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朱元璋治贪,下手虽狠,却也见成效。当今一些官员前仆后继地贪,就在于对法缺少畏惧之心。明朝千不是万不是,但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一下的,明朝的治国理念还可以。其他各朝代常常是刑不上大夫,刑专上百姓,老  相似文献   

2.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淮西游丐朱元璋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朱元璋能够得天下,原因固然很多,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在长期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中,朱元璋求贤如渴,礼贤下士,延揽群英,知人善任,遂成一代帝业;在称帝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选拔录用各类人才,从而巩固了明王朝新政权。但是,朱元璋在晚年,使用严刑峻法,滥杀无辜,摧残了大批有用之才,其中包括许多开国功臣。朱元璋在用人方面,既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存在不少严重  相似文献   

3.
评《洪武皇帝大传》古朴陈梧桐同志是研究元末农民大起义和朱元璋问题的专家。仅就有关朱元璋的问题,先后已发表二十余篇系列学术论文,近来又出版了《朱元璋研究》论文集,在史学界很有影响。《洪武皇帝大传》(以下简称《大传》)就是陈梧桐同志在多年潜心研究基础上撰...  相似文献   

4.
《神州民俗》2008,(4):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的手段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亲手编制《明大浩》,官员若贪污赃银六十两以上.将被处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政绩卓著的封建皇帝,他曾亲自经历过元朝的暴政,深感“元政渎扰”,“旧政不便”,“元制不足法”。因此,他在执政后,十分注意强化封建法制,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朱元璋强化封建法制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以猛治国”,即“重典”治国。他认为,必须用“重典”,才能使“事权归于朝廷”,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这是制定明律的指导思想。第二,重视犯罪的预防。朱元璋在“张刑制以齐之”的同时,始终贯串着“警省”臣民的预防犯罪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樊斌 《文史月刊》2010,(10):56-56
<正>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即册立朱标为太子,是年,朱标13岁。朱元璋选定人品正直、儒学功底深厚的宋濂作太子的老师。太子朱标生性仁厚,又受到严格系统的儒家教育,长大后俨然是个儒者,这使朱元璋非常担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纳谏”周黎明1.朱元璋定天下,都南京,即下诏:“江南久经战乱,当年赋税全免。”于是万民称颂:新天子爱民如子,至圣至明。2.夏收已过,快到秋收时,朱无璋变了主意,准备收回成命。谏官周衡谏道:“陛下既已下诏全年免税,今又征税,岂不失信于天下?”朱...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给徐达的两通军令手迹——《安丰令》和《高邮令》,是上海博物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整理藏品时发现的。朱元璋的这两通军令分别用两张白皮纸写成,拼接装裱成一个手卷,纵36.2、横74.4厘米。第一通军令,我们把它定名为《安丰令》,第一行有缺损;第二通定名为《高邮令》,中间部分个别字句也有残缺。但两通军令的整个内容都比较完整(图版柒)。在两通军令的后面,附有清人罗士琳写的《元无名氏书考》。考证者大搞烦琐哲学,旁征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法典的国家之一,据《通典·刑一》记载:"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舜圣德聪明,建法曰象以典刑。"注:"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杜佑:《通典·刑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61页。文中的"象以典刑"及注文出自《尚书·舜典》)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在黄帝、唐尧之时,是兵刑不分,没有听说过有具体制度。帝舜圣德聪明,创建了以"象"为名的法典,但其内容没有传下来。据《左传》说,到夏、商、周时,都建有各自的法典。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十三经注疏》,北京:中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的大中、洪武通宝铜钱,版别繁多,珍品叠出。既令泉人赞叹不已,又让许多藏家望而止步。作为明初铸量最大的货币,它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大中、洪武钱的铸造情况,由于史料记载不完备,又与所见实物资料多有差异,加上集藏困难,极少见到专题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1.
明代在南京设置的中央机构都集中在当时皇城的南面,即今光华门内御道街的两侧,独有刑部和都察院设在都城之外。据"南京刑部志"的"后序"说是因为:"盖古者天子迩德而远刑,抑修刑北郊其制从久远矣",实际上这是朱元璋故意玩弄的一套政治手法。关于刑部和都察院的具体位置,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编纂的"洪武京城图志"中有这样两段记载:"刑部、都察院在太平门外"太平隄,在  相似文献   

