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文大藏经》是清代满文书籍中的宏篇巨制。本文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分析了《满文大藏经》中所保留的汉语、蒙古语借词及梵语佛教名词的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了上述词语的历史发展渊源,指出《满文大藏经》的翻译对于满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的丰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满文原档》是清入关前后以满文书写纪录的政务簿册,除了老满文、过渡时期满文及新满文以外,《满文原档》部分档簿以蒙古文或满汉合璧形式书写,这不仅为新老满文的字母符号与书写规则,以及满文发展完善历程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且为清早期多民族语言接触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满文原档》之满语以口语形式为主,并未经过文人修改,在语音、形态、词汇等方面与清中后期满语相差较大,可真实反映满族入关前后的早期满语状况。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言有方言之别,满语语言亦然。古老的女真语由于其使用者分处各地,因生产落后及其他诸原因,致使各部女真语在语音上有着明显的方言之别,大家知道,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后金政权的建立,满文的创制,三者大体上处于同一时期。满族共同体以建州女真为基础,同时吸收女真诸部人员成分而组成。满文创制出来,即以建州女真方言为基础以书写单词。这就是现在学术界所说的满语规范语、书面语。它充分真实地反映出建州女真方言的语言实况  相似文献   

4.
1599年努尔哈赤命臣子根据蒙古文字的构造方式创制了老满文。17世纪,达海受命改进老满文,改进后的新满文较之老满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满文不但书写形式楷化,最重要的是它在音位标音时运用了增点加圈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满语辨认、读音混乱问题。新满文运用的是一母一音的标音原则,所以它的音韵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它严格遵守元音和谐律和元辅音的发音协同规律,二是它能将满语当时的实际语音真实地转写出来。满文的音变表现出三种鲜明特点:一是元音和谐律的松式化音变;二是切韵清字的连续省略式音变;三是入关定鼎后重音前移的弱化、脱落式音变。清代满文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曾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政治文化作用,因此研究它的创制历程及其独特的文字音韵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伊通满族自治县实施满语、满文教育的有利条件是:民族聚居环境,满族文化机构,师资条件,政府的支持,群众的支持;满语、满文教育的借鉴——黑龙江大学满语班、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满语小学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实施满语、满文教育的意义:首先,开展满语文教育,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第二,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第三,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第四,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佟悦 《满族研究》2017,(1):18-25
由清至今的社会环境变迁,深刻的影响着满语文教育制度的变革;满族社会组织结构和满语语言环境的变化,是满语满文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满语文发展传承历史和社会基础为视角,深入剖析了满语文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阐释了当今中小学满文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100006明朝与李朝以图们江(豆满江)分界始于15世纪中叶左右,但"图们"与"豆满",既非汉语,亦非朝鲜语,均为译音.中朝两国汉文文献还曾将其写为"徒门"、"统门"、"土门"、"图门"、"豆漫"、"豆慢"等.本文认为上述名词的译音来自女真语"万"字的发音,只因汉语语音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加之方言之别,人们将同一事物名称音译成近似音或略有差异的语音而已.  相似文献   

8.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汪立珍,就当今世界有关满族历史、满语、清史等问题,采访了美国著名满学家、清史专家柯娇燕教授.柯娇燕教授认为学习满语很重要,清乾隆时期将满文标准化、简单化,而只有在民间满族人使用的满语才是真正的满语.所以,柯娇燕教授认为目前保护好存留的满语非常重要,她还对满族史和清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美国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满语、满文作为"国语"、"清字"被满族统治者置于崇高的地位。清朝统治长达268年之久,留下浩如烟海的满文档案。笔者在查阅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满文档案时发现这一时期的公文档案中出现大量"新词",故尝试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綦岩 《满族研究》2016,(1):58-63
扎拉里氏依克唐阿满文谱单初探主要利用历史学与语言学方法对扎拉里氏依克唐阿满文谱单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依克唐阿的真实身份,探讨家谱中爵位的来源,从而讨论乾隆朝到光绪朝东北满洲旗人人名命名的规律、语音音变及其时代和地域特征,提出满语-mboo/-boo,-sa在人名中内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讨论家族子嗣情况、分析清代人口变迁的规律,揭示满文谱单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看到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郭孟秀教授最近出版的<满文文献概论>①一书,别有一番感受.我想到了自己与满语、满文的一段旧缘.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2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专家安双成等编纂的《满汉大辞典》由辽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巴达荣嘎、安俊、佟永功先生参加了外审工作,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嘉禄先生任特邀通审。这部170万字的辞书,凝聚着作者30余年的心血,是当代中国满文工作者对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和满学研究的一大奉献。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王钟翰教授说:“《满汉大辞典》的出版问世,是满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学术成果。”自满文创制之日起迄今已有395年历史。由于满语是清代国语、国文,所以满语、满文又有“清语”、“清文”之称谓。有…  相似文献   

