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德甫尤以擅长八破图——以破碎字画、纸张、书籍等为题材进行绘画,讲究重叠错落的构图。淮安楚州博物馆所藏两幅袁德甫八破图,是该馆纸本绘画收藏中较有特色的代表作品,但作品因保管不善,存在规律性污迹、水渍和红霉现象。八破图的修复具有适用性,文章以袁德甫两幅作品的修复与装裱为例,对八破图这类纸质文物修复与装裱的实际过程进行探讨,指出在兼顾八破图构图特色的同时,还要满足收藏要求,让八破图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对元明以来绘画艺术发生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的绘画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故宫博物院历年在绘画馆展出过的他创作的《人骑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幽篁戴胜图》、《秋郊饮马图》等幅作品,和各地其他存世作品来看,就有几种不同的面貌。这些作品,题材上有人物、山水、鞍马、花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不乏长幅巨制,巍然壮观。同时,尺幅小品也异彩纷呈。《宋人册页》即精选了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小品画一百幅,每十幅编为一册,共十册。这一百帧小品画包括花鸟、山水、人物,其中大都是皇家画院的作品,并且以北宋徽宗到南宋宁宗、理宗这一时期的作品最多。风格多以严谨、细致、精密见长。显示了两宋绘画,特别是宋代院体绘画的风貌。马远《梅石溪凫图》页即是被收入《宋人册页》的一幅山水、花鸟结合的精美小品画(封底)。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乐都县文管所收藏的原西来寺的一批明、清时期的水陆佛像画,因其破旧,亟需装裱。这批古画共二十四幅。其中明代作品二十幅,绢本,每幅画心长约四尺多,宽约二尺多,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绘制的内容是佛教中的一些神佛鬼怪、因果报应及有关故事。这些作品均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绘画技巧较高,是水陆佛像中的上乘之作。清代作品四幅,三幅布本,一幅纸本。三幅布本比绢本略小,一绘文殊,一绘普贤,一绘地藏王,画心较为完整,绘画技巧平庸。纸本作品较大,是一幅《天官赐福图》,高1797厘米,宽1080厘米,虽是民间艺人绘制,却也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漠及 《东南文化》2002,(10):64-67
《宫乐图》是唐代的一位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人物画(图1),或许是因为画家的“默默无闻”,它在一般的美术史或绘画史中很少被提及到。但从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来看,可以说它是一幅唐代人物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足以与张萱和周昉的那些精美的侍女图相媲美(图2、图3)。 在这幅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十二个女性人物,其中有十位神姿各异地围坐在一张长桌的周围,而另外两位则  相似文献   

6.
乾隆时期,宫廷绘画创作与收藏活动是空前的,不仅数量大,题材丰富,流派也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题材是乾隆汉装画像。已发表的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汉装图计有18幅。其中属年节时令的3幅:郎士宁等绘《雪景行乐图》(共2幅)、佚名绘《岁朝行乐图》;宗教类2幅:丁观鹏等绘《洗象图》、《维摩演教图》;日常生活类13幅:董邦达绘《松荫消夏图》、张宗苍绘《松荫消夏图》、佚名绘《观孔雀开屏图》、金廷标绘《观妃渡桥图》、郎世宁绘《采芝图》、《平安春信图》、《阅骏图轴》、《观童子举  相似文献   

7.
李理  于颖 《收藏家》2009,(1):7-13
2008年9月,北京某藏家电话咨询沈阳故宫所藏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绘画作品一事。藏家提出曾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画册中见到沈阳故宫藏有郎世宁Ⅸ设色松树羚羊图轴》(以下简称《松树羚羊图》),而他自己手中现收藏有一幅郎世宁《设色松鹿桃花图轴》(以下简称《松鹿图》),两幅画极其相似。认为他的藏画题写有满文,而且钤盖着乾隆皇帝的鉴藏印,  相似文献   

8.
聂崇正 《收藏家》2003,(4):68-68
笔者过去曾经过过一篇《绘画作品中的双胞胎现象》的文章,刊登在《收藏家》杂志1997年4期上。在那篇文章中我写道:“我们在鉴赏古今绘画作品时,偶然会发现其中有的两幅画,甚至三幅画的画面构图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9.
工艺与绘画     
扬之水 《收藏家》2007,(1):25-28
将绘画题材移植于工艺品图案,是宋元工艺品装饰的特色之一——入宋以后工艺品题材的全面中土化即成趋势,把绘画作品作为图案设计的范本,便是完成中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前曾举过的湖南澧县澧南乡元代窖藏中的银太乙真人莲舟杯(《收藏家》2006年第7期),尚只是其中的一例。这里再举金银器制作中的另外几个例子。一、叱石成羊图银片且先来解读一幅传世绘画,即《中国绘画全集》著录的故宫藏南宋无款册页《叱石成羊图》,其图版说明云:“此图不知原载何册,又名《初平牧羊图》。图绘土坡上一长者袖手而立,倾听席地而坐的童子捧卷朗读,身后四只山羊,…  相似文献   

