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关注和研究谱牒和谱牒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一般人对家谱、族谱则耳熟能详,对谱牒和谱牒学却感到陌生。简而言之: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自己关氏宗亲的谱牒之纂辑与相关文化的发掘为例,揭示谱牒文化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进而指出开展谱牒知识的学习与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的谱牒学在谱学发展史上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原因在于这些学者认为只有私家之家谱、族谱才算是谱学著作。本文认为论述家族姓氏起源及发展的论著和论述帝王世系的史表同样是谱学著作。因此,《史记》等史书中的各类史表,以及王符、应劭等人专门论述姓氏的诸多论著便一同构成了两汉时期谱牒学的重要内容,且相当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谱牒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在编修体例上,由"谱"和"牒"来共同组成。王袆认为家乘谱牒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务于门阀豪族;宋朝时期高度发展,以欧阳修和苏洵为著名。在对谱牒的评价上,王袆认为谱牒可以实现继承宗法制意志、维持等级关系,尊祖敬宗和教化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谱牒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客家人特别重视谱牒。谱牒以记载本宗本族的血脉世系为基本内容,广泛涉及一个家庭的发展历史、理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从各个角度集中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研究客家谱牒文化是客家学者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笔者谨从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分析客家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编修谱牒、方志皆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谱牒与方志关系的研究一直未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历史渊源、史料凭证、社会功能、未来之路四个方面对谱牒与方志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期引起学界重视和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谱牒学是研究谱牒的产生、发展、作用、辨订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关系宗法、史学、纂例、簿籍等方面的知识。所谓“谱”,即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如家谱、年谱;所谓“牒”,系指古代的书板,如玉牒、金牒,特指谱籍。谱牒学中的“谱牒”,即家谱与玉牒之总称。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作“玉牒”。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编地方志的出版与发行,一度销声匿迹的修撰宗谱,也悄悄在民间兴起。对这种修谱现象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盛世修志,民间重现修谱热,说明老百姓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代代相传;有人则认为修谱是强化人民群众的宗族观念,助长宗族势力,须加阻止。到底如何对待民间修谱现象,以及如何对旧谱牒进行体例改革,编纂出有积极意义的新谱牒,以利于创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谱牒学,为此,笔者特对新谱牒的编纂提些个人浅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谱牒文化起源很早。人类进入氏族社会后.就逐渐形成了先以母系后以父系为中心的比较稳定的人类群体。而伴随着氏族、家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逐步产生记载本氏族、家族渊源和世系的表册名籍.这就是最早的谱牒文化。当氏族社会解体后.随着国家的产生及王位封爵世袭制度的确定.封建宗法的士族门阀及血缘观念也愈益强烈.  相似文献   

10.
袁红军 《敦煌学辑刊》2006,3(3):175-17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纂修史志和谱牒。他结合自己的史学、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史部支流、年谱、谱牒的基本结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谱牒学理论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续修家族谱的传统,乡村多以姓氏划分,秩序的维护也靠各族德高望重的族长来维护,形成了独特的谱牒文化。地方志与谱牒本是同源异枝、相互依存的文化形式。新时期方志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地方志应充分利用这样的历史契机,走进千家万户,以助于功能发挥。以姓氏为单位,开展民众道德文化建设,实现方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助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以血缘承传为核心,以辨昭穆、序长幼、敬宗收族为宗旨而编修的中国谱牒,是中华传统文化很独特的现象,据笔者所见的资料:北京图书馆收藏有谱牒2200多种,上海图书馆收藏有谱牒12000多种,加上国内(包括港、澳、台)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收藏,以及美国“家谱学会”收藏的中国家谱4925种,还有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收藏,恐怕还只是中  相似文献   

13.
杨欣 《沧桑》2013,(4):232-232
张海瀛谱牒研究文集《缅晗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11月正式出版。张海瀛是著名史学家吴晗的研究生。吴晗先生特别重视族谱研究,张海瀛遵照导师的教诲,在族谱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缅怀吴晗导师,特将此书命名为《缅晗集》。  相似文献   

14.
从谱牒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在台湾一移民社会中因谱牒文化衍生的寻根谒祖、宗亲睦族的民俗活动,缔造着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谱牒在探究闽台姓氏渊源和寻根谒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兴起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重点探讨新的社会环境下研究整理谱牒学、家训等资料的七点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3年5月,笔者应阚维雍烈士海内外亲属请求,为烈士寻“根”,得见民国十年(1921年)刊行的《阚氏宗谱》残本数卷,意外发现该宗谱首卷有两篇序文,一篇是王揖唐撰《合肥阚氏新修家谱序》,一篇是孙中山撰《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两序皆1920年4月写于上海。经检索现有孙中山著述,均无此篇序文,始知该序为笔者首次发现的孙中山佚文。  相似文献   

17.
<正>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谱牒文化研究,充分认识谱牒文化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积极推动谱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传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促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一、谱牒文化及其重要价值谱牒是记载家族世系的书籍,俗称家谱、家乘、族谱、宗谱、家传等。以谱牒编纂、收藏保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骆伟 《广东史志》2001,(1):3-12
岭南地处祖国南疆,北靠五岭,南临南海,东依闽福,西向桂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岭南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生产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精神文明。文化.的传承,时空的延伸,形成了岭南方方面面的系统文献。其中,谱牒便是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谱牒是中华几千年宗法社会的特有产物。以史载国政,以谱记家传。族谱真实记录一族之世系,上绍述祖宗,下垂鉴子孙,是中华各族姓的“魂”——传衍史。闽台谱牒凝聚了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多缘性”关系。本文以石狮(历史上隶属晋江)遗存的谱牒为例,着重阐述石狮与台湾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原始社会末期,对偶婚制形成,父系氏族公社产生,家谱的刍形出现了。聚族而居的族人。长期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地区,与邻近氏族相互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形成区域化。最初。这种地缘关系的区域化分散保存在各氏族血缘关系的谱牒中。随着氏族的生灭与迁徙,亲族血缘可能在不同的地缘化中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