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官兵从中国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随后定居伊犁河南岸并组建锡伯营。在锡伯营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城堡的修筑发挥了重大作用,城堡由开始的军事防御之所逐渐演变为锡伯营的家园。城堡的存在,不仅对当时伊犁城防体系的形成、清政府对伊犁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对锡伯族的发展及地方区域中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叶 ,清政府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为确保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和军事防御 ,乾隆二十七年 ( 1 76 2 ) ,清政府决定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中央政府派驻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 ,在其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分驻全疆各地 ,管理当地军政事务。为了保卫新疆和开发新疆 ,清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戍边移民 ,从 1 8世纪 6 0年代开始 ,遣满洲、索伦、察哈尔、厄鲁特、锡伯兵丁携眷移驻伊犁 ,分别组成“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 ,供伊犁将军控驭调遣。满洲兵驻惠远、惠宁两城 ,锡伯、索伦、察…  相似文献   

3.
喀尔莽阿(1817—1882),锡伯族,1817年生于锡伯营三牛录(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依拉齐牛录村)。曾任伊犁锡伯营总管,领队大臣,察哈尔领队大臣。 清同治末年,正当阿古柏入侵军占领新疆南部、进犯北疆的时候,沙俄政府打着“代收代守”的旗号,并以对中国“……西疆情形绝无坐视之理”为幌子,用武力强行  相似文献   

4.
乾隆年间,新疆伊犁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后,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防务,清政府先后从内地调遣满、达斡尔、索伦、锡伯、察哈尔和额鲁特蒙古官兵携眷迁移到伊犁地区驻防,分别组成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察哈尔营和额鲁特营。其中满营有二,一为惠宁城满营,二为惠远城满营。惠宁城满营,设领队大臣一员,协领四员,佐领十六员,防御十六员,骁骑校十六员,委前锋校十六员,催总十六员,领催、前锋、马甲、炮手共八百员,匠役八十员,步兵六百员,养育兵二百员,驻惠宁城(今称巴彦岱),系从西安满营调遣。惠远城满营,设领队大臣四员,协领八员,佐领四十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军府制的体制驻防并统辖新疆天山南北。在此期间,清廷调遣东北、河北地区官兵携眷赴新疆戍边屯垦,西迁的锡伯军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从伊犁将军治理新疆全局的高度,评价锡伯军民西迁这件历史大事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分析了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的管辖及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历史背景;其次着重研究了清代伊犁将军与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内在关系;再次具体阐述了西迁锡伯军民在伊犁将军领导下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6.
格宁木旦卡伦即清光绪年问《伊犁府志》所记载之“干查罕莫敦卡伦”,位于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部中哈边界都拉塔口岸以南,因“干查罕莫敦卡伦”发音怪异,故当地锡伯族称之为“格宁木旦卡伦”,“格宁木旦”为“怪音”之意。1990年新疆文物普查时定名为“阿布散特尔卡伦”。清光绪年间设置,为锡伯营驻守卡伦。卡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左右,为正方形的营垒。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建于1953年11月。是我国第一个民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乡曾被取消民族乡建制而改称公社,1984年11月重新恢复建立。 伊车嘎善,是锡伯语音译,意为“新乡”、“新的村庄”。该乡位于天山山脉喀拉布拉克山南脚下,西南与中苏贸易边界口岸——霍尔果斯相接,东南有公路通往伊宁市。全乡总面积八十多平方公里,由五个村组成。总人口11280人,有汉、锡伯、达斡尔、哈萨克、维吾尔、回、俄罗斯、蒙古、东乡、裕固、藏、柯尔柯孜等12个民族组成,其中锡伯族1530人,占总人口的13.5%。该乡的锡伯族是“锡伯营”的后裔。乾隆二十八年西迁到新疆的驻扎在伊犁河北岸霍尔果斯地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清代伊犁地区锡伯营城堡城墙、城内建筑及街道的考古调查,对城堡的形态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锡伯营城堡的城墙多呈不规则形,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随形就势的特点,但同时也受中央大一统筑城传统的影响,体现出一些中原筑城的规范。还可以通过城堡内残留寺庙遗存的特征,看出锡伯族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伊犁地区的锡伯人在不少人眼里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年他们为何要从东北迁徙到遥远的新疆?如今生活在乌孙山下的锡伯人,难道真是清乾隆年间戍边将士的后裔?这个自古以箭法精绝驰名于世的强悍民族,现在生活怎样?带着一个个疑问,笔者专程来到这里进行了采访。 万里迁徙伊犁边陲 据史料记载,锡伯人世居中国东北。在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鲜卑部落就提弓携箭,飞马驰骋于呼伦贝尔、绰尔河、嫩江、松花江一带。古代的锡伯族是一个靠渔猎为生的部落,他们用弓箭、长矛、木棒和线网猎兽捕鱼。“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撒…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新疆地区准噶尔部上层贵族的叛乱及南疆大小和卓之乱,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于伊犁惠远城,是为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理中心.并以惠远城为中心建八座卫星城,史称"伊犁九城".其中,惠宁城建于巴彦岱地方,建制规模仅次于惠远,自西安移驻满洲、蒙古八旗,设领队大臣管辖.惠宁城满营担负拱卫惠远、驻守卡伦、巡查边界、换防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职责.同治初年,新疆爆发农民起义,惠宁城破,随后在沙俄侵占伊犁时彻底毁弃.光绪初年,收复伊犁,曾计划恢复惠宁营制、重建惠宁城等,由于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  相似文献   

