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成功为配合政治和军事活动而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有:经营海上贸易、征收税款、自铸银币和发展农业生产等。在经济实践中形成的郑成功的经济思想,可用“农本”、“商战”来加以概括。郑成功农本商战思想表现出经济为政治、军事斗争服务的特点,同时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主张又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做法,农商共兼、本末并重。这一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具体经济政策和措施中,并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践,对加速台湾的开发和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等种种谬论,在西方国家不时冒出。中国的国际形象因而受到伤害,发展进程受到干扰。散布这些谎言的,是一群“恶毒攻击中国的人”。他们为什么要攻击中国,目的何在?他们又是如何给中国抹黑的?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雅尔塔会议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雅尔塔协定,自然也是史家品评的对象。就笔者所见,对该协定的评论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美苏交易论”,即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是背着中国进行的一笔秘密交易,是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行为,近年来不少中国学者持这种观点.二是“交易合法论”,这是为雅尔塔协定辩解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1923年4月和12月,陈独秀先后发表的两篇文章:《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以下简称《两篇文章》),历来被认为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的确,陈独秀在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二次革命论”的观点,但陈独秀写作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并不是为了阐述他的“二革命论”,而  相似文献   

5.
史学家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一书中对史德进行了系统阐述,其在章学诚、梁启超史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其论史德,既强调“从德而史”,更突出“由史而德”,主要从“治史以畜德”的角度论史德。柳诒徵的史德既是对中国传统史德论的发展,从中亦可看出柳诒徵以一贯之的经世致用的治史特色。  相似文献   

6.
杨烨 《神州》2013,(35):293-293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生活论”教育理念继承了卢梭、斯宾塞、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入剖析陶行知“生活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当下的教育现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明清时期是帝制中国的晚期,积累了数千年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演进、社会生活变迁、阶级关系调整、文化与科技创新之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自身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在默默前行。虽然,来自国内外的滞碍很大,但学界的独立探索却从未停止。所谓“中国历史停滞论”,“西方中心论”,“明代倒退论”,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过密型商品化论”等,被中国学者的经验实证研究结论所突破,帝制晚期中国道路的探讨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土地所有制与中国奴隶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七十年之久,有论者将七十年采的研究成果归纲为”三论五说”八种不同意见。三论即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这是早在40年代形成的三种主要意见。五说即后起的与战国封建论意见相近的春秋统一说和秦统一说,与魏晋封建论意见相近的西汉统一说,东汉统一说和东晋统一说。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无奴隶社会说,持这种意见的论者或认为“夏商是封建社会”,或认为“夏商二代可以称之为‘氏族封建时代”’。说法虽然不同,但都“不再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模式”。都认为中国在原始社会之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而是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与党史结论一致的“两极分化论”;二是与党史结论相悖的“分散化论”。从具体方法上看,“分散化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证据资料上,采信了当时国民政府相关部门调查的数据;二是在统计方法上,将“公田”计入中、贫、雇农名下,或将“公田”做归零处理,或无视其实际归属问题。“分散化论”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毛泽东的阶级划分法。有关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状况的分析不完全是社会统计学的问题,而是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的中西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8世纪无论在中国史中。还是世界史克都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纪。其间,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一康乾盛世。西方主要国家经历着由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革命的过渡。在这一百年里,既有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有西方使节的东来。但是,双方更直接、更经常的接触却是通过贸易。由于世界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国与西方国家处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正是在这场清政府没有意识到的“商战”里。中西力量对比的天平,从平衡悄然倾斜。它深刻地影响了下一个世纪中国的历程。本立拟从…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史研究中,存在着“假定前提的欧洲中心论”、“文化传播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反欧洲中心论的欧洲中心论”三种“欧洲中心论”。它们是一种同构关系。替代论、调和论和修正论是对“欧洲中心论”的三种批判形式。批判“欧洲中心论”不仅是创建“中国学派”的理论前提和实践路径,而且有助于中国世界史学界健康积极的心态和生态的生成。拒绝任何形式的普遍主义、培养理论方法论上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以及将本土学术资源与西方的学术成就结合起来,是创建健康的、自觉的、开放的“中国学派”必须跨越的路径。就中国世界史学界而言,最关键的是寻求和建构一种“中介”即对话和争论。只有构建世界史阐释的“多元主义”视角,非西方学术界(包括中国世界史学界)才能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并搭建起相对公允的学术对话平台,才能完成学术文化上的“解殖”任务。  相似文献   

