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阿城市东南10余公里的亚沟镇,有金代先祖为我们留下的一处摩崖石图象,它已成为阿城旅游的一大胜景。  相似文献   

2.
在滨绥铁路线亚沟车站(车站距哈尔滨东南方51公里,海拔高度200米)东5公里处,有一座叫石人山的花岗岩山。目前在这座山上正进行着采石工程。约当这座山中部南坡突出的悬崖上有一些画像石刻。据笔者所知,这些石刻画像还没有人介  相似文献   

3.
鲜丰隧道穿越亚沟石刻建设控制地带,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爆破开挖采用数码电子雷管与普通毫秒雷管组合控制爆破技术施工。爆破振动及列车运行振动会对石刻造成影响,为防止振动对石刻造成破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在充分研究亚沟石刻所依附山体的地质构造及石刻保存现状基础上,结合试验成果,针对爆破振动、高铁运行振动及隧道建设运行下亚沟石刻所依附山体的地质安全状况对石刻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保文物安全。  相似文献   

4.
六朝石刻辟邪是六朝时期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六朝石刻辟邪的艺术图像的构型要素以狮形头、张口露舌、体侧刻划羽翼等为主要特色。通过对这些艺术要素源头的追溯,笔者认为:六朝石刻辟邪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及中国传统丧葬礼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鲜丰隧道穿越亚沟石刻建设控制地带,对爆破振动实施的现场进行了检测。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爆破开挖采用数码电子雷管与普通毫秒雷管组合控制爆破技术施工,为确保文物安全,控制爆破振动质点峰值振速在允许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安岳石窟,据安岳县文物保管所近几年的普查,发现有摩崖造像十余万尊,其中高度为3米、5米、6米、20米以上的大像有百余尊;造像分布点二百余处。全县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开元十一年”(723)(图版壹:1),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为卧佛院(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一处;列为省级保护单位的(1980年后重申)有四处,为:千佛寨、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列为县级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的贺兰山综合考察中,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许成先生和牛达生先生曾在距离苏峪沟谷约10公里的石壁上发现4尊石刻佛像,并作了简要的记录,收录在<贺兰山文物古迹考察与研究>一书中①.为了更好地保护苏峪沟内的考古遗存,2008年10月,贺兰山苏峪口风景区管理处组织专业人员再次对上述摩崖石刻及周围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桂林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坐落在越城岭、海洋山、驾桥岭、天平山所夹持的岩溶盆地的近中央地区,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市区内的地貌,主要是在燕山期运动奠定的构造格架基础上发育形成,地貌的物质构成大部分属碳酸盐,以岩溶峰林地貌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约占市区总面积的80%。它以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江河,  相似文献   

9.
唐崇陵石刻     
《文博》1997,(4)
1.石狮2.石马3.石人4.华表唐崇陵石刻  相似文献   

10.
藏东石刻     
昌都地区是西藏吐蕃时期石刻分布最多的地区。探寻这些石刻,似乎是对“唐蕃古道”沿途节点的考证,千年的时光早已让古道的样子模糊,但会说话的石头还在传递着吐蕃时期藏东艺术的余温。它们是汉、藏.印等艺术交流的典范,也是佛教在藏东地区弘传的一个辉煌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南山石刻     
南山石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贵港市南山风景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南山石刻,楷行隶篆,各显功力,是南山古迹又一绝。从南山寺门八角亭至山门,触目皆是碑刻摩崖,大部分岩洞都有题刻,其中石佛洞、观音岩最多,共40多(块)处。据旧志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骚人墨客留题吟咏南山的诗文联额100余篇(首),近100块(处)石刻。南山的摩崖碑碣历史久远,其年代上至宋初,下至民国。其形式有题记、题额、诗联、序跋和捐资列名等。  相似文献   

12.
王建墓石刻     
墓在成都老西門外的撫琴台,一九四三年正式發掘,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已經培修復原。墓中的石刻造像與石建築上的雕飾,是重要遺物的一部,茲作簡略介紹:  相似文献   

13.
永昌石刻     
永昌地处古丝绸之路东端,历史上佛教兴盛,曾遗留众多佛教文化遗迹,其中西夏六体文石刻和元花大门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 西夏六体文石刻位于永昌县城北10公里的圣容寺。在圣容寺唐塔下面,一堵栗色花岗岩石壁高约20米,半壁之上,粗加打磨,刻有两方文字,面积约1.5平方米。一方刻有四行不同文体的文字,据有关古文字专家确认,内容为藏传佛教六字真言,第一行为八思巴文,第二行待考(疑为蒙文或回鹘文),第三行为西夏文,第四行为汉文。另一方刻文在其右下方,上行为梵文,下行为藏文,统称西夏六体文。汉文写作“唵嘛呢钵弭…  相似文献   

14.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村因地处山西沁县漳河北源支流涅水的南岸而得名。1957年秋在这里发掘清理出一大批窑藏石刻,这批石刻以出土地为名,称之为“南涅水石刻”。这批石刻出土后即在当地保存管理,1962年将石刻搬运至县物馆。为了更好地利用保护,1986年由国家投资在县城南二郎山建造了一座仿明清建筑“南涅水石刻馆”,1989年10月陈列展出并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石刻杂谈     
我国古代石刻遗存极多,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考史,可以证经,乃至书法艺术,源流派别,都可以从石刻中探索而得。兹就见闻所及,或有为以前不经见和未发表过的资料,随手分条札录,提供参考,姑名之为杂谈。拉杂不成系统,错误一定很多,尚希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主旨是对唐代佛教美术的图像学解读。通过对七宝台雕刻的七件十一面观音图像的讨论,追溯观音图像的产生与七宝台佛塔的匹配过程,进而发现相同的图像结构可能具有迥然不同的内涵,具体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最高统治者的意愿往往在背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由毛泽东兼任校长,彭真是副校长。 一次,彭真问毛泽东:“人家的学校都有个校训,我们党校要个什么样的校训啊?”  相似文献   

18.
江苏泰州市泰山公园内有1座明代石碑坊和4只回民骑狮子石刻,后者原为牌坊柱座.这是一组比较少见的表现回民形象的石刻佳作.四只回民骑狮子石刻,根据形状和大小可分为两组.为叙述方便.分别用A_1、A_2和B_1、B_2代替(下同)A_1石刻 通高1.92、宽0.70米.回民骑牡狮.回民通高1.72、肩宽0.54米,方面大耳,浓眉,圆眼,高鼻梁,张口露齿,面有胡须.头戴圆椎形皮兜帽,帽顶部向前弯卷,后帔覆盖在后肩之上;上身穿短袍,颈部系一块围颈肩披,并在胸前扎结成八字形,脚穿方口高靴.(图一,1)  相似文献   

19.
王煜 《巴蜀史志》2010,(5):52-52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最具民族魄力的时期。鲁迅先生曾说:“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古朴、深厚、雄浑是汉代艺术的典型风格。雅安的东汉石刻就是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0.
米公祠是为纪念我国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而修的祠宇。它建在古樊城的西南角城墙上。过去称柜子城。隔江与襄阳城小北门遥遥相望。米公祠及其石刻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三百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清朝康熙十一年,即公元一六七二年,有吴公琬、郑五云二人为访求古迹,在柜子城荒径杂草中发现了一块明朝万历四十七年曾任吏部尚书郑继之撰文的米氏世系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