11.
边台哈什胡里氏汉译韩姓家谱.为沈阳市档案馆少数民族宗谱类首例收藏(复制件)。谱序记有始祖雅奇布初定居黑龙江(将军)所属墨尔根城(今嫩江市)和雅鲁河流域.康熙皇帝从蒙古王公台吉处赎出锡伯人众之后,将四世苏色等记丁编牛录驻防齐齐哈尔.六、七年后又经伯都讷人(今吉林扶余)迁来盛京编人满洲佐领下“兼管”当差;谱单中记有六世达尔扎“拨往伊犁”.八世瓦力海“徂往伊犁”.去西北戍守边疆。笔1981年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与达尔扎后代联上家谱.1985年又续了新谱。  相似文献   

12.
10月的伊犁大草原,虽然没有了夏天的迷人气息,但空气中却多了一份别具的清新。怀着对锡伯族生活习俗的向往,我们一路风尘来到了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是鲜卑人的后裔,锡伯应该是“鲜年”的转音。到了县城,我们从设在靖远寺附近的物管理所看到了制作的“喜里玛玛”,并见识了整个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疆钱币》2004,(4):F004-F004
纳达齐关帝庙位于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纳达齐牛录乡.是位于中国最西端的关帝庙,在历史上,凡锡伯族聚居的地区,均建有关帝庙以供奉关羽、关平,周仓。察布查尔县的锡伯八个牛录都建有关帝庙。关帝庙内供奉关羽神像,并经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壁画及“苏武牧羊”、“东方朔偷桃”等锡伯族群众喜爱的历史人物壁画。这些建筑、绘画均出自锡伯族工划匠艺人之手,现为自治区级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锡伯族原居大小兴安岭的深山里和广阔的松嫩平原上,后经历次迁徒,现在主要居住在东北、新疆等地。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和塔城地区生活着一部分锡伯人,总人数大约有二千五百人左右。他们被称为锡伯索伦,以区别其他锡伯族人。在二百年历史过程中,锡伯索伦与其他锡伯人一样,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贡献。为此,有必要对锡伯索伦的形成及历史作用作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九城"在形态及布局上颇为典型,而且由于建于生地,能鲜明地体现出清代驻防城营建思想。利用清宫档案资料,特别是其中所附"式样图",再结合考古调查与分析,可知"伊犁九城"均为方形城址,并且规划基于一定的模数。城内的布局突出了几何中心的重要性,其中,"满城"惠远城还按照八旗驻防进行了分区。"伊犁九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以两座"满城"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这是由清时新疆的军政势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锡伯族源问题,在清代中叶以前只有一种说法,即锡伯系出于女真,与满洲同祖。清太宗、圣祖、康熙时的学者杨宾等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道光以后,何秋涛(1824—1862)《朔方备乘》中说:“臣秋涛谨按:锡伯利路,本鲜卑旧壤,故有锡伯之名……。据此知鲜卑音近锡伯。今黑龙江有锡伯一种,亦作席北,既非索伦,亦非蒙古,  相似文献   

17.
锡伯语谚语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语言特征结构整齐、押韵和谐。通过分析锡伯语谚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特征,可以了解锡伯族历史、习俗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学习锡伯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浅论锡伯文与满文的传承及其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以前锡伯族先祖固有语与女真语的关系;锡伯族融入满通古斯文化体系,满语满文成为锡伯族的语言文字;1947年锡伯文概念的形成;锡伯文与满文之间的传承关系;锡伯文出版是清代满文“出版”的继续;锡伯文出版内容与清代满文读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伊江汇览》的成书时间为乾隆四十一年,而非目前所认定的乾隆四十年。作者格璋额于乾隆三十年以佐领职衔来新疆,先后任伊犁惠远城满营佐领、协领,在伊期间,为伊犁将军差委多项工作,四十一年授为副都统,升任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后调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五十二年,任和阗办事大臣兼领队大臣,任内因向当地伯克贪索财物被革职拿问,五十四年二月在和阗正法示众。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地方。目前生活在这里的一万八千多锡伯族人,绝大多数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使用着自己的语言文字——锡伯语言文字。现在的锡伯语言文字,是由锡伯族沿用的、经过变化的满语言文字,是满语言文字的保存、继续和发展。除新疆外,东北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