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传统与现代语言学的义素分析法、语义场理论、语境理论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敦煌文献"中奴婢称谓词之词义、词形、词变、词用等四个面向进行归纳、分析与诠释,俾能清楚呈现其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2.
袁淑芳 《神州》2020,(5):72-72
汉语词汇是汉语反映其文化的方式之一,色彩是最容易引起视觉注意的因素,二者结合形成的汉语颜色词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而形成了汉语颜色词独特的文化义。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探究汉语基本颜色词之一“红色”。以古语为主,对红色颜色词的文化渊源、产生及发展进行纵向研究,列举文献用例进行客观描述,归纳红色颜色词词义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敦煌、居延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了敦煌、居延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的种类和各自的使用特点。在敦煌、居延汉简中已经出现了发、下和通三个动量词。这表明动量词出现的时代应是两汉时期,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4.
李泽琴 《神州》2011,(17):25
在唐宋诸词中,存在着许多诗词化用的现象。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夺胎换骨"。这里,我暂且借用一下。"夺胎换骨"有两层意思,一是"夺胎",二是"换骨"。具体来说,前者是直接将原句引入词中,后者则更强调化  相似文献   

5.
中唐时期产生大量文人词,中唐文人词的兴盛原因是由于世风走向享乐和文人心态的变化所致,其中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等人的创作,能够代表一般文人对词创作的风格与态度。较之盛唐的宫廷词风,中唐文人词呈现出词体的过渡性特征,但刘禹锡和白居易(以下简称刘白词)的词可以看作是初步奠定了词女性化的本质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严晓博 《神州》2012,(21):25-26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婉约派大晟词人的典型代表,其词柔而不弱,丽不伤雅,在词史中处于“结北开南”的重要地位,因其词法度井然,使人有门径可依,故“作词者多效其体制”,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仅从周邦彦词作的章法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更好的了解美成词作的艺术特色,领悟其深远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钱绎的《方言笺疏》系联同族词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并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当阳峪窑大规模盛产陶瓷,绞胎瓷因其独有的特色成为当阳峪窑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探寻当阳峪绞胎瓷的历史,从绞胎瓷的特点入手,将其归纳为绞胎、纹理、人文三个方面,针对仿古绞胎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绞胎瓷工艺传承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袁兆霆 《沧桑》2008,(4):157-158
"共和"是个意译词,其含义来源于英文republic一词。republic又来源于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的拉丁文译名《res public》。其含义有两层:一是这个美好的词所描绘的美好目标;二是为达到这个美好目标所做的特殊政制安排。古典共和国以阶级的划分和参与为基础,而现代共和国以政府职能的划分为基础。前者必然要求代表某个阶级的那个政府部门参与政府的一切职能,后者则强烈主张将各个政府部门限制在其适当的职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李泽琴 《神州》2011,(8):25-25
在唐宋诸词中,存在着许多诗词化用的现象。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夺胎换骨”。这里,我暂且借用一下。“夺胎换骨”有两层意思,一是“夺胎”,二是“换骨”。具体来说,前者是直接将原句引入词中,后者则更强调化意。更多的情况是,这二者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相似文献   

11.
梁寿子 《南方文物》2015,(2):153-159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一项成就,即是青花的出现。本文探讨元明所用的青花料,先找出历代有关青花料的文献记载,以代表明初青料此二词"苏麻离青"、"苏勃泥青"来探索,然后对比与科技考古研究结果。通过考察得知,明初"苏麻离青"和"苏勃泥青",这两个称谓不是同一词的异译,而是同时代不同的南洋古国作为两个词及代表青花料,也反映了郑和开辟远航时代的历史,标志着"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凡三十余国"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宋时期的《朱子语类》一书中出现的“十分”一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归纳出此书中的“十分”有三种用法:(1)使用原义的“十分”。(2)表示总括范围的副词“十分”。(3)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十分”。认为这三种用法不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此词出现初期的情况,而且更反映了此词由实到虚、由表示范围到表示程度的发展过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3.
高宪帅 《沧桑》2009,(3):216-217
温庭筠《菩萨蛮》词14首,可谓温词之翘楚,就其美学特质而言,其词表现出来的纯美代表了词的初创时期所应有的并且是特有的美学价值和美学观,并对后世的词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这种纯美特质的体会则主要是依靠读者的修养、学识和性情来进行感发和联想的。  相似文献   

14.
“朋友”一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是说明“朋友”的重要。但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沈融 《华夏考古》2007,(1):120-130
本文通过对考古所见吴越系统青铜矛的形制规格等方面的研究,归纳出其区域特征,并根据各种形制所体现的技术水平,把其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代表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军 《东南文化》2016,(3):96-102
museum是西方近代文化的代表,近代博物馆知识、理念和思想传入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狭隘意义上的翻译问题,而通过考察museum一词在19世纪的翻译及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博物馆知识早期传播的景象。在museum及其对应西方词汇的翻译过程中,中西方人士均参与其中,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天主教传教士、林则徐及其翻译班子等都是其间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对19世纪外汉字典的研究发现,至1844年,museum一词后来被广泛采用的"博物馆"、"博物院"两种汉语译名均已出现,但在这一时期的中文报刊中,"博物院"一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博物馆"。同时,将museum翻译为"博物院"的译法也逐渐被晚清时期的中国士人广泛采用。由此,museum这一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完成了其本土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花间集》接受史的高峰,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词选家重视其词学价值,尊为正统典范,并通过重编、增删、评点、序跋等批评方式在修订过程中丰富其词学内涵。针对明人增修《花间集》的研究,首先在梳理系列词选的版本体系,其次在分析增修内容的词学思想。词学思想可归纳为:一,溯源探流,复古尊体;二,重视词调,辨析格律;三,崇雅抑俗,提倡本色。  相似文献   

18.
张丽 《丝绸之路》2010,(18):60-61
姜夔、吴文英同为南宋词坛婉约派风雅词人的代表,二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不尽相同。本文从艺术境界、艺术风格、艺术结构三个方面浅析姜夔与吴文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李清泉 《神州》2013,(2):191-191
历史非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考试与训练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较大,是高考复习与训练的重头戏。如何在平常的训练中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对于学生针对高考,提升能力,提高得分率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多年辅导高考复习教学的实践,我将历史非选择题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归纳为“345”。“3”是指非选择题在设问中体现出的3个重要语词,即提示语、限定词、关键词(或回答内容词)。“4”是指解答非选择题的4个基本要求,即①读懂材料,明确主题。围绕主题组织答案,  相似文献   

20.
任轲 《文献》2022,(2):159-177+2
清代吴中词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潘钟瑞留下了丰富的词学文献。其中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七卷本《百不如人室词草》稿本不仅保存了潘氏早期词学创作的本来面貌,其附带的序跋、题词、评点更呈现了词作被阅读和修改的痕迹。《词草》的阅读者众多,至少有十位读者留下了评点。这些评点多着眼于词序的繁简、文字的雅驯、词律的精稳。而潘氏在结合个人喜好和评点意见的基础上,对于稿本的词作篇目有所遴选,文字有所修改,最后形成了刻本《香禅词》的文本面貌。将潘氏词集的稿本和刻本对读,不仅能够明晰其词集文本凝定的过程,亦可一窥咸同时期吴中词坛的词学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