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殷人的起源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殷人的起源地,是研究殷人起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金景芳同志在《殷文化起源于北方说》一文中认为:殷文化起源于内蒙古昭乌达盟,燕亳、砥石是殷人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商汤在灭亡夏的北方屏障韦、雇、昆吾以后,才平步中原。在今河南中部,不可能有“商代先公时的文化”,或“商代早期以  相似文献   

2.
商代的拜祭与御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代的拜祭二商代的御祭商代崇尚鬼神,祭祀频繁。《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根据殷墟甲骨刻辞的记载,商代的重要祀典除岁祭外,还有拜祭与御祭,二  相似文献   

3.
殷人宝玉、用玉及对玉文化研究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骨文所反映的殷人宝玉意识及用玉制度对我们认识商代及其前、其后不同时期的用玉制度及其发展是很有启示的。卜辞中的“玉”及有关记载表明 ,玉为商奴隶主贵族贪求和崇拜的财富 ,并千方百计将之聚敛到当日的王都殷墟。殷人的宝玉意识 ,被周人继承并直至春秋时期而不衰。殷人祭祀时 ,不惜动用珍爱的玉为祭品 ,但行祭比用物牲和人牲不仅次数少 ,而且数量小。所祭商先王为商王中重要者 ,因而用玉行祭规格较高。甲骨文用玉行祭的祭名很多 ,但包括“燎”在内没有一辞是祭天者 ,甚至用玉祭上帝也极少见。这说明 ,把《尔雅》、《周礼》及汉儒注疏中有关燎祭祭天的说法派用到商代考古现象的解释中 ,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因此 ,我们研究商代及商代以前时期的用玉制度 ,不应儒学化 ,特别是“汉儒”化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殷人航渡美洲”问题的研究述评张箭商代时的殷人有没有到过美洲?如果说到过,那么是何时到的,怎么去的,去了多少人;他们对美洲产生了什么影响,留下了什么遗迹。如果说没有到过,那么“殷人航渡美洲”的肯定者是怎样立论的,否定者又是怎样驳论的。这些饶...  相似文献   

5.
段建宏 《沧桑》2010,(4):32-33
"神道设教"的主旨在于利用鬼神之道对人们进行教化,以维护现行统治秩序和传统伦理道德。明清山西民间的多神信仰既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亦内涵着山西历史与文化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6.
神道设教一语,最早见于《易经》中“观”卦的彖辞,原话是:“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相似文献   

7.
商代甲骨文疾、毓(育)两字各有几种不同的形体,以往学者统以寻常字释之,这固然可通;但它们的不同形体却反映了殷人对疾病和生育的具体认识,故很有些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鬼神问题于先秦典籍中即已触及,延至汉代,鬼神观念大行其道,民间的种种习俗与信仰受其影响极深,因此,关于有神与无神的争论也沸沸扬扬,各种论说迭出不穷。同时,“事鬼神”的巫者亦应运而兴,他们的活动在社会上影响甚巨,这也是汉代特有的一种社会风习。  相似文献   

9.
略论湖南出土的商代玉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商代玉器多与窖藏青铜器同出 ,装饰玉占主流 ,主要用于祭祀。玉器的拥有者是中原来的殷人 ,他们在带来中原青铜器的同时 ,也带来了玉器和玉料 ,并制造出了既有中原玉雕艺术风格 ,又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玉器。南下殷人的重玉思想没有被湖南当地土著民族接纳 ,这时期的玉器多出土在受到商文化影响较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华中型青铜彝器的发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著者注:原文发表后,见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际根先生提出的中商文化三期编年说(《中商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9年第4期)。唐氏以陶器为标准的分期与笔者的铜器编年在整体上不谋而合(唐际根、难波纯子《中商文化认识意义》,《考古学杂志》第84卷第4号,2000年)。故在本译稿中根据这个分期将原文中的“二里冈四期”、“殷墟铜一期前半期”改称为“中商期”,“殷墟铜二期”开始改称为“晚商一期”、“晚商二期”……请读者留意! 一、“地方型青铜器”的定义和研究进展状况 商代青铜器的研究由于长时间内是以眦集材料为主进行的,因而出土地点不同而特征有别这一点一直未被作为问题提出来。但是近年来,由于各地出土资料增多,使之与殷墟等中心地区出土资料的比较成为可能。特别是长江流域存在具有独自特征的青铜器这一点正日趋明显。 林巳奈夫在《长沙出土楚帛书十二神由来》一文①中认为,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的瑟上描绘的鬼神乃是源于商代图象符号中的“几”字形鬼神形象。从此论出发,结合南方地区商周青铜器出土情况,林氏进一步指出这个地方与商代中心区域有过积极的交流,这个地方特有的大型铙,装饰与商代同样的羽毛纹,说明商文化的纹饰要素和它所具有的宗教理念被...  相似文献   

11.
郭建斌 《华夏地理》2002,(11):118-120
"格桑梅朵"是互联网上众多中文门户网站上都可以搜索到的一个网页.在浩瀚无边的网际空间里,"格桑梅朵"属于那种适宜于高原的水土,随高原的春来秋去而绽放或凋零的一类.  相似文献   

12.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它的俚语。我们这个时代,流行的俚语就不少。俚语不一定提供理性的解释,但也可能恰是因为缺乏理性而妙趣横生,透露出某种智慧。譬如,近来总听见某些人用“牛”字来形容另外一些人,“牛”是夸奖他人的,“牛逼”也是,“牛人”则更加无疑是用来形容能力出众之人。诚然,无论是哪个带  相似文献   

15.
Why do I refer to Tsosisumkyi village as a"tribe"?The simple reason is that this rural community did not go through any democratic reform while Tibet experienced its transition from a feudal serfdom to socialism.How is Tsosisumkyi today?Is there any kind of chieftain in control of this"tribe"?  相似文献   

16.
赵志毅 《民俗研究》2003,(3):188-189
《民俗研究》2002年第4期发表了曲文军先生的《“掷珓”习俗考》。曲先生从书证方面进行了考证,读后很受教益,本人愿就家乡江苏如东县“掷珓”习俗做一补充。  相似文献   

17.
伴随唐宋文化转型而兴起的“正统”论,扬弃了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说.以法则性、道德性“天理”取代主宰性、意志性“天命”,经宋儒精心阐发的文化价值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天理一王道”再次构成统合历史兴盛衰亡之变的“贞一之理”。而北宋时代的正统之辨呈现出儒家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在因应时代变化之际曾具有的复杂、深刻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博所藏楚竹书<申公臣灵王>与<平王与王子木>两篇中所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探寻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梦竹 《旅游纵览》2016,(5):122-125
正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正>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