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里有关分配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分配理论。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主义倡导的劳动所有权理论以及所谓的"公平分配",认为解决分配问题不能囿于公平范畴。同时他还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应是未来社会的两个阶段,且在这两个阶段应当实行不同的分配原则。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对于我们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解决分配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源源 《神州》2012,(15):89
《哥达纲领批判》是1875年马克思根据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写下的著作,这部思想名作在对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系统批判的同时,更是详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基本思想,并构想了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理论。这套分配理论虽然在当时和当下看都带有理想的色彩,但是它的理论精神和基本原则对于现实社会的分配理论,尤其是构建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拉萨尔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成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是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文艺观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拉萨尔机会主义的产物。关于前者,不少文章已作了很好的评述,关于后者,我们认为《济金根》明显地表达了拉萨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机会主义立场,剧中所塑造的人物的确是充当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语)。本文就后一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的浩瀚著作中论述得并不多,但却是马克思的重要主张。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强调"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是他的"新贡献"。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更郑重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从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6,(5)
马克思在《黑松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中通过对黑格尔的王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批判,得出了人民主权的社会治理理念。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笔下的人是"现实的人",是活生生存在的,具有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的人。马克思主张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他认为推翻资产阶级的官僚政治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马克思《批判》中的社会治理思想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性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结这些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从1945年5月到1964年谈过10次遵义会议,内容涉及面很广,其中也提及了对王明和博古的一些评说。四次点名批判王明在《遵义会议材料汇编》中,毛泽东有4次说到王明,第一次是在1961年6月21日同外宾谈话时。他说:"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货币理论,完成了对古典货币思想的革命,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货币思想是对古典货币思想的革命让我们首先简要地考察一下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与局限性,以及马克思在货币理论这  相似文献   

8.
莫力 《神州》2012,(28):7-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第一部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实践的人本观为基础,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批判斯密等人的经济学说,指出国民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中存在的矛盾。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经由最初的康德主义走向黑格尔主义,最终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中趋于成熟,并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中,他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市民社会与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其批判观点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三年,“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在帮刊《学习与批判》的创刊号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巴黎公社与工人武装》的黑文。他们采用一切机会主义者惯用的卑劣手法,通过歪曲历史事实,篡改马克思主义,为他们大搞反革命“第二武装”、篡党夺权制造理论根据。 “四人帮”垮台之后,我们的理论和史学工作者对这篇黑文已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是,某些同志由于只是出于革命的义愤,似乎缺乏科学的求实精神,仅仅用形而上学“对着干”  相似文献   

11.
裴恒高 《沧桑》2009,(5):241-242
本文将阎连科的《风雅颂》与钱钟书的《围城》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二者在深层内涵上的相似性。二者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色彩,对现代文明背景下的高级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异化进行了露骨的剖析,但其犀利与绝望之余仍不失生存的勇气与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正柯柏年,原名李春蕃(1904-1985),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早期致力于马列著作的翻译和传播,比较有代表性的译作有《帝国主义论》《哥达纲领批判》等。柯柏年三个字的汉语拼音字首中"K"代表Karl Heinrich Marx(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B"代表恩格斯早期的一个笔名Bender,"N"代表Lenin(列宁)。柯柏年曾用笔名有:马丽英、丽英、列英、福英等("马"代表马克思,"丽"和"列"代表列宁,"英"代表恩格斯,"福"代表恩格斯的名字弗雷德里希)。抗战后期,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中共中央为此成立外事组,  相似文献   

13.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沧桑》2009,(5):143-144
恩格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予高度的评价,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以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确立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这种新的世界观划清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与以往哲学的界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实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形成的主要标志。在本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在批判的过程中首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然而更重要的是发现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对于社会哲学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文沛 《丝绸之路》2011,(6):101-102
在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从《莱茵报》时期到批判黑格尔哲学,到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16.
王志锐 《神州》2011,(1X):93-94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一起。两种理论在精神本质和描述对象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但是他们的物化或异化理论在研究方法:概念理解、产生背景、扬弃途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探析二者的关系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应对当代中国一些现实性问题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4,27(6):91-99
本文以《论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 ,探讨青年马克思的犹太观。认为《论犹太人问题》不能作为马克思反对犹太人的檄文 ,相反 ,恰恰体现了马克思对犹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张从世俗的基础而非宗教角度探讨犹太问题 ,并把对犹太教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 ,从而体现出马克思的蓬勃锐气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但由于当时他本人的唯物史观还处于形成时期 ,对犹太问题的看法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摇篮,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他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是建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知识来源,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及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等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耿悦 《神州》2014,(3):10-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焕发着伟大的生命力,对教育发展与改革也具有指导价值。当代大学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和知识经济的压力与挑战,坚持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继承与批判的统一,促进大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32年初,北平、上海的各大书店里,一本署名李季翻译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受到了许多进步读的青睐。其实知晓个中情形的都明白这是经过出版社乔装改面的一本郭沫若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