12.
朱声敏 《文史天地》2014,(11):20-24
正众所周知,明代没有宰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通敌等罪名杀了当时唯一的宰相胡惟庸,并借机宣布废除自秦汉以来施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从此,皇帝一身二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朱元璋还将这一新体制写入《皇明祖训》,让后代"永为遵守",还规定如果哪位臣僚敢建议设立宰相,就格杀勿论。然而,明代史籍中却存在大量关于"宰相"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朱元璋的“图画”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  相似文献   

14.
由於忽視北朝政權的特殊性,既有研究未能就流刑何以成立的問題提供滿意的答案。本文在華夏與內亞兩種傳統遭遇、碰撞、融合的背景下重新審視流刑入律的過程,指出流刑實爲北族習慣法與儒學觀念表裏結合的產物。內亞草原上存在過一套不同於漢魏刑制的流放刑傳統,匈奴、烏桓、突厥、蒙古等都曾沉浸其中。北魏前期推行的流徙之刑,就是由拓跋鮮卑帶入中原的北族習俗。太安年間源賀的上書,既拓展了流徙刑的施用範圍,又將這一部族刑制比附爲《尚書》所載之"流",爲其融入華夏典制提供了可能。在太和年間以律爲治的法制改革中,廣泛運用且被認爲與經典相符的流徙,始以"流刑"的面目被列爲法定正刑。爲營造取法聖人之制的形象,北朝隋唐歷次修律都將流刑包裝成上古之"流"的繼承者,其內亞淵源遂被掩蓋和遺忘。  相似文献   

15.
人间正气     
沙平 《文史月刊》2013,(12):76-77
一、建文朝出现了宽松和谐的政治局面。方孝孺视建文帝为难得明君。是实现理想的寄托 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兴起大狱,冤案累累,全国政治气氛恐怖而凝重。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是朱元璋所造冤案的牺牲品——明洪武8年(1375年),方克勤任山东济宁府知府,有人诬陷他盗用官库木炭、芦苇两百斤,因这点事,方克勤就被革职投入监狱,第二年即将被释放时又遇“空印案”事发,方克勤又遭牵连,10月被杀害于南京。  相似文献   

16.
试析朱元璋法律实践的矛盾性徐晓庄公元1368年,以"淮右布衣"自称的朱元璋经过十多年的沙场争战,挫败群雄,逐出元廷,复中原,克大都,终于登上天子宝座,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明作乍兴,天下甫定,朱元璋面临的是经过元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大倒退、经济大破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八大与改革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八大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既总结了历史,肯定了成绩,又提出了问题,设想了方向。这些设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思想准备,为改革开放的迅速开展、顺利发展储备了理论武器。首先,八大对“一化三改”的正确总结与肯定,不仅使我党20多年后开始搞改革开放能够有四项基本原则做底线,没有出现历史性的反复或曲折,而且使我党从原来建国后要搞相当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的设想转入了搞社会主义的设计,并且在全党取得了基本共识。这  相似文献   

18.
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大都督府,分丞相和中书省的权力归六部,分大都督府的权力属新设的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为了防止统军将领专权,太祖又规定五军都督对军队无权调动派遣,  相似文献   

19.
靖江王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首批分封的十个藩王之一。受封为靖江王的人是他的侄孙朱守谦。按理侄孙是不可以分封为藩王的,但是朱守谦的祖父朱兴隆是朱元璋胞兄,已在洪武元年(1368年)被追封为南昌王,他的父亲朱文正在朱元璋为吴王时曾担任大都督府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相似文献   

20.
<正>冯谅(约1310—1389),字守信,号永福,南直隶泰州丁溪场河子湾(今属江苏东台)人。洪武元年(1368)以人才举贡,历任工、刑两部尚书,洪武十二年(1379)冠带致仕,敕“贤良方正”匾荣归。12年官宦生涯,他坚守“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以“润物无声”的低调勤勉,追随朱元璋画蓝图而不辍,历肥差而不贪,始终无怨无怼,廉能之名显于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