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侧重从反映地方特点和社会问题的角度,结合孝感市情提出编写社会志的初步构想,即设社会结构、社会民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明等篇,篇下再设若干章节,反映社会的基本面貌。每篇按照“写什么、怎么写、注意什么”的思路展开,力求理论与编纂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近500年特别是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处于急遽的历史变动进程之中,探寻转型与变动中的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内在奥秘自然成为社会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方向。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即围绕近50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动主题,在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变迁、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城市社会结构、国家与社会结构变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力图再现500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图景,并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梅森 《沧桑》2011,(3):28-32,63
社会内容是地方志书需要记述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方志界对社会志有许多论述。本文认为,共同的探讨首先要有共同的前提,所以对研究中出现的"社会志"、"社会部类""、社会内容"需要统一予以界定,否则必然众说纷纭。"社会"概念有广狭之分,地方志书有省级志书、地市级志书、县级志书,大篇体、中篇体、小篇体之别。方志编纂学作为独立方志学科的组成,有自己的结构体系。社会内容在地方志书中,不可能也不应该按照社会学研究的框架去谋篇布局。实际上,社会内容在地方志书中的分散记述,或小集中大分散的记述,体现的是地方志书对自然、社会必须全面(而不是单项社会部分)记述的特征,是从全志出发,整体上反映各方面的社会内容。本文具体列示了社会内容在志书各门类的分布。文章结论是:社会内容的记述要从对社会内容时代特征的研究入手,地方志书要站在社会层面、社会发展变化的高度记"百业",从而从全志的整体上全面记述社会内容。对地方志书社会内容编纂正确的研究应该是,确定基本的符合时代、地情特征的框架后,要从社会变化看时代特征,从时代特征研究社会内容,从社会内容研究其在全书的布局,再对具体布局的社会内容站在整个社会层面去进行记述。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先形式再内容,先下载社会学的学科分类框架,然后让方志编纂"削足适履",让全志按照社会学的分类去编写。地方志要建立自己的学科,就必须有自己的体系,包括志书编纂体系。所以,我们的研究一定要立足编纂实践,不应该是他学科体系的机械移植。  相似文献   

4.
刘秋香 《世界历史》2005,(5):132-134
许洁明先生新近出版的《17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是一部难得的有助于我们了解17世纪英国社会的学术专。此书通过对17世纪英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管理、社会纽带、社会细胞和社会观念的再现,梳理出17世纪英国社会最为本质的特征,加深了我们对英国革命和英国通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社会内容在地方志书中,不可能也不应该按照社会学研究的框架去谋篇布局。实际上,社会内容在地方志书中分散记述,或小集中大分散记述,体现的是地方志书对自然、社会必须全面(而不是单项社会部分)记述的特征,是从全志出发,整体上反映各方面的社会内容。社会内容的记述要在确定符合时代、地情特征的框架后,从社会变化看时代特征,从时代特征研究社会内容,从社会内容研究其在全书的布局,再站在整个社会层面对具体布局的社会内容进行记述。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学家们将社会一分为二成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前者是落后的、封闭的、静止的;而后者是先进的、开放的、流动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是显见而且多层次的,本文着重从社会交往的视角展现二者的不同。传统社会的社会交往是封闭式、依赖性、单一化的;而现代社会的社会交往则是开放式、自主性、多样化的。同时,社会交往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理响  於莉 《攀登》2005,24(5):15-17
政策和社会资本是良好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层面,社会治理除了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功能外,社会资本的有效运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效率、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三个层面的关系,论述了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本对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变迁三大部分。中国当代社会史应以剖析社会结构为基础,以论述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揭示社会生活变迁及其规律为目标。目前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仍面临种种难题。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系统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有关当代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在研究中,力图把个案研究与社会整体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分析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当代社会生活变革与政治变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荔 《神州》2013,(21):286-286
已有的研究揭示出社会知觉、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印象形成中都存在内隐社会认知,与学习其他材料比较,社会认知学习具有更强的内隐性。本文就内隐的社会认知研究展开了论述,就内隐社会认知的发展、内隐社会认知的特征以及内隐社会认知的具体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淑婕 《攀登》2023,(3):106-11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充分动员体制外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基于青海涉藏州县的实地调查,从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实现社会组织规范社会资本的承续与构建,网络社会资本的共生与整合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转换与延展,从而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地方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勇 《攀登》2005,24(12):27-29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化、有序化而叉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社会。所有成员的身份都是平等的,但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以维护真理、民主为原则,形成良好的秩序化环境。和谐社会,一定是具备了被大多数公民所认可的社会认同。反之,不具备社会认同的社会几乎不可能达到和谐的目标。具备了社会认同,构建和谐社会就具备了最坚实的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莹 《攀登》2008,27(6):88-91
构建和完善社会矛盾协调体系,使社会矛盾能及时化解,社会冲突能有效控制,社会利益能总体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现有的社会矛盾协调体系已不能满足我国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迫切要求从民意反映机制、公共决策机制、矛盾调解机制、公共安全机制、危机防控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七个方面构建和完善社会矛盾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13.
