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博》2021,(4)
本文分析近年在福建省光泽县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牙璋等8件玉器,指出它们分属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后段、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制作年代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1530年之间,是中原地区及甘青地区与辽西地区的作品。其中牙璋的制作年代最晚,在公元前1560~前1530年。它们可能是从以牙璋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中原核心地区传播出来的,在走马岭遗址的埋藏年代在公元前1530年之后至商末之前的商时期。走马岭牙璋等玉器的发现,显示福建沿海地区与二里头文化相同的遗存应是通过福建西北部到达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并且可能是商汤灭夏之后的夏遗民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辽宁本溪等地区出土东周青铜器进行了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在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纪,本溪梁家M1多钮镜等器物与沈阳郑家洼子M6512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及铅锡砷青铜材质,铅同位素比值指示这些青铜物料与春秋早期的辽西山地存在关联。公元前三世纪,刘家哨和上堡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使用的两类铅料分别与燕及三晋青铜器对应。自商周至战国早期,辽西山地一直是金属资源的缓冲地,汇聚中原和大井提供的不同类青铜物料,并在特定时段影响辽东及朝鲜半岛。战国中晚期以后,金属物料的流通枢纽逐渐东移,促进了辽东山地的社会发展,并推动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东北亚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3.
斜口器初探     
斜口器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属于新石器时代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陶器。根据整体形态可分为四型,早、中、晚三期,时间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每期延续1000年左右。大致趋势为由椭圆形底发展为圆形底,斜口部分由浅变深,高口部位由平直演变成外凸弧形,两侧腹壁由外凸弧形发展成内凹亚腰形,低口部腹壁由外凸弧形发展成内凹弧形。辽西地区的斜口器有承继关系,西流松花江流域和辽西地区的斜口器有亲缘关系,下辽河流域的斜口器独立起源和发展。据研究认为,斜口器主要是用于分拣东西的簸箕,其次也用于容器和撮子等。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至前2千纪之初,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分布着龙山时代诸文化,但细较起来,各区域进入龙山新时代和摆脱前龙山旧传统的时间并不一致。就中原和海岱地区来说,鲁东南和临汾盆地最早,约在公元前2500年;其次是鲁西、豫东皖北、河南中部,在公元前2400~前2300年;最后是晋南运城和垣曲盆地、豫西三门峡地区,在公元前2200~前2100年。至于龙山旧传统和二里头新风尚的交替时间,则以洛阳盆地最早,约在公元前1750年,周边地区依次早晚,最晚可能迟至约公元前1600年。  相似文献   

5.
刘伟 《北方文物》2018,(2):24-31
从现有认识出发,通过全面搜集和整理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资料,对其时空范畴、造型特点、功能作用、地域差异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黑龙江流域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发现最早的地区,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的黑龙江下游地区达到顶峰;采用浮雕和圆雕技术表现方式,突出塑造人物的面部特征,写实与抽象相结合;人像雕塑可能是原始宗教祭祀器具或巫术用品,与祖先崇拜、神祇崇拜相关,并经历了由家庭崇拜向氏族部落崇拜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石棺葬最早出现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和西北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其各自独立起源,在当地亦非主流葬俗.约商周之际,典型石棺葬出现在川西北的岷江上游地区,很快成为流行葬俗,其随葬器物显示浓郁北方草原色彩,这使学界久将岷江上游石棺葬来源指向西北氐羌民族.近年考古发现表明,自公元前4千纪始,甘肃南部史前文化便向川西北迁徙,石棺葬传入岷江上游,并渐扩至川西南、滇西北、藏东等地.云南元谋、永仁等地发现年代偏早的石棺葬,其与川西北地区石棺葬显非同一系统,族属亦不相同.其在西南地区的文化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文化区系的"辽西"与自然地理的"辽西"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两者的范围基本相同。根据近年的考古工作成果,我们对辽西考古学文化区系的认识是:东起辽河或辽河西的医巫闾山,西至内蒙古的锡林浩特到河北张家口一线,北抵西辽河流域,即西拉木伦河两侧,南到大、小凌河流域或燕山山脉。从水系讲,包括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及它们的支流。从行政  相似文献   

9.
冯雪 《文博》2022,(1):60-69
“‘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有一枚发现于提卡遗址的戳印,年代为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在该遗址另发现两枚巴比伦风格的滚印,同样属于青铜时代中期。本文从考古学、文献材料、印章工艺等方面对这枚戳印的遗址信息、功能形制、图像结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由此探究距今约4千年前,提卡、赫梯、古巴比伦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往来,进而解读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10.
自然地理中的辽西区范围一般指辽宁省西部地区(简称辽西),区别于辽宁省东部地区(简称辽东)和辽宁省中部地区(简称辽中),位于医巫间山和辽东湾以西。地理上有辽西丘陵和辽西走廊地理单元。辽西走廊位于辽东湾西岸,为沿岸平原,东西范围狭窄,南北范围较长,形似走廊。辽西丘陵位于辽西走廊和努鲁儿虎山之间。考古学文化区的辽西区与自然地理中的辽西区范围不同。作为考古学文化区的“辽西区”或“辽西地区”广泛被考古学者采用,但其所指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时大时小,有几种不同意见。其一,辽西地区包括辽宁省的朝阳、阜新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  相似文献   

