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江性格的核心就在忠义二字,作者既赞扬他的"忠"又褒扬他的"义",似乎使人物呈现出完全对立的性格特征,实际从宋江的主观愿望来看,其思想深处占统治地位的始终是"忠"。这也直接导致宋江从上山聚义到争取招安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行为,都是其忠君观念在具体环境下的不同表现,义不但没有与其相分裂,而且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审计既是民主与法制的产物,也是民主与法制的工具",正是李金华本人给"审计"下的定义。正是他和他的审计团的努力,使审计促进了国家民主法制的发展。他一生的财富取之于民,他一生的审计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一生求学科研,耳闻目睹,在我心灵中形成这种观念: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唯有科学技术是建国的大事,不朽的盛业."1979年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龚祖同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4.
王恺 《湖南文史》2010,(3):16-17
黑泽明一生都和电影相纠缠,事业不用说了,他的爱情、婚姻,包括轰动一时的自杀都和电影有莫大的关系。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影只是黑泽明把自己人生观念展示出来的一种方式,这个生于明治时代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凭借他敏锐的观察力,有了和现代人完全不一致的认知世界的方式,电影只是他陈述自己观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李素珍  温斌 《黑龙江史志》2013,(1):21-22,24
传统的华夷观是以华夏文化优越感为基础、以儒家礼法制度为依托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华夏人的这种主观意识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扩展为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进而形成了尊礼义文化、贱夷狄风俗等观念的"华夷之辨"。宋朝有着它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这种传统的华夷观念表现得更为突出些。本文就以杨万里接送金使诗为对象,试从文化优越感、爱国情感及诗作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他这种华夷观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光阴荏苒,转瞬间刘大年去世已经十年了。他逝后不久,遗著《我所亲历的抗日战争与研究》出版。这个书名准确地概括了他一生和抗日战争的关系:第一,他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第二,他是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者";前者在他的早年,后者在他的晚年:他一生八十五年的事业,以参加抗日战争始,以研究抗日战争终,这是非常难能的。刘大年涉足抗日战争研究始于1982年。此前三十年间,他只有在早年的《美国侵华史》一书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过一段话:"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他在这短短的一段话里连用了两次"决定"这个词,来加强语气。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21,(4)
正马仁兴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东北战场上的我军高级将领。他的一生是从三民主义追随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一生,是从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一生。"辽吉创建的功臣,作战治军的良将",是辽吉省委书记陶铸对马仁兴的评价。马仁兴牺牲后,1947年8月23日,中共辽吉省委追认他为"辽吉功臣"。  相似文献   

9.
袁黄(1533—1606)是明朝后期一位著名学者、思想家。他与禅僧云谷法会等交游,受佛教"即心即佛"、因果报应等观念影响,由消极认命的宿命论者转变为积极积善改过的立命论者,佛教改变了袁黄的世界观、人生观,改变了他一生命运。袁黄奉持立命论,奋发作为,行善劝善,传授举业,出仕为官,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袁黄护持佛教,推动了晚明佛教的复兴,对后世佛教传播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他,是太平天国"文武足备"的翼王。他,是敌我双方都钦佩尊敬的人。他不恋富贵,不嗜杀戮,是太平天国唯一一位近乎完美的起义领袖。他20岁封王,32岁慷慨就义。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他一生的行事,或成或败,或毁或誉,多与他奉行"义气"为先有关。可谓"成也由义,败也由义"。他,便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顶撞天兄原为"义"1849年冬,石达开的家乡贵县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石达开所在的拜上帝会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天兄萧朝贵以粮草将尽为由,  相似文献   

11.
1949年2月4日,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师爷"吴稚晖乘坐美龄号专机到了台湾,让他难以料到的是,他将自己的一生押在蒋介石身上,蒋介石不但没有真正让他在台安度晚年,而且残忍地让他提前结束了生命。  相似文献   

12.
他的新闻事业开始于战火纷飞的年代。60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第一报"——《人民日报》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他说:"我的一生都在《人民日报》度过。"  相似文献   