所谓社会问题,按《辞海》解释,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或环境的失调而造成的影响社会成员相当部分人正常生活的问题。”社会问题又包括哪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25日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有17个方面,并指出“看病难看病贵”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排在第二位至第十位的还有“就业失业”,“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贪污腐败”,“养老保障”,“教育收费”,“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环境污染”。该蓝皮书说的这些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但也有不少问题是较长时间以来形成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大多认为,社会中介组织是专业分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指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成长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成长的过程。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指出了社会中介组织的某些特征,具有特定的启迪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由于研究视角、时代条件的限制,这种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在本文中,笔者认为,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的发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互动,这一社会组织的内容和形式也将随之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的认识必须立足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这个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张小林  金其铭  陆华 《人文地理》1996,11(Z1):118-122
在中国人文地理学众多分支学科中,社会地理学属于发展较慢的一个分支,但近年来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研究内容日益广泛,研究人员对社会地理学的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包括:
1.社会地理学的性质与内容。在吸收西方社会地理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认为要重点研究社会集团的空间活动,也有人认为要研究社会集团、社会文化、社会生态、社会问题。
2.社区地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地理的理论、城市社会区域的划分、农村社区、社会集团等方面的研究。
3.社会问题的研究。主要有犯罪现象、贫困问题等。
随着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的全面复兴,地理学出现了明显的人文化、社会化趋向,人文地理工作者从原先注重经济活动转而关注社会问题,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加快,社会问题愈加突出地显现出来,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的社会地理学理论体系,加强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如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生活空间、社会变迁等,为我国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结构及其演进轨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005)年初,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期上发表的拙中,首次提出了“同质社会”假说,但未及展开论述。在我看来,自先秦至明清,长达三、四千年的我国古代社会,可以按其经济形态划分为四种先后相续的同质社会。这就是(一)以“井”、“邑”即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先秦族群社会;(二)以“编户齐民”即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汉唐吏民社会;(三)工商业明在农业社会母胎内全面成长的宋明租佃社会;(四)插在汉唐和宋明之间的辽金元(西夏亦应包括在内)社会则带有程度不等的游牧明色彩,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昀 《史学月刊》2004,26(2):108-115
社会流动可以改变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18世纪英国社会是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使英国各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攀登》2007,26(3):13-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健全各种机制、切实把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外,还要密切关注人们的社会心理。因为,良好的社会心理是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变量,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是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规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占彪 《攀登》2002,21(1):50-52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换的过程中,社会结构转型使统一战线内部利益关系出现了新变化,社会群体之间新差距扩大即社会不平等程序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新的阶层。积极引导,控制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使之达到合理有序、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状态,并促进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这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商宏丽 《攀登》2012,(6):57-60
社会资本涵盖公民信任、互惠合作等价值观念和规范、社会网络组织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不断涌现,社会资本缺失是社会失稳的重要肇因。投资社会资本,转变社会治理模式,培育民间组织,重塑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当前环境下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