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家琳  董振娟 《神州》2013,(23):272-272
中国农村妇女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范围狭窄,移情能力不足,加上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防范救援体系的不健全,在遭受挫折时往往选择自杀作为对生存压力的抗争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有着“农民”和“妇女”双重身份的农村妇女群体,为她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改善她们的生存质量,降低农村妇女自杀率,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农村妇女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同等的幸福。农村妇女由于她们的边缘身份,而成为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我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问题,是群体现象而不是个体现象,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下来探讨我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贵阳市的街头巷尾常有一些卖“炒货”(瓜子、花生、葵花子、蚕豆等)的农村妇女。她们的穿着打扮古朴而别致:身穿浅兰、浅灰或浅桃红的右衽布袍,领口和袖口都镶有花边;腰间束着布腰带,留较长的绣花布头打结在背后,宽大的袖口露出戴银镯的腕部。一般都戴有耳坠或耳环。已婚妇女都在头上缠着平整的白布头巾,脑后是插有簪子的发髻。未婚姑娘则在脑后拖着长辫。下装现在都穿与其他农村妇女同样的长裤,脚穿普通胶鞋或布鞋。但在解放前她们都穿和男子一样的土布长裤,膝以下裹着军人一样布“绑腿”。脚穿耳草鞋或“硬鼻头”棉鞋。这些妇女都来自…  相似文献   

4.
阳方中 《文史天地》2001,(A01):60-61
贵阳市的街头巷尾常有一些卖“炒货”(瓜子、花生、葵花子、蚕豆等)的农村妇女,她们的穿着打扮古朴而别致;身穿浅兰、浅灰或浅桃红的右衽布袍,领口和袖口都镶有花边;腰间束着布腰带,留较长的绣花布头打结在背后,宽大的袖口露出戴银镯的腕部。  相似文献   

5.
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中普遍存在着婚外性关系现象,形成了一个迥异于一般农村妇女的婚外性关系群体,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叛离了"三从四德"等传统规范,具有勇敢、能干等群体特点,易于参加中共革命运动,尤其在妇女运动初期发挥了先锋和带头作用.然而,婚外性关系毕竟是社会病态和革命对象之一,故在妇女运动普遍开展起来后,这个特殊妇女群体迅速分化,大部分成为革命者,其余则被革命淘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5,(4)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妇女来讲,土地是其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主要的生活来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首先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障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在探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体,可不少孩子却说:“活得没意思,我要死!”岂不令人惊奇? 据报载:北方某个大城市每年自杀的中小学生竟达50人;某个南方大城市在9个月内竟发生中小学生自杀事件13起。并说:目前中国青少年自杀的比率在国际上处于中间偏上位置。有关专家指出:青少年自杀固然有许多原因,诸如人际关系紧张,做事遇到挫折,某种欲望没能得到满足等等。但处于学业上的压力则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第一个因素。例如:北京一初三男生因考试成绩不好,从12楼坠下身亡;浙江  相似文献   

9.
自梳女是清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独特民俗。记者在深圳宝安沙井镇采访时,意外发现为数不多的自梳女仍然健在。她们在年轻时为何选择“梳起”?多年来靠什么生存?如今的生活状况和心态怎样?……  相似文献   

10.
张涛 《清史研究》2001,(3):40-49
<清史稿·列女传>中记录了559位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其中有294位以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图以这294个妇女自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杀的真实原因,并从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认识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泰国的饰妹     
在这儿,我不想用“人妖”一词,我更欣赏英文对这个群体的称渭——shemale,叫她们“饰妹”。因为无论是否主动改变自己的性别,她们都和普通人一样.渴望爱与被爱。她们告诉自己:“我接受,我是女人。”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地震?关于地震,古代民间传说很多。中国有个地母娘娘的故事,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由四个地母娘娘抬着的,她们漂亮而且高尚.虽然个个杨柳细腰,纤弱得很.但却一心为人类“奉献”,长年累月抬着我们赖依生存其上的这块土地,日子久了,没有人来替换她们。于是她们就轮流换换肩以代休憩。这换肩的一刻,就是害得人类好苦的地震。  相似文献   

13.
“秋红吟社”成立于清道光年间,与其它女性结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成员包容满汉。这在中国女性文化史上是一个独特现象,因此对秋红吟社满族成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这些满族女性的家世背景出发,对她们生存的年代和生活、写作状态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转型与自杀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杀事件古今有之,但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之际,自杀现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模式转变和价值取向更换,往往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紧张和行为的冲突,寻求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些无法摆脱这种思想紧张和行为冲突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而走上自戕生命的绝途,就成为严重的现象在社会转型时期频繁发生.五四时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翻阅当时的报刊杂志,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例如,据上海《民国日报》上“本埠新闻”栏的报道,1919年自杀的人数为21人,  相似文献   

15.
尽管大众媒体和网民都非常关注伍皓,关于他的话题连绵不断(最近的一次,是4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演讲时遭遇网民扔五角钱的“行为艺术”).他的微博曾经中途“自杀”,但目前仍然达到近9万个“围观”.而体制内对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  相似文献   

16.
黄海霞 《神州》2010,(5):28-30
她们中大多数是北漂族中较为底层的一群,她们都来自全国各地,更多的是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农村,她们都带着最纯朴的乡音走出来,带着一个走出大山,或是脱离贫困、安家城市的青春梦想,在城市的缝隙中负重、努力、坚持。我们该怎么称呼她们呢?“来京务工人员”?“打工妹”?事实上,这就是她们身份最为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新闻媒体接连报道了各地发生的数起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常熟市某小学12岁学生小泉,因为学习问题受到母亲的批评后跳楼自杀;溧阳市某中学学生小陈因逃学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服毒自杀;遂宁市蓬溪县中学生李明今年中考因差10分未能考上县中,便挥刀切断了自己的左手小拇指;天津一名13岁的学生因母亲不同意他上网,一气之下用刀砍断了自己的两根手指……从这些中小学生自杀、自残事件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些花季少年“非死不可”、“非残不行”的原因,其实都只是一些诸如被家长或老师批评了几句、功课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之类的小事。因此,许多资深教育工作者指出,青少年普遍缺乏挫折教育,是导致学生自杀、自残悲剧不断上演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3,(10):44-47
从民国到共和国,从“文革”到改革,中国一共有6位“第一夫人”出访他国——她们的故事,也同样讲述着她们所在的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9.
富可敌国,人才济济,却充满“自杀、疯癫和争吵”1938年,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身在剑桥。他在和一个学生聊天时问道:“你在生活中可曾有过悲剧?”学生问他说的悲剧指什么。“当然,不是指你祖母在85岁过世。”路德维希回答:“我是说自杀、疯癫和争吵。”作为九姐弟中最小的一个,即将跨入天命之年的路德维希道出了他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感触。如今,英国作家亚历山大·沃的新著《维特根斯坦之家》揭开了这个家族的内幕。此书副标题“战争中的家族”一语双关——这个家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内部战争也以各种形式上演。  相似文献   

20.
旧时,在河湟地区汉族、土族、回族妇女中流行一种裹脚习俗,不管是偏远乡村,还是繁华集镇,大多数女性都实行裹脚.在我的家乡,上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的女性基本上裹了脚.我的家族里,我的祖母、姑祖母是小脚,几位伯母、姑姑是小脚,我的外祖母、外姑母也是小脚.她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颠颠扭扭,男人叫她们“小脚女人”,孩子们称呼她们是尕脚儿阿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