13.
满语地名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满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延用至今的满语地名,具有鲜明的满族民族文化特征,它取词内涵丰富,是满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在满语地名研究过程中,有些满语地名,汉译的很不准确,也不规范,在工作中造成诸多不便。仅就满语地名汉译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满语地名起源及原始词义初探 满文创始于1599年,史称“老满文”。在此以前,历史上曾在满族先世女真族中应用过女真文字。在女真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女真文字逐渐失传,女真语言(满语)仍在延续使用。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女真南迁居住地区的满语地名都采用口语化的命名形式。这些地名的取词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反映出满族先人对生态环境明显的依赖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满语地名最初的命名形式多是采用按地理外表形态,植被特征,动植物名称以及民族民俗特点对其命名。客观条件决定在他们为生存而与自然界进行斗争过程中,必须对周围的山川、河流、地域进行符号标记,因而产生了对地名命名的主根。这种最初的命名形式及地名名词的来源,是以下面形式出现的: 1.以地理外貌、自然环境形态命名 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呼兰哈达”,汉译为“烟囱山”。因其地峭岩壁立,山势嵯峨,其山峰的顶端有一数丈高的石柱  相似文献   

14.
浅论锡伯文与满文的传承及其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以前锡伯族先祖固有语与女真语的关系;锡伯族融入满通古斯文化体系,满语满文成为锡伯族的语言文字;1947年锡伯文概念的形成;锡伯文与满文之间的传承关系;锡伯文出版是清代满文“出版”的继续;锡伯文出版内容与清代满文读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满文档案整理翻译的几个问题佟永功,关嘉禄我国的满文古籍文献可分为四类,即档案类、著译类、碑铭类、谱牒类,其中以档案类数量为最多。所谓档案就是清朝(包括入关前时期)各级国家机关在军政等事务活动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公文。有清一代,定满语为国语,奉满文为...  相似文献   

16.
建水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其声韵调系统和普通话十分接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从语音学的视角,比较客观、科学地剖析建水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现在懂满文满语的人已经很少了.但在清朝兴盛时期,"国语"不仅是满洲旗人必须学的母语文字,在广大的蒙古族地区和达斡尔族地区,满文在各种公文、信函中广泛使用,掌握满文是升官晋职的重要奈件.由于社会需求的推动,清代出现了大量的满蒙辞书,满文对蒙古语言文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官修的实录、方略、则例等大都有满蒙互译本;在达斡尔族地区,满文成为通用文字,迭斡尔族学堂和私塾中教授的全部是满文;满文对蒙古族和迭斡尔族的文化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在令天.研究蒙古族和迭斡尔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应忽视满文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俄国满语语言文献,即18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200年间俄国东正教使团成员和学者为服务于满语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而编写的辞典、读本和语法书等文献,此前并未被列入海外满文文献的研究范畴内。俄国满语语言文献最初见于18世纪,以服务东正教使团成员德曼与学习活动为目的,主要为手稿。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喀山大学、彼得堡大学和海参崴东方学院相继开设满语课程,并为此出版了近十部辞典、读本和语法书。俄国满语语言文献多取材于中国清代的满文文献,体现了俄国学者以欧洲语言观念建构满语语法体系的过程,并极大地促进了俄国满语教学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1月19日到11月21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偕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承办的"纪念满文创制四百一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郊区的蟹岛生态农庄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就满文的创制与改革、满文档案的贮藏与整理、满语及其文学的研究等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来自北京、辽宁、黑龙江等省份的满文研究机构和历史档案机构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清代叶尔羌钱局鼓铸"乾隆通宝"两种,一种"叶尔启木"[1]钱,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启木"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m,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另一种"叶尔羌"钱,亦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羌"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yang,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叶尔启木"钱是清朝进军新疆后最初开设钱局铸币的成果,仅短暂通行不到两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更铸满文为"叶尔羌"。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疆满文钱币的铸造已有相关研究,如李吟屏对清代新疆钱币铸造进行整体概述[2],吴元丰利用满文档案对新钱的铸造、发行、价值和作用等诸问题作详细讨论[3],但对钱币更名改铸过程均语焉不详。王文良比较了叶尔羌局所铸两种钱的区别,认为"叶尔启木"钱属于错币[4]。实际上,"叶尔启木"钱并非错币,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透过满文档案,可以从满语国策的角度,对钱币改铸事件进行剖析。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