11.
玉器的雕琢和使用是辽西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所涉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包括内蒙古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其中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在考古发掘中均有不同数目的玉器出土,且影响深远。作者分别以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典型,剖析了辽西地区玉器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理清了辽西地区史前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的新发现,提出稻作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形式是中心起源、边缘发展的看法,即稻作农业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起源于自然食物来源充足的中国南方腹心地带,于公元前7000年后发展于“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区边缘的两湖平原西部地区和钱塘江流域,并逐步向淮河流域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瓯骆是西瓯、骆越的简称,是战国至汉代百越族群中活跃在岭南的两大部族。从历史文献记载的情况看,西瓯主要分布在今广西西江中游及灵渠以南的桂江流域,骆越则主要聚居于今广西左右江流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西南部,以及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秦统一岭南后,西瓯、骆越聚居的广西地区隶属桂林郡和象郡。秦末汉初,又一度纳入南海郡尉赵佗所建的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该地重设九郡,瓯骆地区属于当时的苍梧、  相似文献   

14.
吴晴 《旅游纵览》2015,(3):165+168
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对于促进辽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辽西地区的经济结构改良也是乃至推动辽西地区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特大型港口城市、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东胡族的势力未曾到达辽西滨海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辽西和朝鲜半岛北部的短茎式青铜短剑,是古代东夷诸部族共有的一种短兵器,与东胡族无关。战国时期燕国北部的长城分内、外两线,其外线长城就是后来的秦长城。将《诗经.韩奕》中的“追”字释为“(氵嵗)”,并无充分的依据,不能由此得出东北曾存在韩侯国的结论。古肃慎在今牡丹江流域,将“貊国”比定在“二江”流域,位于今张广才岭以西,从方位上说,与“肃慎在白民北”的记载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6)
中国北方地区是欧亚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器反映出来的两地文化交往可分两个方向:一个是中国北方与蒙古高原东部和外贝加尔地区交往的东区,另一个是中国北方与亚洲内陆地带交往的西区。东区最发达时期是公元前2千纪后半叶的商末周初,中国北方青铜器的影响范围最西到达了米努辛斯克盆地;在战国晚期的长城以北又孕育了匈奴文化,这些都说明中国北方是亚洲草原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西区的交往始于公元前2千纪初,公元前1千纪中叶的东周时期是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后阶段,中国北方先后受到来自西萨彦岭、阿尔泰山和天山的影响,新疆作为东西交流的通道是逐渐形成的。丝绸之路以前已经存在着上千年的民间草原金属之路。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区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是典型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城市,发展与辽宁省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落后,目前面临经济转型的严峻态势。另一方面辽西区域内五市:锦州、盘锦、葫芦岛、宁新、朝阳均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地区资源差异互补,是辽西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有效区域合作是辽西旅游发展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西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对策,为辽西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原地区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零星地发现青铜器残片,但青铜文化真正兴起则到了公元前2千纪的前半叶,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发生的时代晚于中原地区。相比之下,新疆地区则在公元前3千纪末开始,就出现了发达青铜器群;甘青地区青铜器群出现的年代也早于中原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新的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早期青铜器有从西北向中原内地和中国北方地区传播的趋势。这些发现大大拓宽了中国早期青铜器起源与传播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苏秉琦先生1985年指出":从关中西部起,由渭河入黄河,经汾水通过山西全境,在晋北,向西与内蒙古河套地区连接,向东北经桑干河与冀西北,再向东北与辽西老哈河、大凌河流域连接,形成‘Y’字形的文化带,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又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重要直根系",通过玫瑰花图案的"一枝花"、双唇口尖底瓶和葫芦口平底瓶、五边形房子等典型文化因素,至迟从西阴文化中期起的一部分居民,由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处,沿汾河北上,在大同遭到了后岗一期文化后裔们的顽强抵制,在桑干河流域便兵分两路,一路逆流往西、往北,一路往东到了张家口,驱赶着当地的后岗人带着西阴文化因素进入辽西,辽西开始进入红山文化西阴期,但西阴文化对红山文化影响有限,更多的是半坡文化史家期的后裔们在西阴文化晚期对红山文化的传播,使之进入"女神庙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