10.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历代画史著录甚多,花鸟,山水,鞍马,禽兽,题材广泛,但存世作品仍以花鸟画为多。优秀的花鸟画作品如故宫博物院藏《芙蓉锦鸡图》、《祥龙石图》、《枇杷山鸟图》;上海博物馆藏《柳鸦芦雁图》;辽宁博物馆藏《瑞鹤图》;台湾故宫博物院藏《蜡梅山禽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和现藏南京博物院的《鸲鹆图》等等。  相似文献   

11.
1895年,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他从小酷爱绘画,打下了深厚的绘画根基,常因为画画而忘了吃饭。在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后,他更是创出了自己的风格,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尤以画马突出,自成一家。他一生爱马如命,画马有神。17岁时,徐悲鸿在上海卖画、求学。他面世的第一幅作品是马,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也是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方收藏的4幅晚清战图为中心,结合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资料,论证战图内容为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民起义,从而披露了1885年宫廷组织的一项创作67幅战图的绘画工程。它为重新审视19世纪中国绘画史提供了重要史实。论文还考证出绘画工程中的20幅“清军与太平天国战图”中有12幅稿本的作者为吴友如。  相似文献   

13.
从《鲤鱼图》看中日民俗李萍在旅顺博物馆所藏日本绘画作品中,有一幅出自日本江户时代晚期著名画家圆山应举之手的《鲤鱼图》,此图为我们研究探讨中日两国在民间习俗方面的某些一致性提供了借鉴。圆山应举(1733—1795年),字仲选、仙斋等,号夏云、仙岑、洛阳...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绘画稿本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的宫廷绘画存世颇多,其中尤以记录当时事件和人物的纪实作品最具价值,而此类画幅一般均在正图之前画有稿本。本文叙述了所见清代宫廷绘画之稿本,进而说明这些稿本的相关情况并考证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祖国的书画艺术,交流创作经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重庆文史研究馆协议巡迥举办书画联展。今年的联展定于11月7日至13日,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内举办。湖北、湖南、福建、广东文史研究馆也选有代表作品应邀参展。联展展品共274幅,其中绘画作品156幅,书法作品103幅,篆刻印集15幅。分三个展厅展出,第一展厅陈列四川、云南的展品,第二展厅陈列广西、重庆的展品,第三展厅展出贵州及应邀省份的展品。联展作品,大部分是参展各省市文史研究馆部分馆员的新作。展品的内容丰富,品种多样,风格迥异。绘画题材有山水、人  相似文献   

16.
《层峦瀑布图》是清代画家王原祁仿吴仲圭的一幅绘画作品。修复前该画粘连残损严重,经过展平、清洗、揭托、隐补、全色等一系列修复过程,使这幅佳作最终再现原画风貌。  相似文献   

17.
北京金仕德     
《收藏家》2004,(8)
北京金仕德2004年夏季中国书画拍卖会于8月20—22日在北京宝辰饭店三层宴会厅举行,推出拍品700余幅,包括:京派绘画、海派绘画、近三百年书法及中国扇面等几个专场。京派绘画有溥忻的溪山深隐,此幅作品以纯水墨的形式,把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表现的淋漓尽得,与嘉德大拍的于非厂的墨笔水仙有异曲同工之效,可谓雪斋先生一生中不多的精品。此外还有金城、金章、陈缘督、吴镜汀、陈半丁等诸位北派画家组成的80余幅作品共同展出。海派绘画近年来一直成为拍卖场上骄子,吴昌硕先生的桃花横披,虽笔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绘画陈列室里陈列了两幅明代的界画作品《黄鹤楼图》和《岳阳楼图》(图版玖),画面开阔,雄伟壮观,常常吸引着很多观众,得到人们的好评。两图都是绢本,设色,幅式大小相同,纵各162.5厘米,横各105.5厘米,作者是安正文。作者采用界画的方法,以严谨的结构,精确的比例,笔直劲挺的线条描绘了两座我国古代著名建筑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唐建 《民俗研究》2002,(3):112-116
汉代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在汉代,除了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这样的绘画形式外,还有帛画、漆画、瓦当等,构成了特色鲜明、自成体系的绘画艺术宝藏。其中数量众多的绘画样式是画像石、画像砖,以山东南部、河南南阳和四川等地发现最多,全国各地总数有数千之多,同时汉代发现的墓室壁画也有50余座,数百幅作品,以及大量的帛画作品,如“汉马王堆”的“T”型帛画等,漆画作品在汉代也是数量众多的美术作品,还有大量的瓦当、汉砖上的图画。  相似文献   

20.
《十咏图》及其对宋元吴兴文化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购藏的《十咏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11世纪作品。在综合近人对《十咏图》考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北宋绘画基准作品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对吴兴一地的文化影响。这卷叙事性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园”之景开创了“家产山水”的范例。在南宋史学家的笔下,《十咏图》呈现了特别的文化史价值:它被用作修纂《吴兴人物志》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的创作成为中国史学上较早的以图像证史的自觉实践。在宋亡之际,收藏界开始将张先视为《十咏图》的创作者,即文人画的早期代表。配合文人艺术在吴兴这个元初绘画中心所形成的新格局,《十咏图》直接激励了赵孟顿等大画家确立起的反映主观自我意识的山水境界。这些新的山水创作不仅突出了地域景观特色,而且表现出文人画家们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努力显示自己的家庭财富及文化优势的鲜明个性。在此过程中,整个元代绘画的风格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