品真实反映了人类生前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活动。孝文化乃儒家伦理思想之核心,《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壁画指绘制在建筑(包括宫殿、寺观和墓葬)墙壁上的美术作品,留存至今的古代壁画有石窟寺壁画和墓葬壁画两种。石窟寺壁画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以佛经故事为主,而墓室壁画则多反映的是与墓主身份、地位和生活相关的社会风貌。墓室壁画最早发现于陕西扶风杨家堡西周墓壁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一个茶文化"风靡"的时代,茶文化影响着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宋代墓葬文化的改变和影响。文章以宋代墓葬中与茶相关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壁画中的饮茶图与备茶图,来探讨宋代壁画中所反映出的"茶文化"的特点,以及墓葬壁画中出现"茶文化"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双喜 《收藏家》2006,(4):60-64
国家博物馆近期征集的文物中,有一组宋代画像石刻,共计40余块。这组画像石刻作为宋代墓室雕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装饰性强,而且每个画面都表现有一定的主题情节,忠实地记录了墓主人生前富足、安逸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思想,成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画像雕刻的艺术水平。现就这组画像石刻的雕刻内容、雕刻技法及其相关问题做一概要论述。画像石刻是一种用于墓室装饰的石刻艺术,是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讲求厚葬的产物。由于古时候人们一直对死感到迷惑不解,认为人死就是到另…  相似文献   

7.
郝利荣  杨孝军 《文物世界》2012,(1):10-16,25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其饮食起居一如阳世,而墓葬就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据考古发掘,在汉画像石墓葬中,祠堂与墓室均发现饮食的画像,分别为祠堂和墓室的"祭案"、"庖厨"图。  相似文献   

8.
高磊  范鹏 《四川文物》2023,(4):45-54
为配合綦江北互通建设工程,2020年4—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对重庆市綦江区对门嘴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宋代至元代石室墓4座,其中单室墓1座,双室墓3座,出土有瓷碗、瓷灯盏、瓷盏、瓷罐、瓷碟、瓷盘、陶碗、陶罐等遗物。4座墓葬的形制结构、石刻内容和雕刻风格等反映了川东地区宋代石室墓的一些共性特征,墓葬出土器物为研究当时綦江地区的丧葬习俗、雕刻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陆游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内容丰富、行文随意,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情形。此书自问世以来即得到世人广泛好评。从宋代的陈振孙到清代的四库馆臣都对其进行过高度评价。陆游对宋代人事、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的记载足以补充正史简略之处,对诗歌的评价独具慧眼,但仍有部分记载失于详考。如能将这些谬误之处指出,必能进一步增强此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文物》2012,(2):28+42
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一辑)巫鸿郑岩主编本书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书中讨论的内容既包括墓葬出土的艺术品,也涵盖了墓葬的整体设计、墓葬中不同视觉和物质形式的配置、墓葬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11.
殷墟的墓葬制度,是殷人的实际生活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反映。殷商时代,敬事鬼神,祭祀祖先,成为社会生活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人们事死如事生,不同阶级的成员,死后待遇亦完全不同,这一点在殷墟的墓中反映的十分强烈。自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对殷墟墓葬的研究便成为研究殷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墓葬的种类、分期和性质殷墟的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圹。这种土圹是在平地上开掘竖穴,至一定深度后下棺椁。棺椁四周一般留有生土“二层台”或夯土“二层台”。以便陈放随葬物,而后再填土夯实。大墓根据运送葬具和器物的需要,又开出数量不等的斜坡墓道。通常在墓  相似文献   

12.
《文博》2018,(5)
2014—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上徐吾村西清理明代墓葬21座,墓葬形制多样。部分墓葬还建造有精美的门楼,建筑构件完整,是研究当地古代埋葬习俗、民居风格的重要材料。其中4座墓葬中出土墓志,根据志文记述,确定这批墓葬为一处明代张氏家族的墓地。本文根据墓葬的排列及墓志内容考证,对该批墓葬反映的明代这一区域昭穆制度、合葬方式、"寿葬"、古地名考证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晋代墓葬制度与两晋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制是继周制、汉制之后,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考古学意义上的晋制与晋礼的制定关系密切,晋礼制定、施行的过程反映了汉魏晋社会的变迁。洛阳是西晋的都城,都城洛阳晋墓中的洛阳因素代表的墓葬制度内涵应该与西晋制订推行的新礼有关,洛阳因素反映的墓葬制度即为继汉制之后的晋制。东晋时期在都城建康地区逐渐形成建康因素,洛阳因素与建康因素是两晋时期墓葬制度的主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1982年3月林州市城郊乡李家池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清理,该墓为仿木构壁画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以及墓室组成,因被盗,墓中随葬品仅余2件白瓷碗,壁画内容较为丰富,有宴饮图和二十四孝故事。墓葬的年代当在宋代。  相似文献   

15.
考古资料中,有一些汉代墓葬不仅被盗,还遭受不同程度的火烧。相关墓葬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偏北地区,时代多为两汉王朝的中晚期,等极普遍较高,形制相对复杂,这些均与墓葬被盗及火烧有较密切的关系。多数墓葬遭火烧时间较早,并以西汉及东汉的晚期及稍晚阶段较为集中,焚烧位置及尸骨、设施、物品等的损毁既有差异又存在较多共性,而焚烧动机的多样性对上述内容有着较大影响。综合来看,汉代墓葬被盗并遭火烧现象不仅反映了相关墓葬的内容和特点,折射出相应的社会内容与历史背景,还体现出墓葬遭破坏的不同状况,对研究汉代乃至古代墓葬被盗或破坏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豪  丁雨 《华夏考古》2021,(1):96-105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与前代相比,宋代墓葬体现的等级制度并不明显,而官员墓葬似恰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原本应当尊奉制度、为民表率的官员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官员并未向下传递上层的丧葬文化,反而被出身之地或归葬之所的富裕平民阶层同化.由此使其地下墓葬部分呈现出“地方化”的特征.而这一情形,所反映的可能是两宋时期,民间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徐州地区汉代墓葬的首次动物考古学研究。通过对徐州拉犁山汉墓M1出土动物遗存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部位与年龄观察以及性质判断,并结合徐州两汉时期其他贵族墓随葬动物和其他地区汉代墓葬动物鉴定报告的梳理,推测拉犁山M1出土野生动物较多可能与墓葬等级较高存在相关性;随葬动物可能是作为肉食献给墓主,并显示墓主对财富和资源的占有。将汉代墓葬出土动物与汉代图像、文物和文献记载中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生活中动物利用的情况结合观察,可知拉犁山汉墓中动物的随葬与墓主较高的社会等级以及当时社会上层的肉食风尚相匹配,也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和礼俗。  相似文献   

18.
谷闻 《文物》1976,(10)
凡是对文物考古工作有兴趣的同志都会注意到,在发掘清理古代墓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陶制、木制或是金属制的人像,这就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常常提到的"俑"。俑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为什么要把它安放在坟墓里随葬,它反映了哪些社会生活的内容,这一系列问题是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将本地区宋代墓葬划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文化因素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使我们了解到峡江地区在宋代是一个较为封闭和落后的地区,有些文化现象在这种稳定的落后状态中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0.
金皓 《文物世界》2006,(4):57-61
中国古代陵墓的观念、制度、形态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历来都倍受重视,可以说事死如生。中国墓冢形成和墓前石刻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原地区最初墓葬是没有冢丘的,殷周时代“不封不树”。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发现了一些西周墓葬筑有冢丘,中原地区则至春秋晚期始出现。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逐渐形成一套等级分明的陵寝制度,墓前石刻就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