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苗 《黑龙江史志》2013,(11):322-322
本文就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索。书法创作的心理因素是受创作目的制约的;还受到书法审美心理的调控。书法创作心理因素构成的重要基因是"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从郭沫若先生的后人手中流出一本明末清初书法家宋曹的《重入金陵诗》册页。该册页是宋曹书写的自作诗17首,他于诗中将亲眼目睹的明清易鼎后南京的变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同时,其书法浑厚凝重而又挥洒自如,拙朴稚涩而又超逸隽美,雄健刚劲而又萧散雅致,格调不凡,与诗文在审美和达意抒情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五代宋金书法史论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宋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承晋继唐,但风格面貌却大不相同,其审美旨趣也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元明书法。这种时代风格的形成,既有书法艺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是随汉字的产生变化而发展形成的,至汉代渐渐取得独立的地位。因为只有到隶书(包括隶书的草写章  相似文献   

4.
桂林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符号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法景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旅游景区而成为旅游景观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以桂林旅游景区的书法景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景观作为旅游景区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者总体上对其具有较高的认知和鉴赏兴趣;书法景观对旅游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符号效应,具体表现在书法鉴赏、文化象征、审美引导3个方面,对应于外在行为、文化环境知觉、景观审美活动3个层次的行为效应.书法景观的符号效应在书法鉴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文化象征和审美引导方面无显著差异.书法景观符号效应研究对于揭示人们的地方感和环境行为与书法景观之间的关系、旅游景区书法景观的设计和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想象力是意象思维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书法)的审美感悟。审美想象力是审美直观、审美意象、审美理念“道发自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秦丽  林学伟 《神州》2012,(31):201-201
传统装饰元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发展,有着独特审美习惯和文化内涵,在历史、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发掘和提炼现代壁画中的传统装饰元素,是一种表达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活动,也是这种审美能力外在化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碑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源流,各有千秋,共同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直至清朝末年,碑帖结合逐渐成为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流思想,并影响至今。文章从碑帖结合的维度上探讨于右任的书法特征,总结其碑帖结合的方法和成就,希望有助于人们的书法创作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李凤海 《收藏家》2003,(8):42-45
书法对联亦称字对或对幅,它与条屏、横披、手卷等一样,都是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北宋时,对联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庙宇、园林、书斋内的装饰之物,并且出现了春联、挽联等新的形式。到了明清之际,书法对联得到了更大的普及,无论是从题材上或艺术手法上来看,变得更成熟、灵活、多样,不但出现了各种趣  相似文献   

9.
<正>西周是我国上古文明的兴盛期,也是中国青铜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此时期的青铜器及铭文的铸造和制作成果卓著。西周时期的文字形式基本上都是靠青铜器保存下来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在形式上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以及西周先民的文化审美互为表里,成为人类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西周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尚书·周书》[1]。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艺术美体现了中国文字和书法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静 《黑龙江史志》2008,(18):28-29
声乐教学体系基本上是由技巧和情感两方面构成,情感的表达是技巧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技巧的应用是情感表达的手段。两者之间是主从的关系,不能互相颠倒。在实践中要做到情感与技巧的统一,既不能一味强调歌唱的情感,忽视了技巧而导致音乐审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捷 《人文地理》2003,18(5):1-6
已有的书法地理研究局限于书法现象的地域分异。本文讨论了书法景观的概念、特征及类型,指出书法地理研究应该包括书法作为具有区域分异特征的人文景观元素的研究、书法作为人地关系中景观组成元素的研究以及书法审美作为人地关系的影响物的研究,并进行了详细阐述。书法地理学未来需要通过多学科方法引入进行研究,书法地理学对于旅游、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瑜 《东方收藏》2022,(6):45-47
朱复戡乃金石、篆刻大家,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艺术涉猎十分广泛,在金石、书法、诗文、篆刻以及古文字研究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朱复戡的论述诗文是其书法审美思想的集中,也是最能够体现其书法崇尚的,他很早就受到篆刻大师吴昌硕的教导,其书法观点的形成与吴昌硕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朱复戡的论述诗文中寻找其书法审美取向,包括他的观点对后世书家乃至当今书坛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过西周时期的发展,大篆已臻于成熟,规矩备至。随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剧烈动荡,文字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春秋时期也经历了变革,在长江流域以楚国为主掀起了美化大篆的浪潮,以鸟、凤、龙、虫为饰装饰文字。一种审美趋向、艺术形式的产生,其中必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在楚国这一地域,铭文书法形成如此繁华藻饰审美倾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金煜 《收藏家》2005,(2):65-66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与繁荣、文化艺术的日趋兴旺而得到发展,明代书坛形成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特色明显的时代风貌,对于清代及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纵观明代书法艺术的风格,似乎是元人书风的延续,但稍加研读,便可知二者不同。明代书画家广泛选取魏晋六朝古帖为范本,文人书法的内质得以传续;又由于明代书画同为一家的现象较元代更加普遍,书法作品的形式从尺牍发展到悬于殿堂的大幅作品,正所谓远看气势近观笔法,书家开始追求一种形式美感,这样,明代书法在承袭前贤的基础上,有了“尚姿”的意趣,这是一种艺术欣赏形式的拓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地域文化的区别,明人书法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这个演变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代表书家、代表作品,在对书法艺术不同形式的探索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书法是一门特别讲究修炼的艺术门类,唯有临池不辍方可以渐入佳境,复作传统书法功夫的炉火纯青。当代著名书法家师忠民就是一位书法练家子,他对历代碑帖都有心追手临的精研。以碑学立书法风骨、以帖学传续书法风度,写得刚柔相济,可见东方审美的形神兼备。由此获得各种殊荣,就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正是由于书法历练得相当扎实,所以他的书法有诸书皆成的宽度,五体兼擅,行草为上。还有书法远汲源本的发掘,可作金石甲骨的朴茂生动,可写篆籀高古。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审美学     
王榕兰 《神州》2013,(12):224-224
审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理论思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审美学是以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发展的,在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事件引起了深刻的革命变化。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对象都必须具有节律形式,但并非任何节律形式都是美,也不能认为凡是引起主体美感的就一定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正面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美,相反,反面的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丑。  相似文献   

17.
万梅子 《神州》2013,(15):108-108
水彩作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讲解水彩画的知识、特征和步骤过程,所以学生逐渐把两者的概念区分开来,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水彩画的创造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发生、发展、成熟独立的过程。如果技巧的粗糙,不精细,会最终影响到画面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空间构成所表现是一种节奏化了的自然,书法在表现空间的同时也有感情的抒发。书法与国画都以体"道"为目的,两者具有某种共通点。在体"道"的方法上,书法比绘画更直接、更抽象。  相似文献   

19.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系,是一种融合水墨技巧和书法技艺的艺术形式,具有水墨风的装饰效果。中国水利博物馆馆藏明代白地褐彩“禹王锁蛟”磁州窑瓷塑以神话形象表现了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福、制伏洪水的伟大功绩,是明代神祇信仰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磁州窑陶瓷造型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自新媒体“传播书法文化”现象爆红以来,瘦金体被成功推上“顶流”,占据着“热搜榜”前列的位置。许多初学者认为瘦金体隽美娟秀、清新俊逸,十分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文化认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专业书法从业者的批评。专业人士大都认为瘦金体书法“拿不上台面”,其中部分观点干脆认为瘦金体就是古代书法中的“江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