13.
谷霁光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兵制史、经济史专家,一生勤奋刻苦,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恪守"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的治学精神。这一治学精神的提出,与他的行政和社会工作有关,八小时以内他只能从事行政和教学等工作,八小时以外才能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主观意识是靠个人自觉的努力,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努力。个人自觉努力,要讲究治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高度重视学术情报和资料搜集工作;二是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文如其人;三是强调理论建树;四是要有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这种治学思路是对传统乾嘉学派学风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卢毅 《历史研究》2016,(4):63-79,190
在第五次"围剿"后期,蒋介石运用"驱其离巢"策略,逼迫红军西走。这从表面上看虽有"放水"之嫌,但实际上乃是欲擒故纵,他早已在"远处张网"。红军突围后,蒋介石又在日记中以"不可错过剿匪成功之大好机会"自勉,频繁调动和督促各部,希图用多道封锁线剿灭红军,阻其入黔。而在红军进入贵州前后,蒋介石确实开始将追剿中共与统一西南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考量,以求"一石二鸟"。但他从未放松追堵,仍处心积虑欲消灭红军,并无驱其入川之意。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蒋介石更是在日记中懊恼不已,视为"用兵一生莫大之耻辱"。因此,或许蒋介石的某些决策在客观上有利于红军突围,但其主观上从未有意"放水"。进而言之,尽管蒋介石后来借追剿之机统一了西南,但却不能倒果为因地反推他当初便纵共"西窜"。在他的内心中,追剿始终是首要任务,并深以未竟全功为憾,解决西南问题只是其聊以自慰的一个收获而已。  相似文献   

15.
正人称"昆山三贤"之首的顾炎武(另二贤为归有光、朱柏庐),一生信奉仁义,精忠爱国,并在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不仅学厚,而且气高,为后人所景仰,被尊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6.
王恺 《文史博览》2010,(3):16-17
<正>黑泽明一生都和电影相纠缠,事业不用说了,他的爱情、婚姻,包括轰动一时的自杀都和电影有莫大的关系。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影只是黑泽明把自己人生观念展示出来的一种方式,这个生于明治时代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凭借他敏锐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正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杨万里和陆游在当时的名声最大,用钱锺书先生的话说是,俨然等于唐诗的李白和杜甫。这不特是因为杨万里的诗多,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而且,还因为他是宋朝诗风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开创了更加新鲜泼辣的"诚斋体"写法,被誉为一代诗宗,留名千古。同时,杨万里之所以名声卓著,还在于他立朝刚毅,为人正直,一生不慕荣利、不阿世俗、不惧威权、不怕打击、坚守气节、保持本真,从而成为了历代士大夫楷模,好评  相似文献   

18.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来说,他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但同时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这一切都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可以说骆宾王的一生是体现性格、张扬个性的一生,他的成功与失败,他的遭遇与坎坷,都深深地打上性格的烙印。  相似文献   

19.
张晓宇 《安徽史学》2021,(4):154-161
徐甫陈(1865—1917),又名辅臣,字襄甫、襄辅,安徽怀宁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的外祖父.他一生先后在周馥、锡良、赵尔巽、赵尔丰、倪嗣冲等属下任职,历经河工、机器制造、钱粮转运、统兵、铸币、厘金等多项职务.1911年保路运动中,他率领所属的江安巡防营在泸州起义,与刘铭传之孙刘朝望建立川南军政府.通过家族口述与"E考据"、馆藏文献等多重手段结合考证,可以较为完整地还原徐甫陈的一生.家族记忆能够为文献考证提供人物生平、履历、官职等重要线索,而历史文献则可弥补家族记忆之不足,纠正家族记忆中的偏差.中国人重视家族观念,家族史也是大历史的折射."E考据"则为史学参与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饶斌是二汽的一名创业者,是和我共同生活了四十七年的伴侣。二汽,是在他一生辛勤的劳动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从1964年12月他奉命筹建二汽开始,直到1979年1月他转走了行政、户口、党的关系止,一共在二汽工作了14年有余。整个"文革"大动乱的十年,他都是在二汽度过的。他费尽了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