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宝镜湾遗址看宝镜湾岩画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海宝镜湾岩画位于珠海西南部高栏岛上的风猛鹰山及其附近海滩上,1989年10月底被发现。加之在90年代末又发现了一处。共5处7幅。分别是宝镜石、天才石、藏宝洞(3幅)、大坪石和太阳石岩画。最早对其研究的是徐恒彬、梁振兴,后来也有一些学对此进行过研究,可谓众说纷纭。就其年代而言。徐、梁二位先生认为藏宝洞东壁岩画年代在广东青铜时代:有的学认为,  相似文献   

2.
宝镜湾位于珠海市高栏岛西南部,为一弧形的小海湾,岛上海拔157米的风猛鹰山阻挡了来自东南部台风的袭击,使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港和史前人类生存的优越处所。1989年10月珠海市博物馆为配合珠海市西区的开发建设,在这一带进行了物考古调查,发现了四处六幅石刻岩画和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遗址,后来又在风猛鹰山山顶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为“太阳形”岩画。自1997年11月至1999年11月,考古工作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试掘和两次正式发掘,揭露了一批  相似文献   

3.
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左江及其支流的岸边石灰岩峭壁上。丰富的降雨和较高的气温加之石灰岩地质条件,使得峭壁上形成许多次生碳酸盐岩沉积物,也就是钟乳石。用U-系测年法测定与左江岩画有明确层位关系的钟乳石样品,以限定岩画创作的时代。研究者采集了龙州县沉香角和棉江花山,江州区陇娘山和达宁山,扶绥县岜赖山和吞平山,以及宁明县宁明花山地点的钟乳石作为测年样品。使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宁明花山的40个钟乳石样品定年研究表明,宁明花山的岩画年代可限定在1793±41年至1921±16年之间,但不能排除早期创作时间扩展到2668±22年的可能。然而,沉香角、棉江花山、陇娘山、达宁山、岜赖山和吞平山岩画地点的测年样品数量太少,仅有1-4个,而且这些样品的Th含量较高,230Th/232Th都小于20,使得测年结果系统偏老,需进一步采集更多样品,并做等时线分析才能获得可信年代。  相似文献   

4.
今年11月3日至5日,由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宝境湾岩画与遗址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珠海市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江西、江苏、香港、澳门及广东省、珠海市的考古、文博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珠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余荣霭、杨水生、周根盛、吕明智等分别出席会议。1989年,珠海的考古工作者在珠海西南高栏岛风猛鹰山宝镜湾发现了四处六幅摩崖石刻画。宝镜湾遗址于1989年在珠海市文物普查中发现,1997年珠海市博物馆进行小面积试掘。1998年1月及1998…  相似文献   

5.
“珠海宝镜湾岩画与遗址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1月2日至6日在海滨城市珠海举行,会议由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究所、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连云港市文化局、连云港市博物馆、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文化司署、澳门博物馆、中山大学、广东省文化厅文物处、  相似文献   

6.
岩画是史前时代的作品,是人类童年的艺术。岩画的出现很早,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澳瑞纳文化中就发现了许多以“奔跑的群兽”为主题的岩画,各类岩画、岩刻艺术作品在新石器时代几乎遍布五大洲,在青铜、铁器时代的边缘文化中还延续得很晚。无论如何,岩画是出现文  相似文献   

7.
杨豪 《岭南文史》2005,(1):25-34
广东南部珠江水流注入南中国的珠江外海,它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在不少的岛上,都发现了居民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岩石里壁,镌刻着抒发、铭记居民观念、思维的石刻、壁画与岩画。其中属于珠海市领辖的高栏海岛之宝镜湾山顶上,20世纪80年代珠海博物馆开展岛屿文物普查时,曾发现有4处6幅这种壁画、岩画,其中在宝镜湾高出海面50米山间,  相似文献   

8.
藏宝洞左上“犬·船岩画”辨识藏宝洞进入口之处有一面嵌夹在两巨石之间,即在进洞左上处有一不引人注目的岩面上刻有一个犬、船相间的图案,这就是宝镜湾七幅岩画之一的“犬·船岩画”。1、犬·船岩画技法分析犬·船岩画的图案极易为人争论。一是此幅岩画与东壁、西壁岩画不是一个时代,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从画面稚拙之态看,认为早于东、西壁岩画。二是认为不是一个部族所为。这两个观点初看似可成立,笔者经实地反复揣摩端详,从内容、形式上反复比较琢磨,特提出如下观点:1)犬、船图案从刻划的方位、角度、手法、内容上分析,实质…  相似文献   

9.
珠海宝镜湾遗址是珠江口地区一处面积较大的未经后世扰乱的山坡遗址。近期小规模的试掘使我们对遗址的文化性质、时代及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枝江县(现改名为枝江市)关庙山遗址和宜都县(现改名为枝城市)红花套遗址分别位于长江北、南两岸,石家河化层位于遗址的上层,破坏较严重,保存较少,因而出土陶器的数量也很少。两处遗址所反映的石家河化制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吉春阳 《东南文化》2000,(9):115-118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六朝是中国人物画由汉代粗放简略的画风转向精致工整画风的时期,其内部也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蕴含了一一个整体性演变过程,显示出人物画风格成熟过程中诸多样式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为配合荥阳槐西希格玛欧洲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其一期基建工地范围内共清理魏晋、宋、金、明各个时期墓葬共36座,其中宋墓壁画保存基本完整,墓室西壁绘制的僧侣作法事图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壁画题材,它的发现为郑州地区宋金壁画墓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揭去书画褙纸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高纯度、低浓度的α——淀粉酶来降低用水量,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阮新梅  徐锦顺  靳淼 《中原文物》2012,(2):75-76,81
河南博物院藏有明末画家曹堂《深山观瀑图》一幅,笔者根据仅有的史料记载对曹堂的生卒年做简要考证,另外还对这幅画的风格作了较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于沛 《史学集刊》2006,(4):110-117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译介时期”,是中国世界史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一译介时期,就没有中国世界史学科后来的迅速发展。以译介时期的俄苏史为例,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世界史研究始终如一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关注现实,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完美结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明确这一点,对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大足卧佛渗水病害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卧佛渗水的机理,介绍了卧佛渗水的治理计划,并对卧费治水第一阶段工程-复合型 截水坝的施工工艺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与两宋、金代相比,蒙元初期正统论明显有新的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夷夏之防的藩篱,为元末修辽宋金三史确定"各与正统"的原则奠定了基础,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意识。二是在理论上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杨奂、郝经标举"王道"或"中国之道",超越了从前以血缘、民族、天命、德运、地域、国势等因素来论正统的思维模式,因而更具理性色彩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编纂出版的《新修支那省别全志·贵州省》的目的与全志一致,皆是为其军国主义实现侵华提供全面、可靠的情报服务.该书其文献资料搜集之广泛、调查资料蓖集之丰富,在客观上成为民国时期贵州的史料集成,这有助于我们对其时贵州的社会经济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钻孔孢粉资料等,对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战国初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战国中后期至西汉武帝后期,气温下降,气候温凉,极端寒冷事件不断出现;约从公元前100年始,气温明显回升,至公元初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复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公元之初的新莽政权时期,气候经历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降温过程大致持续到东汉明帝时期;之后至东汉中后期,气候暖湿,尤其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汉后期,气候再度出现了幅度不大的波动,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降温的开始。此间气候虽屡有起伏,但总体而言,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仍以暖湿为主,气温略高于今,或与现今差别不大。在干湿状况方面,具有干湿相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