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洋史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研究中国海洋史多年,近期出版的10卷本、300万字《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是他此前主编海洋史研究系列《海洋与中国丛书》和《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的延伸,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中国海洋史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提倡的摆脱陆地史观范式,以海洋为本位研究方法,在"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更具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底我作为教育部邀请的评审专家,参加了"中国海洋文明史"课题的评审,厦门大学杨国祯先生成功申报立项。2010年1月,杨先生举办了开题报告会,我有幸和滨下武志等先生一道参加了这个会。从那个时候起,一直期待着杨先生的研究成果能够尽快面世。之所以有这样的期待,一方面是因为杨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于开展中国海洋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2015,(8)
<正>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上,有三次海水养殖浪潮席卷全国: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海带为代表的海洋藻类养殖浪潮;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对虾(学名东方对虾,斑节虾)为代表的海洋虾类养殖浪潮;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海湾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浪潮。而本文的主人公,正是第二次浪潮的引领人之一,刘瑞玉。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学  相似文献   

4.
东亚和东南亚之间的"环中国海",是一个以中国古代船家为主体的、由"四洋"航路连接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海洋贸易圈。16世纪欧洲洋船东渐,环中国海船家接驳环球航路,建立起东、西方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海洋全球化体系。迄今为止环中国海内外先后调查、发掘的三百多处古代沉船,分属于9-15世纪的中国及相邻各国的商船沉址,及16-19世纪的环球航路体系中的东、西方各国沉船。古代沉船的时空分布与内涵变化,再现了环中国海"四洋"本土海洋贸易体系的繁盛与变迁,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环球航路的发展轨迹、东西方海洋经济与文化的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5.
舟山普陀山机场岛际航空的直升机,开通了朱家尖到东极岛的航班,原本3个小时海上航行的路程,只用了一刻钟。随着直升机渐渐腾空,驶离朱家尖的停机坪,我们开始从空中领略东极岛,这点缀于东海洋面上的"极地"风光的美丽…… 东极岛,是我国大陆最东端的居人岛,由28个大小岛屿,108块礁石组成,其中的甩山岛上竖立着中国海洋最东端的国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冷战国际史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持续战后四十多年、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冷战刚刚结束二十余年,冷战造成的后果仍然在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以及国际格局的发展,新冷战的阴云也常常在世界上空飘荡,加之有关冷战的档案资料的大量解密,冷战国际史研究自然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中后期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华东师大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的成立,一批造诣颇深的学者加盟,其冷战国际史档案资料库的建立,一些重大项目的组织与完成,相关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的多次举办,把我国的冷战史研究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作为史学分支的城市史开始在欧美国家出现,并逐渐扩及全球。英国有关城市历史的著述很早就有,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城市史却是在1960年代才产生的,其中J.H.迪奥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迪奥斯现象"。迪奥斯经历战争年代,关注社会现实,治学由经济史转向城市史,注重学术基础工作和交流平台的搭建,为英国城市史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第一期2005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城市城墙史研究综述第二届“科举制度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期1995—2005年敦煌悬泉汉简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宋代货币研究综述关于《光明之城》的讨论“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意大利与中国学术交流新动向第三期2005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中日两国学者关于宋朝和籴、和买制度研究综述“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学国际论坛综述松浦章与中国海洋史研究第四期20世纪十…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始后,方志编纂和方志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方志性质的研究,从方志是姓"史"还是姓"地"这  相似文献   

10.
《沧桑》2001,(2)
赵理海,1916年生于山西闻喜县,2000年10月20日在北京病逝。他早年就读于燕 京大学,先后获得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法博士 学位,曾任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57年起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他历任 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央法制委副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理 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学会国际理事会理事,海洋问题研究会副会长 等职。1989年,为了推动中国海洋法研究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倡议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海 洋法学会改为中国海洋法学会。1996年8月,他当选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他是第七届全 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 在长期的国际法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先后撰写了大量国际法专著和论文,并培养了大批 国际法方面的人才。1947年他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专著《国际公法》成为当时国内大学法律 系的通用教材。 本文作者赵理湖先生是其三哥,他不顾年事已高,用那历经沧桑的笔,述说上个世纪二三 十年代一个旧式的富裕的大家庭中的童趣之美、求学之美和人性之美,以及后来新中国成立 后,兄弟俩的“殊途同归”,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国际海洋年”到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杨国桢教授主编的《海洋与中国丛书》、《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已由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了20册,近400万字。编写这两套丛书的目的,正如杨教授在《总序》中所说,是“以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社会人文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先人向海洋发展的努力、成败和荣辱,在吸收消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民间和海上的各种中国海洋社会人文资料和信息,探索运用多学科整合的研究架构,重新审视中国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人文的价值”,“为中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做基础性的学术积…  相似文献   