12.
第四节经济人类学的多元性货币论的展现 佐原康夫先生的学说整合了上述“钱=国家性结算手段论”、“货币问关系论”、“区域货币论”、“多元性流通经济论”、“现货货币论”的成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且试图开辟新的战国秦汉货币经济史研究领域。佐原先生首先整体上对以往的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史研究提出如下批评: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长期以来鲜受质疑,然而,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反男性主导”论改变了这种状况.“反男性主导”论将男性主导看做中国妇女解放成色不足的根源,不仅在价值层面质疑其正当性,而且在历史书写的策略层面对助推“解放”的国族主义叙事进行解构.“反男性主导”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它有极端性和非历史性的一面.本文从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情境出发,把妇女解放放在国家建构语境中进行考察,梳理其中的几个主要议题,并结合语境问题分析“反男性主导”论的一个经典叙事,指出“反男性主导”论及其叙事在界定中国妇女解放时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借此揭示语境问题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性,即它比策略问题更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特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对它的讨论,从20世纪30年代出现以来,迄今已经有大约七十多年的时间。其中,前50年的讨论,大体是在“五种社会形态”的体系之下进行的。可以把众多的分歧意见,区分为“三论五说”。三论是: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五说是: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15.
“尚”和“论”是吐蕃王朝两类来源不同的高中级官员,本文主要依据藏文史料分别就其历史沿革做了系统探讨,认为论主要来自一般贵族,尚来自吐蕃赞普母系亲属,二者是吐蕃官僚机构中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近十多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研究的主要思潮为内容,进行了分析.本文分为六部分,即民族问题理论研究主要思潮产生的背景、“形式决定论”——民族“去政治化论”和“文化化论”、“主观意志论”——“第二代民族政策”、“国家主义”民族理论——公民权利平等的视角、“概念构建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民族认同的防御性功能和构建“超越民族[1]性”的国家——中国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清初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一书中建立了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包含有艺术本源论和“正、变、盛、衰”的艺术发展观,以及由正变论而衍生的创新论。叶氏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僧肇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哲学思想体系集中体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思想的历史特点。“他在南北朝佛教史上的地位,正象王弼在魏晋玄学史上的地位一样重要”犤1犦。“所作《物不迁论》、《不真空论》及《般若无知论》三论,融会中印之义理,于体用问题有深切之证知,而以极优美极有力之文字表达其义,故为中华哲学文字最有价值之著作也”。“其所著诸论中,当以《物不迁论》为最重要”犤2犦。《物不迁论》是僧肇在姚秦弘始十一年(409)之后,继《不真空论》的又一部重要著作,着重论述事物的“动静”问题,是僧肇在《不真空论…  相似文献   

19.
曾振宇 《史学月刊》2005,(12):17-23
徐敬德是朝鲜王朝著名哲学家,尤其在气论哲学上成就斐然。徐敬德气论深受中国古典气论之影响,中国古典气论所彰显的泛生命性、泛道德性、前逻辑性三大特点在徐敬德哲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中西哲学范畴与概念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西方哲学史上那种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的“纯粹概念”,在以中国与朝鲜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中是不存在的。表现在概念与范畴上的东西方哲学不可通约性的矛盾,有待于学人进一步的发掘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列强借助武力迫使清政府签署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而在华攫取各种经济特权,日益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得中国民族商人和企业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帝国主义压迫下艰难维生。郑观应作为一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同时又是一名具有爱国情感的民族资本家,其从多年的商务实践出发,将发展工商业看作富强的基本手段,主张清政府“重商”、“护商”,通过“商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较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