12.
从精英到大众:近年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从上到下"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即"从上到下"取向.1990年代以后,不少城市史著作与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相结合,使这个趋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初,梁启超"新史学"的主张促使中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史学史"概念,关于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也开始引起学者关注。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史学史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汉唐等史学发达的朝代,受清人影响,学者普遍认为明代史学不如其他朝代。进入21世纪,随着对明代史学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已  相似文献   

14.
李玉昆先生著《泉州海外交通史略》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经近20年对泉州海外交通史的思索和潜心研究结出的硕果,值得庆贺。学界对泉州海外交通史的研究,启始于50年代末,其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泉州海外交通史料汇编》(中国海交史研究会、福建省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者对祖国古代化学史的研究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当时前辈学者章鸿钊、王琎、梁津等探讨了中国古代金属化学,揭开了这项研究的序幕.其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吴鲁强、曹元宇、陈国符等对中国炼丹术的内容,王琎对《考工记》中“六齐”的成分,陈文熙、章鸿钊对古代黄铜的冶炼作了研究.1940年,李乔苹的《中国化学史》一书是第一本中国古代化学史的专门著作,对中国古代涉及化学与化学工艺的文献资料作了一个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太平洋史作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史研究分支脱颖而出。此后七十余年里,随着学术环境和治史主体的变化演进,太平洋史研究历经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太平洋作为一个独立治史客体被学术"发现",有关太平洋史的基础范畴和路径假设被提出并探索实践。此后至80年代,受到"去帝国史学模式"倾向的影响,以堪培拉学派为代表的"局内人"主导的"太平洋内的历史"成长为主流,"本体史"视角下的太平洋诸岛史和大洋洲史研究成就斐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史、海洋史等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对太平洋史研究带来冲击,催生出以"太平洋世界"路径为代表的整体、开放的"太平洋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国家史学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两种路径在并立之中渐显交融之势,太平洋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认为,帝国史作为一个专门的史学研究领域出现于19世纪末的英国,1883年约翰·罗伯特·西利(J. R. Seeley)出版的《英格兰的扩张》标志着帝国史的诞生。1953年约翰·加拉格尔(John Gallagher)和罗纳德·罗宾逊(Ronald Robinson)发表《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一文,对帝国史研究视角进行了一次重要修正。在20世纪50—7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和去殖民化浪潮的影响下,帝国史研究在西方学术界走向衰落并逐渐为"区域研究"所取代。8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冷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中国学界渐与西方学界接轨,摒弃了传统的志略体,开始用现代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疆域史.在1949年以前,在民族救亡与边疆危机的激励下,以西藏研究为中心的学者接受了西方范式建立了西藏史研究体系,研究风格趋于成熟.1949年以后,由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导入,西藏史研究开始了新的转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形成以边疆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主的研究格局.1959年达赖集团的外逃、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又使西藏历史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化.  相似文献   

19.
60年来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外敌入侵、国土残缺不保的局面,怀有爱国主义热情的学者开始对中国疆域史进行研究,使国人面对国土沦亡的局面不至于"数典忘祖,随声附和".①这一时期先后出版了几部疆域史著作,如顾颉刚、史念海合撰<中国疆域沿革史>,②夏威著<中国疆域拓展史>,③童书业著<中国疆域沿革略>,④等等.这些重要著作可谓开拓了近代中国历史疆域研究的先河,但缺少从多民族国家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的视角,基本上往往以历代王朝疆域为限来论述历史上的中国疆域.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的补充史春林陈高华先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上发表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对史学工作者在20世纪以来中国海外交通史方面的研究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特别是重点介绍了80年代以来史学工作者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